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2-05 10:08:25作者:佚名
近來有男子伴私信我,
新中考等級賦分是哪些意思?
為何會有等級賦分?
本來考590分,賦分完以后弄成了600分?
覺得事情顯得更復雜了?
明天,就給你們介紹“等級賦分制度”,這將直接關系到中考成績。
等級賦分制是新中考規定的,如“3+1+2”模式中內高班學校排名,政治、地理、化學、生物4個選考課目同時設等級性考試,成績按等級賦分。
簡單來說,就是對考生的卷面成績進行等級界定,而后根據考生卷面成績排行所在的等級區間,賦于其對應等級的分數。
等級賦分就能較好解決學科之間分數不等值,中學生選考課目分數不能直接相乘出席院校招生投檔問題,是當前較為公正的一種形式。
若果以原始分呈現考試成績,會帶來學科間的不公正問題,說白了就是由于自由選科以后各科平均分和難度不一樣,用排行來量化中學生成績的標準,學科間考題難易差別等不公正誘因可以較好地被清除,促使不同課目之間成績可以相乘。
等級賦分怎么換算分數?
01
等級換算對應關系
各等級及其所占人數比列、等級分賦分區間對應關系如右圖所示。
政治、地理、化學、生物4科采用賦分制,將每門選考課目的同一類型(化學類/歷史類)考生成績根據分數高低依次排序,根據公式賦于不同等級分。
排序中,按照比列界定不同等級今日網校,共A、B、C、D、E5個等級,各等級的人數比列分別約為17%、33%、33%、15%、2%。
等級分的滿分值為100分,起點分值為30分。從A至E每位等級根據1分1檔的分數間隔對各個等級進行連續賦分內高班學校排名,各個等級的等級分賦分區間在17到10分不等。
02
等級分換算公式
按照等比列轉換法則估算每位考生等級分的公式為:
依據公式(1),可以算出每位考生的等級分。
公式(1)表明,考生的卷面分和等級分是線性相關的。在考生卷面分轉換成等級和等級分的過程中,考生在相應選考課目考生群體中的成績排序不會發生變化。
舉個反例1:
假定某同事思想政治課目卷面分為75分,根據其在該課目考生群體中的卷面分排位確定的等級為B等級,當次考試該課目B等級所對應的卷面分區間為80~61;查表1,可知B等級的等級分賦分區間為82~71。這么依據公式(1),可以估算出該朋友思想政治課目的等級分:
即該朋友的思想政治課目等級分為79分。
舉個事例2:
某次考試,小明政治卷面考了80分,在全國排行1%以內,最后等級賦分變為了100分。而小張地理卷面考了80分,在全國排行37%-43%以內,最后等級賦分變為了76分。
也就是不論分數論檔位,你的分值在所有考生中的相對位置(排行)才是決定選考最終成績的誘因。
等級賦分制公正嗎?
不少朋友通讀了賦分制規則就會有一個疑問:成績優秀的考生賦分后是不是吃虧了?成績差的考生賦分后是不是占實惠了?這個制度對中等的考生影響是不是不大?
新中考下,影響賦分公正性的緣由有好多,一個是試題的難度,此外就是參與考試的人數。總體來說,控制不同試題的難度程度后,選擇的人數越多,賦分的結果就越趨向合理;選擇人數越少,碰巧性就越大,賦分的差別都會很大。
須要注意的是賦分制度只是中考選拔的第一關,還有其它篩選機制來控制選拔的公正性的。
最后以2021年中考原始分-等級分對照表來參考一下:
①賦分課目分差遠比原始分差小。例如物理課目,原始分60,賦分78;原始分90,賦分95。原始分分差30,賦分后分差才17。
注意:賦分課目分差縮小,所以你們的重心還是要置于語數外+化學/歷史。
②地理、政治課目,原始分似乎低,但賦分值高。以地理為例,原始分60賦分值達到80分。
注意:不要怕原始分低,中考估算按賦分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