更新時間:2024-04-21 21:08:25作者:佚名
原創小谷谷雨星球
大家好,我叫小谷。
這兩天,微信朋友圈里充斥著2024年美國大學排名的最新重大變化——
由于排名指標和權重的重大調整,大學排名經歷了史上最大規模的洗牌,引起軒然大波。
■網友惡搞圖片。
究竟發生了什么變化? 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 有什么實際意義? 我們應該有什么樣的策略?
我們還連夜整理了有關2022年大學排名的四個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找出了正確的對策。
Q1:今年的排名最令人驚訝的變化是什么?
由于對排名指標進行了重大調整,比如刪除了班級規模等有利于師生比例極高的民辦學校的因素,公立學校的整體排名迅速上升。
我先看一下綜合類大學的完整排名,和2023年的變化對比一下:
從上圖不難看出:
公立大學呈上升趨勢,排名上升最快的是公立大學。
與以往不同的是,前15名全部被私立學校占據。 此次,加州伯克利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進入前15名,而常被視為保底學校的加州戴維斯和加州圣地亞哥則進入前30名。
“公立常春藤”密歇根州安娜堡市(第 21 名)和北卡羅來納州教堂山市(第 22 名)也進入了前 30 名黃金位置,而佐治亞理工學院和伊利諾伊州香檳市則躋身前 35 名。
一些曾經排名TOP60的公立大學,如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羅格斯大學、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等,最終也入駐了TOP50。
從增幅來看,增幅超過10名的都是性價比極高的公立大學。 例如,Texas A&M 上升了 20 多個名次。
■一位UCSD畢業生曾在為谷雨寫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他入學時學校在前50名,去年在前35名。 他還在想,自己什么時候才能成為前三十名的畢業生。 沒想到,在母校的努力下,他今年就取得了這樣的成績。
私立大學也在做出重大改變
頂尖私立大學普林斯頓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和斯坦福大學仍然屹立不倒。
變化的是,布朗躍入前十,芝加哥跌出前十,與過去相比差距明顯,達特茅斯下降了六位。
神奇的是,曾經表示退出大學排名的哥倫比亞大學也榜上有名,而且數量比去年有所增加。
從變化幅度來看,排名下降最快的大學基本都是民辦大學,不少學生吵著轉學。
“熱門戀愛學校”紐約大學跌出前30名伯克利大學排名,一度重回2016年排名(第36位);
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跌出前20名,僅保住前30名;
塔夫茨大學更令人震驚,跌至第40名;
維克森林大學和羅切斯特大學甚至險些跌出前50名;
被排除在 TOP50 之外的是凱斯西儲大學 (53)、東北大學 (53) 和布蘭代斯大學 (60)。 畢竟,有人承受了一切。
公立文理學院引以自豪,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說完了綜合大學,我們再來看看文科和理科。
文理學院以私立為主留學之路,僅有的公立大學美國海軍學院、空軍學院、西點軍校三所軍校排名均有所上升伯克利大學排名,進入TOP10。 其中,海軍學院獲得第三名。
與綜合性民辦大學斷崖式下滑相比,文理學院的排名變化要稍微溫和一些。 畢竟文理學院基本上都是私立的。
但也有一些新的變化。 令我們高興的是,深受眾多學生喜愛的衛斯理大學上升了7位,即將邁入TOP10門檻。
在前30名大學中,華盛頓與李大學下降了10位,哈維穆德學院上升了13位。 這是改變的極限。
Q2: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三個月前,QS 2024世界大學排名重新洗牌,澳大利亞大學成為最大贏家。 背后是排名“指標變化”引發的風波。
風也吹起來了。 美國大學排名這次罕見的重大變化,正是由于排名指標和權重的調整。
簡單概括就是“5減7增加”。
刪除的5個指標如下,總權重為18%:
班級規模(8%)、最高學歷教師比例(3%)、校友捐贈率(3%)、高中班級排名(2%)、研究生貸款比例(2%)
為什么要刪除它? 哥倫比亞大學近期宣布“將不再向大學提供任何數據”,也暴露了排名中的一個漏洞——學校提交的數據可能存在欺詐行為。
為此,為了重新獲得主動權,最新排名只會保留美國教育部收集或計算的數據,而不會接受基于大學本身提交的數據。
此外,許多排名指標已經被認為已經過時了。
比如,在“美國大學博士稀缺”、博士泛濫的時代,最高學歷教師比例這一指標已經沒有什么區別。 。 度。
再比如“校友捐贈率”,不看捐贈總數,只看捐贈的學生比例,這對一些大型大學并不友好。
■哥倫比亞大學6月份宣布,其本科學院將不再提供本科排名數據。 資料來源:紐約時報。
同時,也有人指出,這一指標的存在會影響大學更傾向于錄取非亞裔等“帶來更大捐贈可能性”的種族,將招生歧視內在化。
另一個例子是班級規模。 私立大學基本都是小班授課,而公立大學學生人數較多,小班教學難度較大。 這是自然的差異。
取消這一明顯有利于私立大學的指標是其排名直線下降的原因之一。
■網民同意刪除班級人數指標。 “為什么我們在 400 人的班級里不能比在 15 人的班級里學得更好?”
新增7個指標如下,權重為14%:
第一代大學生畢業率(2.5%)、第一代大學生畢業表現(2.5%)、大學畢業生收入超過高中畢業生(5%)、論文引用數據(合計4%)
最后的文章引用數據一直是世界大學排名中納入的重要指標。 這是該校首次被納入美國大學排名,以更全面地衡量師資實力。
其中三項指標也給那些更注重教育公平而非精英教育的公立大學加分不少。
研究表明,在精英大學備受公眾關注的那些年里,公立大學畢業生的表現被嚴重低估。 從改變學生生活的案例來看,一些排名靠后的公立大學甚至比排名靠前的私立大學還要好。 多得多。
■美國大學的學費很高,尤其是私立大學,每年高達8萬美元。 上大學的貸款很昂貴。 公立大學更具成本效益,學生承受的壓力更小,并且教授更多技能。 除了精英公司之外,也比較實用。
Q3:如何應對大學排名“顛覆”?
今年堪稱“排名動蕩之年”。
此前,哈佛法學院和醫學院、耶魯大學法學院、斯坦福醫學院、哥倫比亞醫學院、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等相繼宣布退出法學院和醫學院排名。
結果太顛覆了,有人質疑學校“氪金購買排名”,導致QS官方親自出面解釋排名權重做了哪些調整……
為什么要關心排名?
除了名譽之外,還涉及到關鍵的現實利益,尤其是就業。
例如,世界大學最權威的四大榜單包括QS、ARWU和THE Times。 由于評價側重點不同,各大學在不同榜單上的排名存在顯著差異。
例如,QS將雇主聲譽作為單獨的指標(權重15%),僅次于學術聲譽(30%)和每位教員論文的引用次數(20%)。
因此,近年來內地央企招聘、落戶政策、人才引進計劃、學生選拔等都以QS排名為基準來限定學校名單。
還有香港人才計劃、英國高潛力人才HPI簽證、新加坡補充人才評估框架等。排名中的名牌大學畢業生是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競爭對象。
■畢業于世界百強名校之一的香港英才計劃申請者,比同等學歷的非名校申請者可多加30分。
“學術集中度”最高的是ARWU和THE 。
其中,90%的THE專注于教學、科研和論文。
ARWU軟科學排名考慮了諾貝爾獎校友和教師,以及在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數量,并且是100%客觀數據,沒有主觀評價。 因此,中國大學的排名和表現相對較好。
未來想繼續讀研走學術路線的可以重點參考這三張榜單。
需要注意的是,論文中的引用大多基于英語文獻,小語言國家英語授課的項目相對較少。 這更適合想去以英語教學為主的國家和地區的學生。
Q4:除了綜合排名,還有哪些排名值得關注?
與此同時,個人榜單“一統天下”的時代已經結束。
例如,紐約大學排名下降不會影響其招生。 而如果澳大利亞大學在QS排名中超越耶魯大學,也不會影響耶魯大學的聲譽。
就像有人說的:“排名的變化難道就意味著芝加哥大學的學術權威和教學質量直線下降嗎?” “很明顯不是。”
排名在人心。
此外,與權威榜單的專家視角相比,反映雇主視角、專業素質和學生意愿的個性化榜單越來越受歡迎。
我們給他實習面試的企業都是行業內的知名企業,學校也會安排私人招聘會。 畢業后,他直接進入知名企業。
我們還找到了今天一些最受歡迎的專業的排名。 這些畢業生幾乎一畢業就被“瘋狂”搶走。
最佳金融工程項目排名
蘭克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排名
QS計算機CS專業排名
申請時,每個學生都會寫一篇“Why”論文,這也吸引了更多合格的學生。
在做學校研究的過程中,我們越來越意識到我們關心的部分:
例如,取消班級規模仍然是一些學生看重的一點; 比如排名數字不會告訴你一個學校教學質量好,但不做科研,很難與實際應用結合起來,或者科研做的好,但有助教。 為了應付課程,教授主要從事科學研究或經營公司等。
除了綜合排名外,城市、專業、校友關系、學校文化等也是學校研究的重點。
最后,我想以吳軍老師所著《大學之路》中的一段話作為結尾:
“成功的大學經歷應該是這樣的:
當學生從知名大學畢業時,他不再需要每天提起母校的名字;
當一個學生從二流、三流大學畢業時,學校會為培養出這樣的學生而感到自豪。 這是完美的大學經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