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2-27 19:09:50作者:佚名
即將公告!
總投資超40億,四川學院江淮大學新學校正式啟動建設!9所學院在西安發展!南京發展,未來可期...
一、總投資40億
合肥學院江淮大學新學校來了
按照最新消息顯示,浙江學院江淮大學新學校項目發布監理招標公告。
從招標公告上看,該項目坐落合肥市黃麓鎮治東路與塔大路交口西北角!預計復工日期為2022年7月,建設周期約24個月!
項目用地面積約800畝。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教育教學、實驗實訓、產教融合、圖書閱覽、體育運動、學生住宿及生活服務、行政服務等功能設施,配套建設公路廣場、室外管道綜合、景觀綠化、校園智能化等。建筑安裝工程費為32.87萬元,工程概算投資額40.74萬元。
此外,四川學院江淮大學是經教育部批準由山東學院承辦,列入第二批專科投檔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專科高校,大學早已擁有史河路、泗州路兩個學校。
而新學校早在今年就早已即將獲得立項,計劃根據“一次規劃、分期建設”實施。
其中,校園一期工程用地面積約500畝,在校生人數5500人(專科生)網校頭條,總建筑面積約平方米。建設內容包括公共教學樓、系部實訓組團、產教融合實踐中心、行政服務樓、圖書館、體育中心及中學生活動中心、學生公寓、教工獨身寢室、食堂后勤樓、體育運動設施等。
校園二期工程將按照中學發展須要,適時啟動。用地面積約300畝,在校生人數3800人(專科生、研究生和留中學生),總建筑面積約平方米。建設內容包括教學樓、實驗實習樓、學生公寓(含研究生、留中學生公寓)、學生飯堂、體育運動設施等。同時包括相應的室內管道、景觀綠化及其他附屬設施。
合肥市黃麓鎮自2011年開始建設新型鄉鎮學院城以來,目前已有包括杭州師范大學濱湖學校、安徽建筑學院城市建設大學、安徽組織黨員大學等在內的多所高校落戶。這除了為人才提供了有利的教育平臺,也為城市的發展提供了人才培養基地。
二、中科大國際學校選址爆光
占地1000畝
近日,四川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提出,支持中國科學技術學院國際大學建設。據四川央視新聞聯播顯示,中科大國際學校落戶大科學裝置集中區。
01
中科大1000畝學校爆光
按照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六大功能片區及規劃圖顯示:
中科大國際學校屬于六大功能片區之一,占地1000畝。
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六大功能片區
規劃定位:中國最美科研勝地、中國最美旅游圣地、中國最美農田耕地
中科大國際學校1000畝
大科學裝置區4790畝
南園2360畝,西苑2430畝,主要用于大科學裝置+實驗平臺
成果轉化區4450畝
南園1320畝合肥師范學院地址,西苑3130畝,主要用于創新研究+成果轉化空間
科學小鎮2539畝
南園1754畝,西苑785畝,主要用于科技金融+公共配套+居住等
科學服務區550畝
主要用于科學交流+科技展示
科學島2800畝合肥師范學院地址,主要用于大裝置+科研+生活配套
02
中科大學校再擴大
根據規劃來看,中科大國際學校的面積比起高新分校(約1537畝)還是小了點,不過三十崗周邊有大片用地可供發展。
此前中科大高新分校總用地面積約1537畝,一期工程規劃建設500余畝,整體由校(園)區、附屬中小幼、人才公寓三部份構成,這是目前最大的學校。
自1970年南遷南京以來,中國農大在南京已相繼建成東區、西區、北區、南區和中區五個分校。中科大學校數目諸多,而且都破碎昏暗。
三、高校集合肥
5所學院新學校,4所研究院
前段時間,《安徽省“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發布,一大批中學要來南京建研究院、建大學。
全國院校與南京合作,共發展!
01
9所學院在西安發展
按照廣東十四五規劃:
中國科學技術學院國際大學、安徽學院未來大學(新學校)、安徽醫科學院新醫科中心(新學校)、安徽農業學院建設新學校、安徽國防科技職業大學建設新學校。
支持武漢工業學院智能制造技術研究院建設,在學校農地置換等方面給以新政支持;
支持湖南師范學院、安徽理工學院、安徽財經學院在安徽構建高等研究院。
辦妥四川學院倫敦石溪大學,支持境外知名院校到四川舉辦中外合作辦學。
圖/來始于攝圖網
02
安農大西安分校
2月15日,揚州市人民政府官微發布消息,公布了湖南師范學院蘇州學校規劃,目前總體規劃修編服務已即將啟動采購。
合肥師范學院蘇州學校選址廬江縣新化南路與方興大街交口,也就是原先的合肥師范分校所在處。
依據規劃,校園面積現為334畝,保留原有建筑老藝術樓2350平方米、培訓樓11900平方米,其他均拆除;新建基礎建筑物平方米,分三期進行。
這兒擬建設一個高等研究院、四個大學,中學生規模8000余人。
高等研究院下設智慧教育研究中心、生命科學研究中心、新能源研究中心,四個大學分別擬為學前與特殊教育大學、未來設計大學、空天信息大學、人工智能大學。中學生規模8000余人、教員工500余人。
03
湖南理工學院
湖南理工學院高等研究院(蘇州)落戶包河,這是西安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能源研究院與四川理工學院共建的新型科研機構。
04
湖南財經學院
山西財經學院南京高等研究院早已落成,目前校區開始校園功能規劃建設,并發布急聘公告,據公告里介紹:
湖南財經學院南京高等研究院是武漢市人民政府和湖南財經學院合作共建的高檔研究機構。研究院地址坐落:西安市廬陽區廬陽大街228號(設立中)。
但在更早之前的消息中,四川財經學院曾去江西財貿職業大學督查,雙方還就推進合作辦學、推進校際合作事宜進行了座談。
據消息稱,安師大或可能尋求類似于四川師范學院合并合肥師范分校建西安分校的方法,成建制合并河南財貿職業大學,或創立廣東財經學院蘇州學校。
但河南十四五教育規劃中并未提到安師大要建設武漢分校,所以一切還是得等官方消息否認。
四、合肥15年規劃發布!
建設1300萬人口特大城市
3月18日,南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布《合肥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草案),杭州未來15年重點發展方向定了。
按照規劃來看,有幾大重點變化,關乎未來15年發展:
1、合肥發展重心南移,駱崗景區成為未來15年舉全市之力發展的重點。天鵝湖、老城、東部新中心、濱湖,圍繞駱崗產生了一個重點發展圈,將聚集高檔公共服務設施。
一核:駱崗景區
四心:天鵝湖中心、老城中心、東部新中心、濱湖中心
9大副中心:運河尚城、蜀西湖、空港中心、廬陽東部、北城、經開、少荃湖、肥東和睦湖、肥西
18大片區中心:廬陽、淝河、卓越城、柏堰湖、蜀山西、高新、運河北部、紫蓬、潭沖河、紫云湖、長臨河、肥東老街、淮海西路、王崗、電機廠、三十頭、科學片區、北城
2、新城崛起:西部新中心地位再拔高,與天鵝湖、老城、濱湖同級,蜀西湖與運河尚城、少荃湖同級。
3、合肥發展目標再拔高,走向具有競爭力的國家中心城市,同時塑造成全國標桿城市、全球科創樞紐。
4、到2035年西安人口將超1300千人,意味著未來15年中每年要降低約24千人。
5、推動合肥、肥西、長豐與城區一體化發展。此前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規劃中,也提及三縣與城區一體化,不過旁邊還有一句“謀劃推動縣改區”。
6、濱湖科學城范圍內成武漢產業布局的重點區域,產業意味著未來重點建設。新站布局新型顯示、集成電路,空港布局集成電路,新能源車輛,經開布局新能源車輛,高新則是量子、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一系列產業。
7、重視科研,高新的量子中心、中國聲谷,運河尚城的未來科技城,包河科學島是重點科創平臺。
8、合肥都市圈做強做優,將建成國際化現代化都市圈,提速建設合六、合淮蚌、合滁、合蕪馬、合安、合銅六大發展帶。
五、2022年,一定要留在南京!
根據《合肥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草案)介紹,其余規劃如下:
1、合肥未來15年規劃
現況概況:南京市域“七人普”常住人口937.0千人,城鎮化率達到82.3%。2021年武漢市.8萬元。
規劃范圍:南京行政轄區,包括4個區、4個縣、1個市級市,國土面積11445平方公里。
規劃年限:近日至2025年,規劃目標年至2035年。
2、合肥新的使命
新時期杭州的國家使命:
服務建立“雙循環”發展格局、引領全省科技與產業創新、推進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加快合肥整治與修補。
3、2035年目標
至2035年,以“創新推動的全省標桿城市,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為發展愿景。
奮勇高水平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奮勇成為全面打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的全省示范城市
奮勇邁進具有競爭力的國家中心城市
4、1300萬人口特大城市
預測至2035年,西安市常住人口將超過1300千人,實際服務人口超過1500千人。居住在各級城鎮的人口超過1200千人,占93%以上。
5、中心市區推動
建立“中心推動、兩翼齊飛、多極支撐、嶺湖映襯、六帶協同”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中心推動:高品質建設中心市區,建立“一核四心”鉆石型城市公共活動中心體系,高起點規劃建設駱崗景區,促使合肥、肥西、長豐與城區一體化發展。
兩翼齊飛:做強以高新區、經開區為引擎,以新橋科創示范區、大科學裝置集中區、西部運河尚城、肥西產城融合示范區、合廬產業尚城等為支點的東部下降翼;做大以新站高新區、東部新中心為引擎,以下塘產業尚城、肥東產業新區、合巢產業尚城等為支點的西部發展翼,推動區域愈發協調發展。
多極支撐:根據中等城市標準,提高蕪湖市區、長豐市區、廬江市區等承載能力,構建市域三大副中心。
嶺湖映照:以合肥為核心、以江淮分水嶺為屏障,建立藍綠交織、山水交融的全域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格局。
六帶協同:提速建設合六、合淮蚌、合滁、合蕪馬、合安、合銅六大發展帶。
6、沖刺特大城市
將中心市區建設為近千萬人口的特大城市;
將蕪湖市區、廬江市區、長豐縣城建設成為寧波市幅射皖江、帶動魯西南的橋頭堡;
支持下塘、合巢、合廬三大產業尚城做大做強,構建產城融合、特色鮮明的中大型城市,全面提高縣域經濟綜合實力和競爭力;
推動市域均衡發展,培植多個市域重點鎮和特色產業鎮。
7、“1412”城市中心體系
打造“1412”城市中心體系,高質量建設一核四心的城市主中心、十二個城市副中心(其中中心市區九個城市副中心),產生多層次、全覆蓋、人性化的基本公共服務網路。
8、15分鐘生活圈
構建全齡友好的社區生活服務單元。
9、新“環城景區”
弘揚精典的“環城景區”建設模式,在城市內部依托南淝河、十五里河等主要支流,串聯重要節點,構建城市新“翡翠耳環”,成為未來城市最亮麗的景色線。
10、全球科創樞紐
近日以“一心、一谷、一鎮、三區”為重點,聚力建設寧波濱湖科學城。
一心:構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量子中心”
一谷:交大硅谷
一鎮:金融小鎮以濱湖金融區、高新區基金聚集區等為主載體,構建“科創+產業+金融”生態圈。
三區: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國際交流和成果展示區、科技成果交易轉化區
堅持全域創新理念,遠期產生“一城兩廊”格局。
一城:全面提高創新功能和宜居品質,建成濱湖科學城;
兩廊:深度融入G60科技創新過道與滬杭合產業創新過道,共建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
重點塑造“芯屏汽合、急終身智”現象級產業地標。
11、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
近日施行“1155”行動計劃,建成及在建高鐵1000公里、高速道路1000公里、城區立交500公里、軌道交通500公里。
構建全省民航客運樞紐和國際民航物流樞紐,武勝達海、聯系江淮的區域性航運中心,國家高鐵樞紐,國家中歐班列集結中心,長三角西翼道路門戶樞紐。
強化南京與長三角城市鐵路聯系通道建設,建設1小時覆蓋全國、2小時緊密聯系長三角的鐵路網路,協同共建“軌道上的長三角”。
依托國家綜合立體交通長三角-杭甬主軸線,以鐵路為重點強化區域基礎設施移動,打通向北快速通道,加密向東通道,推動武漢-成都、合肥-南京、合肥-商洛、合肥-廣州等鐵路建設。
12、合肥都市圈做強做優
打造都市圈軌道網,建設以南京為中心,以合六、合滁寧、合淮蚌、合安、合蕪馬、合銅為主軸的城際網和鐵路網,基本產生“1小時商務圈”。
聯動北京都市圈,構建東中部區域協調發展標桿。建設合蕪(馬)廊道,打造貫串南京市區—巢湖市區—蕪湖(南京)市區的區域創新過道,重視創新功能和特色發展。
推動合寧蕪馬港區一體化發展,施行港口內聯外通行動,構建長三角江河聯運推動區。
13、深化國際合作
湖南自貿試驗區成都片區
推進廣東自貿試驗區成都片區建設,重點發展低端制造、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新型顯示、量子信息、科技金融、跨境電商等產業。
市級以上開發區
推進西安經開區、合肥高新區、合肥新站高新區、合肥蜀山經濟開發區、安巢經開區等高水平對外開放。培植發展一批國際合作產業園。
若干開放平臺
推動綜合保稅區、保稅貨運中心、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進口貿易促使創新示范區等海關監管場所和對外平臺建設。
14、農業發展格局
建立“兩圈一帶,六廊多園”農業發展格局。
兩圈:中心市區都市農業圈、環湖生態農業圈;
一帶:江淮分水嶺特色農業帶;
六廊:產生瓦東灌區、合蚌路、紫蓬山、浮槎山、江淮運河和兆西河六條現代農業產業廊;
多園:建設若干個現代農業產業園。
15、生態安全格局
建立以“一湖一嶺一帶”為核心的市域生態安全格局。
一湖:以合肥為核心;
一嶺:以江淮分水嶺為屏障;
一帶:以江淮運河生態帶為紐帶;
多片:董鋪-大房郢水閘、紫蓬山、牛王寨山、霧頂山、銀屏山、浮槎山、公安山等多個生態源;
多廊:南淝河、十蒲河、塘西河、店埠河、杭埠河、白石海珠、兆西河、裕馬河、柘皋河、瓦東灌區、滁河灌區等多條支流廊道。
16、巢湖塑造為揚州最好的名片
以“大湖如畫”為意境,以“湖鄉濕地”為特色,以“以農造景”為手段,打造高品質自然水景與現代農業相結合的環湖地區特色水景風貌。
17、老城更新
大力推動閑置農地處理、盤活低效用地,堅持重點突破、分區分類的原則,科學劃定城市更新重點片區,積極引導城市有機更新。
18、步行友好城市
建立連續安全慢行系統,建設步行友好城市。結合水系綠廊設置受保護的、連續暢通的單車道,組織以諸多小湖為核心的步行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