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3-08 17:19:20作者:佚名
株洲新聞網5月12日電(通訊員 陳科達)今天是全國第12個“防災減災日”。 主題是“提高基層應急能力,筑牢防災減災救災人民防線”。 為加強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防災減災意識,株洲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特意帶來了一套地質災害防治宣傳提示。
1.什么是地質災害?
地質災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者人為活動引起的與地質作用有關的,危害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縫、地面塌陷等地質過程的災害。
地質災害可分為自然地質災害和人為地質災害
自然地質災害:由降雨、融雪、地震等自然因素引起的稱為自然地質災害。
人為地質災害:因工程開挖、堆放、爆破、棄土等人類活動造成的人為地質災害稱為人為地質災害。
2、地質災害風險及災害等級及標準
地質災害按危害程度和規模分為特大、特大、中、小型地質災害危險性和地質災害四級:
特大地質災害險情和災害(Ⅰ級)。
1、受災威脅需要搬遷1000人以上或者可能造成1億元以上經濟損失的地質災害,為特大地質災害。
2、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以上的第一考試網,為特大地質災害。
特大地質災害險情和災害(二級)。
1、受災害威脅需要搬遷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者潛在經濟損失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的地質災害險情,為重大地質災害險情。
2、地質災害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地質災害調查與防治,或者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00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的,為重大地質災害。
中型地質災害險情和災害(Ⅲ級)。
1.受到災害威脅,需要搬遷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者潛在經濟損失5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的地質災害險情,為中型地質災害險情。
2、地質災害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的,為中型地質災害。
地質災害險情災害類型(IV級)。
1、因災害威脅需要搬遷100人以下或者潛在經濟損失500萬元以下的地質災害,屬于小型地質災害。
2、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下的地質災害,為小型地質災害。
3、誘發滑坡、崩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降雨:特別是大雨、暴雨和長期連續降雨、融雪,導致地表水滲入邊坡,使巖石、土壤和軟弱面軟化,極易誘發滑坡、塌方。
2、地震:引起邊坡晃動,破壞邊坡的平衡,易誘發山體滑坡、塌方。
3、地表水的沖刷和浸泡:河流等地表水體不斷沖刷或浸泡坡腳,削弱邊坡支撐或軟化巖土地質災害調查與防治,降低邊坡強度,還可能誘發滑坡、崩塌。
4、不合理的人類活動:改變邊坡原有平衡狀態的人類活動,如坡腳開挖、地下采空區、水庫蓄水、泄水等,都可能誘發滑坡、崩塌。 常見的可能誘發滑坡崩塌的人類活動有礦產資源開采、道路工程邊坡開挖、水庫蓄水及渠道滲漏、堆(棄)渣充填、強烈機械振動等。
4、如何識別容易發生泥石流的溝壑?
當一條溝壑在松散固體物質來源、地形地貌條件、水源水動力條件三方面有利于泥石流形成時,就可能成為泥石流多發溝壑。
1、富含松散的土壤和巖石。 山體破碎、溝兩側滑坡崩塌頻繁、水土流失和坡蝕強烈、溝內松散固體物質大量堆積的河谷特別容易發生泥石流。
2、地形有利于集水集料。 能聚集大量水并保持較高水流速度的溝壑地形。
3、泥石流易發河谷大多具有以下地形特征:河谷上游三面環山,坡度陡峭,平面形狀呈漏斗狀、勺狀或葉狀。 -成形; 河谷中游河谷狹窄,溝縱坡度大,梁流特征明顯; 下游溝口地形開闊,有利于固體物質的堆積。
4、溝渠內能快速收集大量的水。 流水是泥石流形成的動力條件。 局地暴雨多發地區的河谷、水庫或大壩下游有潰壩危險的河谷、季節性冰雪融化較多地區的河谷,可在短時間內產生大量流水,溝渠內匯入急流,極易誘發泥石流。
5、地質災害治理的基本原則
地質災害管理的基本原則是實行分級管理,推進減災社會化; 推進災害管理信息化、科學化、現代化、規范化、法制化; 將地質災害管理與地質資源管理、環境管理、土地開發等自然災害管理相結合; 建立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地質災害管理體系。
6、地質災害防治的原則是什么?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堅持預防為主、避控結合、統籌規劃、突出重點的原則。
7、塌方、泥石流前的災害預兆
地質災害的前兆是在發生前幾天、幾小時甚至幾分鐘。 只要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的基本知識,及時捕捉前兆,迅速采取措施,就可以成功避免人員傷亡。
1、危巖下部突然發生破裂。 懸崖下突然發生巖石破裂、擠壓、脫落或彈射,通常伴有巖石破裂或被剪切、擠壓的聲音,是可能發生崩塌的征兆。
2、動物出現異常現象。 豬、牛、雞、狗等受驚不眠,老鼠亂竄,不能進洞。 山體滑坡或崩塌可能即將發生。
3、泥石流溝下游洪水突然停止。 關注洪澇區次生滑坡堵塞溝渠引發突發泥石流的危險。 上游洪區的次生滑坡在洪水的侵蝕下滑動并堵塞了溝渠,這是突發泥石流即將發生的前兆。 泥石流形成區設立觀測點。 一旦上游發現泥石流,及時向下游發出預警信號。
4、大雨時溝壑被堵塞,隨意清理是非常危險的。
5、泥石流溝壑上游突然傳來異常的轟鳴聲。 該聲音與機車聲、風雨聲、雷電聲、爆炸聲等明顯不同,可能是泥石流攜帶的巨石撞擊所致。
6、災害預警綜合判斷。 地質災害的發生通常有綜合的前兆。 僅憑個別前兆來判定災害可能會造成誤判,帶來不良的社會影響。 因此,當發現先兆時,必須盡快排查,并迅速做出綜合判斷。 如果同時出現多個前兆,必須迅速疏散人員并向當地有關部門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