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10-29 16:09:56作者:佚名
我畫人體寫生
書法家盛洪義自少年喜歡美術起就愛畫人物,上中學時我是照著課本上的插圖臨摹,之后就臨摹名作家彩頁上的作品,曾臨摹過王式廓、王子武、楊之光、顧生岳等名家的人物畫。
我畫人體寫生
盛洪義
現在,大多數人都說我是山水作家和書畫家。顯然,我自少年喜歡美術起就愛畫人物,上中學時我是照著課本上的插圖臨摹,之后就臨摹名作家彩頁上的作品,我曾臨摹過王式廓、王子武、楊之光、顧生岳等名家的人物畫,還臨摹過顧炳鑫、賀友直、詹忠效、施大畏等名家的連環畫。為了更好地把握人物的結構,我還對《藝用人體解剖》《伯里曼人體結構》《徐悲鴻人體速寫》《席勒素描人體》都進行過仔細的研究和臨摹。經過仔細地研究人體結構,使我在畫人物素描時才能比較確切地抓牢人物的比列及造型。1980年冬,我從沂蒙山區背著幾本彩頁入伍來到了北京,視野漸漸寬廣,也愈加勤勉地畫人物素描。
1982年8月4日,我發表在原南京軍區《前衛報》上的第一幅作品《幫廚》,就是用人物白描的手法表現軍隊首長一邊在炊事班幫工;一邊與排長談心。1992年我決定到川美進修人體寫生基礎教學,事先我把報考材料先寄到了中央美術大學招生辦,為防萬一我又給從原南京軍區退伍到四川美術大學(現為中國美術大學)的油作家白仁海院士寄信,當時他還擔任川美圖書館院長。我向他談了我想到浙美進修的看法。那時的通信很閉塞,結果等我收到白仁海院士的回信時,早已是從中央川美求學放暑假歸來才見到,信中的大意是,去年浙美人物畫轉學生從全省只招收了兩名,為你爭取到了一個名額不容易,機會難得。可惜我收到白仁海院士的信晚了一步,錯失良機。
那年中央川美進修生,綜合班設在徐悲鴻記念館,還有一個人物畫進修班設在昌平縣,綜合班又分三個班我被指任為第三班排長。綜合班是:人物、花鳥、山水各科都學,而且是國畫和寫意兼具。當時為我們上課的堪稱你們云集,如姚有多、張立辰、郭怡孮、蔣彩萍、黃潤華、張憑、李少文、田黎明、胡勃、許繼莊、金鴻鈞、焦可群、李洋等名院士都為我們上過課,所以她們都是我的老師。
當時,姚有多、李少文、田黎明、李洋等院士分別為我們上的人物畫課。其中李少文院長為我們上了兩周的人體寫生,到了上人體寫生時,朋友們都早早的來到了課堂。李少文院長講的一句話對我印象很深,大意是:“在世界上最美的東西就是人體美。”因為時間緊,人體課只上兩周,大家都是在畫素描。我一開始是在素描本上用鋼筆劃,經過幾天的訓練,我開始試著用鋼筆在毛邊紙上畫,盡管毛邊紙比較粗糙,可我用得很順手。當初我用毛邊紙畫的那些人體寫生至今早已三十多年了,但我仍然保存著;而我畫人體的那種素描本,歷經我幾次搬家也都遺失了,回想上去真是可惜!好在我還存有部份從素描本上打印出來的翻印件。其實當初的打印機的質量通常,但終于還留下了一部份我畫人體的印跡。
記得,我們的校長包玉國先生看了我畫的人物畫說:“洪義,早知你的人物繪畫得那么好,開始把你分到人物畫班就好了······”。可如今看來,當時我沒有專門學人物畫還是對的,而我在綜合班進修使我系統地學習了山水、人物和花鳥畫,這使我很受惠,避開了藝術上的單打一。雖然,對于繪畫的人來說,最好不要把畫種劃分得太清楚。如同徐悲鴻大師,他除了以繪畫和書法知名人體寫生基礎教學,而他的繪畫寫得也好而且精于繪畫;而徐悲鴻先生畫馬更是譽漫天下。在徐悲鴻記念館,我常常看到徐夫人廖靜文院長,我大概在二十歲左右就買過一本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廖靜文寫的短篇傳記《徐悲鴻一生》并仔細拜讀。而六年后,我除了在中央川美進修還有幸在川美老教授徐悲鴻記念館上課,閑暇我時常到老教授徐悲鴻先生的名作陳列廳與他的真跡對話。更辛運的是,1993年5月我在中國美術館舉行個人聯展,徐悲鴻教授的夫人廖靜文以及他的妻子徐慶平院長視察了我的聯展,但是,我還當面傾聽了廖靜文院長對我藝術上的殷切教導······
2022年11月13日
盛洪義人體寫生作品欣賞
書法家簡介
盛洪義,1963年6月出生于河北省唐縣。現為四川畫派中級畫師、山東省美術家商會理事、山東省美協山水畫藝委會委員、山東省書畫家商會會員、山東省畫家商會會員、山東省詩歌學會理事、濟南市第十、十一、十二屆政協委員。出版有《盛洪義中國畫集》《盛洪義繪畫書法集》《中國畫名家叢刊·山水名家盛洪義》《盛洪義書法集》,雜文集《攤包子》。曾被廣東省美協和美術報社列為“山東中國畫百家”,被北京市檔案館納入知名人物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