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3-23 10:11:17作者:佚名
根據云南省招生考試局公布的最新數據,北航在云南的錄取數據顯示,就讀北航的云南考生成績在650分至680分之間,排名在1061分至465分之間,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云南高考考生成績需在650分至680分之間才能進入北航。
1. 需要多少分才能進入云南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1、2022年云南考生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民族班):理科最低成績664分,最低錄取排名740分;
2、2022年云南考生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理科最低成績為672分,錄取排名最低為465分;
3、2021年云南考生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民族班):理科最低成績650分,最低錄取排名1000分;
4、2021年云南考生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理科最低成績為661分,最低錄取排名為544分;
5、2020年云南考生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民族班):理科最低成績670分,最低錄取排名1061;
6、2020年云南考生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理科最低成績為680分,錄取排名最低為599分;
2.北航2020-2022學年錄取分數線及云南省錄取排名
一、2022年北航云南省錄取分數線及排名
招生年份、省份、學科類型、批次/段、最低錄取分數線、最低排名率、所屬
2022年
云南
科學
本一
第664章
第740章
工業和信息化部
2022年
云南
科學
本一
第672章
第465章
工業和信息化部
2. 2021年北航云南省錄取分數線及排名
招生年份、省份、學科類型、批次/段、最低錄取分數線、最低排名率、所屬
2021年
云南
科學
本一
650
1000
工業和信息化部
2021年
云南
科學
本一
第661章
第544章
工業和信息化部
三、2020年北航云南省錄取分數線及排名
招生年份、省份、學科類型、批次/段、最低錄取分數線、最低排名率、所屬
2020年
云南
科學
本一
670
1061
工業和信息化部
2020年
云南
科學
本一
680
599
工業和信息化部
剛通過高考,該如何報考大學?
剛剛考完二級學校的考生也可以考慮是去二級學校還是三級學校。 其實在我看來,如果你不能保證進入二級學校,你可以選擇一所。 更好的三線大學畢竟是保證你能上大學的機會。 一些三線大學其實和二線大學沒有太大區別,雖然二線大學在就業等方面都比三線大學要好。 它更受歡迎,但如果你的成績讓你很難選擇第二所大學,那么選擇第三所大學是更好的出路。
對于剛剛通過高考的學生來說,如果我們想讀二級學院,那么我們只能考慮一些偏遠地區二級大學的冷門專業,這樣我們被錄取的機會也可以減少。得到改善。 是的,如果你不喜歡你申請的專業也沒關系。 我們被錄取后可以在大學期間轉專業,所以只要你能保證錄取,其他專業還是可以在學校調整的。
高考211好考嗎?
參加考試并不容易。
我國共有大學所,每年我國參加高考的學生人數在幾百萬甚至千萬以上。 近年來,參加高考的學生人數已達1000萬左右。 所以,學生之間的競爭確實很激烈。 對于學生來說,進入211這樣的大學并沒有那么難。以2020年的數據為例:
根據2020年大學招生相關數據,我國大學中,211大學的比例僅為4.2%,985大學的比例更少。
每所大學都有自己的招生標準。 例如211級別的大學是擇優錄取的,所以錄取的學生數量一般不會很多。
從2020年大學錄取數據來看,只有5.2%的人被211所大學錄取。 這個數據確實告訴我們,考上211大學并不容易。
畢竟2020年我國參加高考的人數已經達到1000萬以上,而211大學的招生比例確實很小。 想要上211大學的學生,確實需要能夠在萬千大軍中脫穎而出。 能。
3.北航最新介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簡稱北航)始建于1952年,由清華大學、北洋大學、西北工業學院、廈門大學、四川大學、華北大學工學院、云南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8所航空院校組成。西南工業學院. 它是新中國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院校,現隸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 學校位于北京,分為學院路校區和沙河校區,占地3000余畝,總建筑面積170萬余平方米。 自建校以來,北航一直是國家重點大學,是國家首批16所重點大學之一,也是20世紀80年代恢復學位制度后全國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學之一。 211工程”,2001年進入“985工程”,2013年入選第一批“2011計劃”國家協同創新中心,2017年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大學名單。學校十六大提出了扎根中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發展愿景目標,近年來,學校著力完善辦學境界和結構,大力推動航天與航空航天融合發展。信息科學學科不斷優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積極推進一流師資隊伍建設,加快科研創新成果轉化發展,務實開展高水平國際交流合作,大力推動信息科學學科水平的提高學校辦學條件和民生,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各項事業發展取得突出成績。 綜合辦學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位居國內高水平大學前列,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
學校學科門類繁榮、特色鮮明。 確立了“一流工科、一流理科、精品文科、一流醫工”的學科建設方針。 現有工學、理學、管理學、文學、法學、經濟學、哲學、教育學、醫學、藝術學10個學科門類。 有一級國家重點學科8個(全國高校并列第7位),二級國家重點學科28個,北京市重點學科10個,國防特色學科10個,航空航天科學等A類學科14個。 技術、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軟件工程為A+學科。 現有本科專業74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5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9個,博士后流動站23個。 學校突出學科基礎地位,構建??航天、航天、理、理、工、文融為一體,醫學與工學相結合的一流學科體系,形成了以珠穆朗瑪峰為引領、群峰簇擁的良性學科生態系統,并在平臺上擴展。 在航空、航天、電力、信息、材料、儀器儀表、制造、管理等學科領域具有明顯比較優勢。 形成了航空航天、信息技術兩個優勢學科群。 國防科學技術主要學科達到國內一流水平。 工程、材料科學、物理學、計算機科學、化學、社會科學6個學科領域ESI排名進入世界前1%,工程和材料科學進入世界前1‰。 2020年“軟科學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航空航天工程學科連續第三年位居世界第一。 學校名師云集,杰出人才輩出。 目前,學校教職工總數達4266人,其中專任教師2368人。
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的占72.5%,具有博士學位的占86.64%。 匯聚了兩院院士26人、“國家獎勵計劃”教授63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9人、“國家級”領軍人才36人、國家級教學名師5人等。以“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74人、“國家獎勵計劃”青年學者28人為代表的人才和杰出青年人才。 人才隊伍中涌現出多名國家一等獎獲得者、領域專家、模范總工程師,以及一大批年輕有為、學識淵博的專家學者。 學校培養人才,培養德才兼備的人。 現有全日制學生37000余人,其中本科生與研究生比例為1:1,2300余名外國學生在該校攻讀學位。 近年來,各省招生學生高考平均成績均居全省前3千分,不少省份已進入全省前1千分。 學校理工科學生整體素質位居全國第九。 學校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突出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把拔尖人才培養與強化愛國責任感結合起來,在知識創造中培養人才,在人才培養中創造知識,努力培養遠大的理想、一流的知識、全球的胸懷。 ,引領真實、現實的領導人才。 創建一流本科教育,推進專業類別招生,擴大自主選擇專業權,突出扎實基礎、個性化、導師制、小班培養,健全完整學分制度。 推進通識教育和學院教育,充分發揮華羅庚班、吳大觀班、人文社科實驗班、理工學院、中法工程師學院等實驗班和榮譽學院的引領和輻射作用。
構建知識學習、能力實踐、國際交流三位一體,加強跨學科實踐、社會實踐、創新創業實踐。 研究生教育堅持國家戰略需求,立足國際學術前沿,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機制,重點實施尖端高素質學生集聚、精品課程體系建設、通過深入拓展國際交流、匯聚多方協同育人、分類創優的創新激勵、優秀導師隊伍建設等行動計劃,著力打造講求創新、能力強、標準高,探索大飛機班、發動機班、信息安全班等定制化高層次人才聯合培養模式。 擁有6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5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5個教學團隊、36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8個省部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和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24門。 人才培養碩果累累,涌現出了以“北航一號”、“北航二號”、“北航三號”、“北航四號”探空火箭為代表的一大批學生科技創新成果。 2010年以來,近400名研究生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其中簽名國家科學技術獎70余人。 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數量顯著增加,國家工程碩士實習實踐成績突出。 做出突出貢獻的工程碩士學位獲得者等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數量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 歷史悠久的北航“馮如杯”競賽已連續舉辦30屆,吸引了7萬多名學生開展創新研究。
學校是全國唯一連續16年獲得“挑戰杯”大賽“優勝者杯”的高校,并將于2019年舉辦第十六屆“挑戰杯”大賽,學生創新創業作品榮獲金獎連續三年參加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獲得一冠一亞軍。 春花秋實,桃李香滿天下。 建校69年來,北航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學術精英、產業人才和執政棟梁,為國家主流行業和重點單位輸送了20萬多名優秀畢業生。 畢業生就業安置率保持在99%以上。 六年來,已有18名北航校友當選院士。 學校服務國家,銳意創新。 學校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導向,加強基礎性、前瞻性、戰略性高技術研究,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關鍵瓶頸技術匯聚,產學研深度融合,建設頂尖創新高地擁有一流的科研平臺和一流的科研團隊。 數額不斷擴大,人均科研經費位居全國高校之首。 擁有國家實驗室——航空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籌)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9個(其中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6個,北京高校3所。 擁有完善的創新中心和70多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9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2個,國防科技創新團隊10個。 學校突出自主創新,強化協同創新,積極建設國家級創新平臺,形成大團隊,承擔重大科研項目,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涌現。
建校60多年來,北航創造了40余項國內一流科研成果,在前沿技術研究領域始終走在國內高校前列。 研制成功發射(試飛)的多型飛機,填補了國內多項空白,如中國第一架輕型客機“北京一號”、亞洲第一枚探空火箭“北京二號”、中國第一架無人機“北京五號、“蜜蜂”系列飛機、同軸雙旋翼無人直升機等。近年來202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錄取分數線(2024各省份錄取分數線及位次排名)202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錄取分數線(2024各省份錄取分數線及位次排名),學校不斷強化服務國家戰略的能力,在航空動力、關鍵原材料、核心零部件。 許多標志性成果直接應用于國防建設。 學校團隊參與論證并協助研制國產大飛機C919成功首飛,成功研制我國第一艘新型近空飛艇。 學校主導設計研發的某型無人機定型并執行重要任務。 在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中,它在無人機方隊中位列第一。 “十五”以來,16年來北航共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70余項,其中國家科學技術一等獎15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3項,創造了首次有大學連續獲獎。 榮獲國家高級別科學技術獎的記錄被社會譽為科技創新的“北航典范”。 學校學術論文數量和質量協同增長,在《》、《》等頂級期刊發表文章實現突破。 學校大力推進協同創新,與航空、航天、發動機、船舶等國家重點企業開展戰略合作。 “先進航空發動機協同創新中心”獲得“2011計劃”首批認定。
與中國工程院合作成立中國航空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打造我國首個航空工程科技領域國家智庫。 全面融入首都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打造“北航知識經濟圈”,北航科技園被認定為優秀國家大學科技園。 學校面向全球,開放融合。 通過實施“UPS國際化發展戰略”,北航搭建了國際交流合作網絡和平臺,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格局,有效提升了學校的國際化水平。競爭力和影響力。 與全球200多所著名大學、一流研究機構和知名跨國公司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發起成立“國際航空航天教育協會”,加入國際宇航聯合會、“時代聯盟”、“中俄綜合性大學聯盟”等國際聯盟和學術組織。 創建了“自旋電子學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中英空間科學與技術聯合實驗室”等一批高端國際合作平臺。與巴黎高等學校聯合成立中法工程學院法國中央車站將兩者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