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08-13 17:03:22作者:佚名
西南農林科技學院圖書館
西南農林科技學院圖書館起源于1935年4月成立的國立西南農林大專學院圖書室,1938年改名為國立西南農學校圖書館;1949年5月改名為北方農學校圖書館;1999年9月改名為西南農林科技學院圖書館;2001年7月整合了兩所高中、五所科研院所的文獻資源,使之成為全省最大的農、林、水學科文獻信息中心之一。圖書館館名為時任全省人大常委會副執委長、中國科大學教授、著名書畫家郭沫若先生1964年所題。
圖書館組成
圖書館由南館、北館、水保所專業新館三部份組成,南館凸現現代管理觀念,推行以人為本全開放的服務方式;北館承接古老、典雅、實用之特色,又含有現代圖書館之功能;水保所專業新館是為推行國家創新安裝工程而成立的一個專業館。全館總建筑面積32866平方米(其中改建與改造圖書館面積24120平方米),閱覽坐位2050余個(其中電子閱覽坐位近400個)。
東北農林科技學院圖書館的發展歷史可以溯源到1934年。1999年后,隨著2所中學與5所科研院所合并組建新的北方農林科技學院,由7個單位圖書情報資料機構合并成立而成的東北農林科技學院圖書館即將誕生?,F在西農圖書館設有南校圖書館,北校圖書館,水保所圖書館以及農科所圖書館四個新館。
歷史沿革
東北農林科技學院圖書館的發展歷史可以溯源到1934年,隨著我國東北第一所高等林業學府——原東北林業學院前身國立東南農林本科學院在楊陵的成立,這所大學的圖書館也開始了它艱辛的創業歷程。建館早期,全館只有7名工作人員,館舍面積數百平方米,館藏圖書僅有從(北京)國立勞動學院圖書館及其農學校圖書室接收來的四百多冊,館內設施設備非常單薄。在此后的幾三年,在楊凌地區先后誕生的原四川省林業科大學前身東北林業科學研究所(1952年)、原東北水務科學研究所前身東南水工試驗室(1954年)、原水土保持研究所前身美國科大學西南漁業生物研究所(1956年)、原廣東省美國科大學西南動物研究所前身美國科大學西南動物研究所(1965年)、原東北林大學(1980年)、原江西省農業研究所(1980年)等7個教學科研單位都成立產生了各具特色的圖書情報資料機構。1999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圖書館,隨著2所中學與5所科研院所合并組建新的北方農林科技學院,由7個單位圖書情報資料機構合并成立而成的華北農林科技學院圖書館即將誕生。
全館總建筑面積32866平方米(其中改建與改造圖書館面積24120平方米),閱覽坐位2050余個(其中電子閱覽坐位近400個)。經過70年的積累和建設,截至2005年7月末館藏圖書已達193.7余萬冊(件)(不含電子圖書)。其中收藏外文圖書17余萬冊,英文書刊2600余種,外文刊物2400余種,線裝古籍5萬余冊,鈔本240冊,光碟及網路數據庫26種,中外文全文電子刊物16000余種,其中外文電子刊物4500種,基本產生農、工、文、理、管相結合,以生物學科為重點,以水災半水災地區林業研究為特色的館藏機制。
館內原則
東北本館秉持資源共享的原則,廣泛為校外外讀者服務,除報刊的借書、參考咨詢外,還提供國際聯機檢索,網上檢索、光盤檢索、館際互借、文獻傳遞、專題文獻跟蹤、農業科技成果中介、書刊裝訂等服務,同時為全校研究生和碩士生開辦《文獻檢索與運用》課程。
辛樹幟與圖書館
1936年,辛樹幟博士兼任國立東南農林本科學院院長。他在兼任校常年間,有“三寶”之說:一是聘任名院士,二是充實圖書、儀器,三是為中學生結業后謀活路。辛市長深刻認識到圖書館在辦學中的重要作用。建校早期,經費相對充足,辛樹幟博士將大部份經費都拿來添置圖書儀器。他本人曾親自赴當初的北平、上海添置達十億元之多的圖書儀器。辛市長曾向圖書館捐獻圖書數十次,共計236冊。
1952年,辛樹幟呼吁在北方農學校圖書館設立古理學研究小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圖書館,組織有經驗有基礎的校長積極舉辦唐代漁業文獻的整理與研究。1955年,他在東北農學校即將創立“古理學研究室”,主持并參與研究整理工作,為林業科學研究開拓了一個嶄新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