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4-20 14:09:19作者:佚名
近日利物浦大學,利物浦大學化學系教授安迪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這是中國授予外國公民的最高榮譽之一。
據新華社報道,中國科學院選舉了30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外籍院士的當選對于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國際智力資源、更好地服務我國科技強國建設具有積極意義。
安迪教授表示:“能夠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我感到非常榮幸。這也是對我和我眾多才華橫溢的同事所做工作的肯定。中國有很多博士生和博士后。”我們的研究人員?!?/p>
在利物浦大學與西交利物浦大學碩士、博士聯合培養合作機制下,西交利物浦大學理學院化學系教授與丁立峰博士共同指導了兩名優秀博士生最近幾年。 獲得博士學位后,他們分別前往浙江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
其中,楊思源博士在學習期間與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在可控核聚變領域取得了研究突破。 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
該教授也是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他的研究正在推動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和化學的融合。
2020年,他和他的團隊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個移動機器人化學家,并在英國皇家學會教授的支持下,他正在進一步開發這項技術,以快速推進材料科學的進步。
(圖片說明:教授團隊打造的機器人藥劑師)
該教授是材料創新工廠的學術總監,該工廠耗資 8100 萬英鎊,處于先進材料發現和開發的最前沿。
他還是功能材料設計中心的主任,該中心是一個跨學科研究中心,將化學知識與最先進的計算機科學相結合,開發一種在原子尺度上設計功能材料的新方法。
聯合培養博士生科研成果發表在《》雜志上
利物浦大學是西交利物浦大學的外國母校之一,兩校在人才培養、學術交流等領域保持密切合作。 其中,博士生聯合培養是雙方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與該教授共同指導博士生的丁立峰博士表示,在化學和材料方面,利物浦大學的研究處于英國頂尖水平。 “大學的教授和老師,包括教授,他們的見解、資源和經驗都是博士。 對培養學生提供了很好的幫助,讓博士生能夠在最前沿的領域積累經驗。”
楊思源現為浙江大學博士后研究員,在西交利物浦大學攻讀博士期間,丁立峰博士為共同導師。 楊思源還參與了雙方的聯合研究項目。
由教授領導的中英聯合團隊在可控核聚變領域取得突破,研發出可有效獲取高純度氘的材料。 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上。 丁立峰博士和博士生楊思源博士當時的學生利物浦大學,對分離過程的理論建模做出了重要貢獻。
“博士聯合培養方式讓我有機會了解不同的科研氛圍和前沿的科研經驗。同時,豐富的學術資源和機會也讓我在任何方向都能找到可以幫助我的人。”任何時候?!睏钏荚凑f道。
據了解英語作文,每位聯合培養的全日制博士生在學習期間均可前往利物浦大學進行為期3-6個月的科研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