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10-02 10:08:00作者:佚名
俄羅斯《消息報》四月二日刊登了一篇題為《秩序井然:德國如何管理疫情》的報道,內容是關于德國應對新冠病毒的防控手段。現在把這篇文章的譯文呈現給大家。
德國的新冠病例總數位居全球第五,達到6萬9千左右,不過死亡人數僅有7百13人,這個數據明顯低于美國、意大利、西班牙和中國的統計情況。當前,該國與其他許多地區相似,也實施了居家限制政策:大型集會取消,學校暫時關閉,國境線也封閉了。可是,與疫情嚴重影響的那些國家相比,柏林所采取的行動力度顯得更為緩和。歐洲開始提及所謂的“德國奇跡”,以為疫情在德國已經穩定。然而德國醫生表示,最高峰尚未來臨,現階段下結論還太早。
更溫和的禁足令

德國衛生部門下屬的羅伯特·科赫研究所承擔每日疫情公布工作,其發布信息備受全國矚目。首例感染者于1月27日出現,系韋巴斯托車輛制造股份公司一名剛從武漢返回的職員。四日之后,該職員八名同事相繼確診,疫情由此擴散開來。德國北部地區也因當地民眾熱衷前往意大利高山滑雪勝地度假,陸續報告了感染病例。
三月九日,德國報告首例病亡情況,各處學府暫停教學,多數集會活動取消,但多數博物館、酒館、餐館、咖啡廳、戲院、書齋、游泳場館、美發場所、健身場館維持運營,部分有條件職員轉為居家工作。
默克爾馬上通過電視發布講話貝語網校,向民眾強調嚴峻形勢,指出疫情是德國二戰后未曾面對過的危機,號召大家團結一致。然而,激發民眾的自覺性似乎沒有必要,因為德國人向來以守規矩聞名。由于給自己打針的醫生被查出感染,默克爾本人也決定自我隔離,在家中處理政務,即便她的檢測顯示沒有問題。

德國的封鎖措施比意大利和西班牙寬松許多,該國民眾依然能夠外出工作、進行購物、處理垃圾,并且還可以參與體育活動。
先下手為強
意大利鄰近國家的封鎖措施更為嚴厲,但新冠病毒問題更為突出:到四月份,該國感染者數量超過十萬五千人,死亡人數達到一萬二千四百人。德國的死亡比例非常小,只有百分之一點零三,而意大利的死亡率則高達百分之十一點八,西班牙的死亡比例也有百分之八點七。

德國專家闡述了兩個方面的原因:其一,與西班牙和意大利相比,德國的疫情傳播階段尚在開端;其二,德國具備開展大規模病毒篩查的條件,每周檢測數量超過五十萬,因而可以識別出更多癥狀輕微和無癥狀感染者,并且迅速對他們采取隔離措施。
應對疫情,德國搶先一步。病毒學家德羅斯滕,作為政府防控疫情的主要顧問之一,向《時代》周報透露,德國對疫情的認識比一些鄰國早了兩三個星期,檢測的覆蓋面也更大。與此相對的是意大利,因為缺乏檢測試劑,它只能優先對住院病人進行檢測。
老年人容易感染新冠病毒,且病情易加重,政府部門立即加強了對他們的防護措施,號召社會大眾盡量不與他們往來,以防病毒傳播,許多老人也主動選擇自我隔離,這種做法效果非常顯著:年齡超過八十歲的老人占德國總人口的百分之七,卻只占確診病例的百分之三,而德國所有確診者的平均年齡是四十六歲,意大利確診者的平均年齡則達到六十三歲。牛津大學學者表示,德國年輕人多數獨立居住,與長輩分開生活,相比之下,意大利人更傾向于多代同住,這種家庭模式差異,可能是造成德國老年人感染情況相對較好的一個因素。
不抽煙,不擁抱

部分醫學界人士指出,新冠病毒致死率偏高可能與吸煙因素有關,德國男性吸煙者占26.4%,女性占18.6%,這兩個比例都顯著低于西班牙和法國的相應數值。
德國的醫療條件在全世界都非常突出,醫院里的設施相當齊全。三月份的中間階段,政府部門又增加了呼吸機的采購數量,達到了一萬臺,而在這之前,已經購置了二萬五千臺。《焦點》周刊披露,德國的重癥監護病床數量在西方國家中最為突出,意大利人口達6000萬,重癥床位僅有5000張,英國人口為6600萬德國延長禁足令,重癥床位則只有4100張,相較之下,人口8000萬的德國擁有2.8萬張重癥床位,且這一數字預計很快會增長一倍。德國的醫療機構迅速為新冠病毒感染者開辟了專門診療場所,然而意大利的醫院尚未具備此類設施,因而出現了病患間的感染交叉現象。
德國在旅游方面并非像意大利和西班牙那樣備受追捧德國延長禁足令,德國人的性情更為含蓄,不同于意大利人那種熱情洋溢、一見面就擁抱親吻的習俗。這種性格特點也使得新冠病毒在德國的傳播速度相對較慢。

疫情剛開始時,意大利民眾并未察覺形勢的緊迫,錯失了關鍵時機,許多人對政府的居家指令也置若罔聞。相比之下,德國人則更為守規矩,聽從政府的安排。而且德國人向來擅長吸取他人長處,他們參考了中國的應對措施。
德國經濟實力相對雄厚,醫療體系準備較為周全,不過該國醫療人員指出,國內狀況并未顯著優于其他國家,盡管疫情蔓延勢頭有所減弱,依然不容忽視,病亡率持續攀升:起初為0.48%,后來上升到0.72%,目前達到1.03%。(編譯/童師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