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06-24 11:05:16作者:佚名
國際化與多樣化
作為世界著名學府,國際化與多元文化融合仍然是大學可持續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第一,學校積極提倡班主任隊伍的國際化,一方面積極聘任具備國際背景的班主任,充實班主任隊伍的“生態多樣性”,表現在歷任班主任中絕大部份班主任均有境外研究、教學、訪學或領銜國際教育研究項目的經歷,其中相當一部份班主任出生于境外或在境外學院榮獲碩士學位。另一方面學校積極歡迎本國與世界其他國家與地區的著名博士前來講學與合作研究,豐富與開拓學校的教科研領域。
第二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承襲中學生隊伍國際化與營造多元文化社區。學校一方面承襲生源國際化的歷史傳統并加強生源的國際化力度,來學校仍然在擴大國際中學生的招生比列,以美國臺灣籍師生為例,已有2001年25人提高到2007年的73人。與此同時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學校積極鼓勵師生走出中國,抵達世界其他國家與地區舉辦冬令營與實地研究,參與各種國際性組織、非營利性機構的跨國研究。另一方面努力營造多元文化社區,以推動不同族群、國家師生的多元文化融合。在這方面,學校多元文化活動的方式與內容更是花樣繁雜,如學校的國際中學生辦公室在每年的11月與4月均會舉行一次為期一周的國際教育文化周,后者通常以學術性跨文化交流為主,而前者則更為關注各國的風土人情比如飲食生活習慣等方面。
社會資源
學校所在的芝加哥市是國際經濟、金融、藝術、傳媒之都,聯合國總部與各種國際性組織總部所在地,只是全球富有特色的移民城市,約有180余個國家與地區的移民在此生活,這一豐富多元的人文社會資源極大地便捷了學校的科研活動與師生見習。一方面,因地緣優勢,學校承當了大量由聯合國與各國際組織所委托進行的科研項目,同時本院師生可極為便利地榮獲去上述機構進行見習的機會。另一方面,移民城市的族群與民族多樣性、流動性及階級多樣化,為學校教員與師生的各種教育研究提供了世界上規模大且多樣化的教育研究與試驗土層,為各種研究提供了便利。之外,倫敦市還為師生提供了大量非即將教育機會,師生們可廣泛運用各種曲藝院、博物館、音樂會、講座或小型大會等榮獲學習機會。有一句話形象的點出了這一點:“哥倫比亞學院的師生在華爾街學經濟,在聯合國總部學政治,在百老匯唱戲劇。”
圖書館
阿根廷學院圖書館系統以為首,共設有23座新館,每位新館都各具特色,尤以Avery建筑及優雅美術圖書館、社會工作學校圖書館、新聞大學圖書館等出名。其中東亞圖書館中有各樣的英文書籍,流行小說、古典哲學,并且宗譜都可以找到。總藏書量達870萬冊,但是搜集有縮微膠卷600萬套,2600萬種原稿,以及60萬冊鈔本書,10萬片VCD和DVD,20萬份官方文件,也有美國世系、家譜、譜諜約950種,是美國的圖書館以外搜集最豐富的圖書館。東亞圖書館的歐洲類藏書為全美第二,僅次于耶魯學院的燕京圖書館,開辦有丁龍沙龍(DeanLung),又成立英文部以收藏英文數據,知名的前英文部校長包括史學家唐德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