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5-01 15:11:52作者:佚名
全詩:草長在梨梨園,年年枯竭又茂盛。 野火,春天。 遠方香侵古道,清綠遇荒城。 我也送走了國王和孫子,充滿了愛意。
“離離元草”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辭古元草》。 這首詩通過對古元上野草的描寫,表達了對朋友的依戀和告別之情。
告別福德古元草

古老的平原上長滿了郁郁蔥蔥的青草,年年枯萎又茂盛。 荒野里的火燒不滅,春風一吹就到處蔓延。 遠處的春草已經侵入了古道,陽光下的綠色連接著荒城。 我又來給朋友們送行了,郁郁蔥蔥的綠草充滿了離別的感覺。
《送別福德古元草》筆記
1、賦德:根據古詩詞或成語作詩。 詩的標題前面通常有“賦德”二字。 這是古人學習作詩的一種方式,或者是文人聚會時根據話題作詩的方式,或者是科舉考試時根據命題作詩的一種方式。 稱為“富德泰”。

2、麗麗:青草茂盛的樣子。
3.枯萎:枯萎。 榮:郁郁蔥蔥。 雜草每年開花一次、枯萎一次。
4、遠香:草香飄遠。 芳:指野草的濃郁香氣。 侵:侵占,侵占。
5、青翠:草原明亮、翠綠。
6、王孫:本指貴族后裔,現指遠方朋友。
7、郁郁蔥蔥:形容草木茂盛的樣子。
《辭別福德古草》欣賞
這首詩既可以看作是一首對雜草的頌歌離離原上草全詩的詩名,又可以看作是一首對生命的頌歌。 前四句重在表現雜草生命的歷時美,后四句重在表現雜草生命的共時美。 全詩構圖嚴謹,語言自然流暢,對話工整,寫景抒情,意境完整。 是《富得得》的絕唱。 “野火不熄,春風吹又生”。 作為一種“堅韌”離離原上草全詩的詩名,這兩句話膾炙人口,千古流傳。
《告別福德古草》的創作背景
《賦德古元草別》作于唐德宗二年(786年)、三年(787年)。 這是白居易少年時為備考而寫的一首詩練習。 根據科考規則,凡是有限定的詩題,題名前必須加“賦德”二字。 其方法與詩詠物的方法類似。
《告別福德古草》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 字樂天,號香山居士。 出生于河南新鄭,原籍太原(今屬山西),后遷居下桂(今陜西渭南東北)。 鎮遠進士,授秘書省司職銜。 元和年間,任左十一博士、左贊善。 后因請求嚴懲刺殺宰相武元亨的兇手留學之路,得罪權貴,被貶為江州司馬。 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保歷初年,任蘇州刺史。 后任刑部侍郎。 在文學上,他主張“文章要因時而合,歌詩要因時而合”。 他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 他的詩歌語言通俗易懂。 有傳世的《白氏長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