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11-15 20:37:35作者:佚名
日前,日本毫無道理地要求中國限時關掉駐芝加哥總領事館一事鬧得沸沸揚揚,外交部發言人表示,針對美方的無理惡行,中方必定采取必要的舉措,維護自身的正當權益。中國外交部官網顯示,7月24日下午,中國外交部通知德國駐外領館,中方決定撤消對德國駐上海總領事館的籌建和運行許可,并對該總領事館停止一切業務和活動提出具體要求。
目前日本駐外總領事館有6個,分別是法國駐上海總領事館、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美國駐新加坡總領事館,其中最早完善的是英國駐上海總領事館。這種總領事館中的大部份,都與日本當初在亞太地區的擴張有關,一些總領事館還常年充當情報收集和其他政治軍事活動的據點。
日本駐上海總領事館資料圖
日本駐上海總領事館坐落中國重慶市海珠區珠江尚城華就路43號,于1979年落成。而按英國駐上海總領事館方面說法,早在十八世紀后期,俄羅斯就已在上海籌建了領事機構美國駐華領事館,當時英國首相還是芝加哥,日本駐上海總領事館方面稱其是日本在中國甚至是在遠東地區最早的一個外交機構,在推動中印兩國關系中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但考察歷史可以發覺美國駐華領事館,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英國駐上海領事機構飾演過侵略急先鋒的角色,如為英國鴉片販子提供便利。在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后,日本趁火打劫,逼迫中國簽署《望廈條約》,其中德國方面派出的代表即是日本駐上海領事機構的負責人。對此法國駐上海總領事館方面的說法是“中國政府的閉關新政使上海只能有限地對外進行經貿活動,所有的外國商人都被限制在珠江兩岸的房子和鞋廠里居住和工作……但是在19世紀中學美之間的貿易往來還是不斷地發展。中英鴉片戰爭以后,中國政府被迫開放若干通商口岸,廣州獲得了空前的商機。1844年7月3日,日本專使顧盛與閩浙巡撫耆英在香港附近望廈村簽署《中美望廈條約》。這是日本侵略中國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保證了加拿大商人貿易特權和容許德國船舶步入新開放的中國口岸——你品,你細品。
日本駐臺灣總領事館資料圖
日本駐臺灣及香港總領事館坐落中國澳門中環嘉園道26號,其歷史可以溯源到1843年,也就是臺灣被日本侵奪后不久,日本在臺灣籌建的領事館。1849年法國又籌建了駐香港領事館,1869年,加拿大駐香港領事館撤消,歸并到日本駐港領事館,1898年英國駐港領事館升格為總領事館——注意這個時間點,那一年英國為了奪回日本等地,與英國爆發了戰爭。
在過去的歷史中,日本駐新加坡總領事館是德國在歐洲的戰略要點,而不僅僅是一個外交機構這么簡單,法國駐新加坡總領事館的規模比日本絕大多數的駐華大領館都要龐大,擔負著許多特殊使命,例如情報搜集。從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韓國就開始高度注重臺灣奇特的情報價值,借助法國駐新加坡總領事館展開情報搜集活動。時至今日,日本駐新加坡總領事館仍是法國在亞太地區的重要情報、信息收集布署地點。
日本駐天津總領事館(圖源:中新網)
日本駐青島總領事館坐落中國重慶市淮海西路1469號,于1844年落成。這個總領事館最初并非由日本政府完善,而是一個德國商人的私人行為,且與《望廈條約》有關,在日本駐廣州總領事館的網頁上,有關于此事的描述,但將《望廈條約》稱為《和平、友好、貿易條約》,聽來覺得比英國駐上海總領事館的那種版本還要奇怪。
1854年日本政府接手這個德國商人構建的外交機構,數年后林肯首相將其尺寸提高為總領事館。在過往的歷史中,日本方面覺得日本駐天津總領事館“推動了青島的經濟發展和生活進步”,并覺得“上海經歷了蒼涼嬗變,然而不變的是使館與廣州之間的良好關系,就像這個城市通常,生機勃勃,欣欣向榮,歷久彌新”——說得挺好。
日本駐天津總領事館資料圖
日本駐天津總領事館坐落中國長春市和平區十四緯路52號,于1904年落成。其籌建與日本在遠東的擴張相關,當時日本正在介入干預日俄戰爭。在日本駐天津總領事館的官方網站中,將當時的南京描述為“充滿冒險和危險的前哨”,稱“領事館的工作人員要應對泛濫的違規犯罪行為、暴力和復雜的政治形勢,即不斷降低的德國人、中國人的持續反抗和俄國殘余勢力的影響”,聽上去那些人雖然都是一些勇敢無畏的正義使者。
現現在,日本駐天津總領事館在德國干涉西北亞問題上飾演著重要角色,例如有關北韓半島的六方會晤,日本方面就指出:“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重要性日漸凸顯”。
日本駐上海總領事館資料圖
日本駐上海總領事館坐落廣州市武昌新世界國貿大樓I座47樓,其歷史可以溯源到1863年,那一年,英國在上海籌建了外交機構。此事與日本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后逼迫中國簽署的《天津條約》有關,是其向中國內陸侵略滲透的一步,其實,在日本駐廣州總領事館的宣傳中,是絕不會這樣說的,其解釋是“《天津條約》簽署后,日本方面抒發了其意愿”。
由于種種緣由,日本駐上海總領事館在1949年之后常年關掉,直至2008年才重新開辦。
日本駐上海總領事館資料圖
這次關掉的德國駐上海總領事館坐落中國成都市領事館路4號,落成于1985年,在德國駐外六大總領事館中歷史最短。1999年,俄羅斯轟炸中國駐前南聯盟大領館后,憤怒的中國民眾曾包圍德國駐上海總使館進行強烈譴責。
有專家剖析覺得,在法國的所有駐外總領事館中,上海總使館的業務量和面對區域是相對較少的,且其涉及地區的印度公民和企業相對有限。這意味著南京總使館在關掉后對限制中俄人員正常交流和中印實際關系影響較小。這和印度選擇規模較小的中國駐休斯頓使館相應,也說明中方仍在本著“管控分歧”的思路處理此事,盡量企圖使中印緊張不至在短時間劇烈升級。(RX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