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11-19 21:08:58作者:佚名
媒體日前報導,四川成都外粵語校區搬遷校址后,493名中學生先后被檢測出皰疹、血液指標異常等情況,某些中學生查出患有淋巴癌等。而校區附近正在頂管的宗地上曾是三家化鞋廠,中學生們的身體異常情況疑與化鞋廠“毒地”相關。
常外“毒地”事件在輿論場上不斷發酵,環保部、教育部先后發聲。隨著國家部委的介入,公眾有理由期盼該塊“毒地”不再“毒”。但是,六大問題仍存疑,疑惑不解,這種風波或再度發生。
一問,誰在捂蓋子?雖然,中學生父母早就懷疑常外處于“毒地”附近,并自帶兒子復檢。2016年暑假前一周,每天都有中學生父母在校旁邊示威。1月份就有媒體進行了跟進報導……然而,“毒地”的瓶蓋卻被狠狠地塞住,數百名中學生在明知身體遭到殘害的情況下仍不得不堅持念書。究竟是那個部門、誰在制止解決這一問題?背后有沒有利益畸戀?是否涉及瀆職、瀆職?
二問,環評為什么退守?隨著局勢發展,越來越多的信息被媒體披露:常外屬于先復工、后環評常州國際學校,且環評報告存在嚴重瑕疵。中學選址當慎之又慎,與中學一路之隔就是曾形成嚴重污染的化鞋廠遺址,中學卻能順利建成,環保成了橡皮印章?還是環保被當槍使,成了充店面的“紙老虎”?
三問,中學為什么死扛?常外的中學生出現大面積身體狀況不是三天三天,中學也并非不知情,面對中學生父母訴求,中學方面一味證實、推諉,心態令人吃驚。雖然中學是名校常州國際學校,升學率高,中學生父母甚至“求”著來,可像鴕鳥一樣把頭插入地下才能解決問題?中學生父母們就可放心?輿論指責就會消失?沒有解決問題的正確心態只會加劇矛盾。
四問,該風波會怎么處理?經過中學生父母、媒體的不懈努力,常外這一名校再度出名了,不過是以與“毒地”相關聯的負面方式。在地方部門全力證實之時,國家相關部委不斷表態,要進行現場調查。其實,在風波水塌方出前,不能輕率覺得中學生重病與“毒地”存在不可排除的惟一相關性。這一風波將會往何種方向發展?是否會邁向高層注重、部門嚴查、當事方整改、責任人受處分、輿論勝利?事后的處理經驗能夠弄成事前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