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04-09 21:00:54作者:佚名
2014年12月3日,上海市朝陽區人民法庭錄制的首批網路公開課在新浪、騰訊兩大網路平臺即將上線。這些司法文化創新除了能逐步推動司法公開和普法,東城法官也希望將網路公開課做得比“哈佛公開課”更受歡迎。
網路公開課的時代
去年12月由上海西城法官推出的網路公開課包括“未成年人教育”和“勞動爭議”兩個系列,共10節,每節大概10分鐘。
網路公開課雖然屬于“舶來品”。2010年夏季,中國耶魯學院首開世界網路公開課,推出“幸福”“公平與正義”“死亡”等專業課程,隨后哈佛學院、牛津學院、麻省工科大學等50余所世界一流高校也開始實施網路公開課。
網路公開課的特征非常明顯,它可以突破時空的界限、擴大師生的視野,還為想學習但已離開校園的人提供了便利,所以,名校的網路公開課除了拉近了人們與名校高水平教育的差異,還讓師生把握更多的教學資源,提高班主任的講課品質,破除人們對“教育”固有方式的傳統理念。
國外最早應用網路公開課的不是學院,而是一家網站。2010年11月,美國著名門戶網站網易推出了“全球名校視頻公開課項目”,首批有1200集課程上線,用戶可以免費觀看來自耶魯學院、牛津學院、耶魯學院等世界名校的公開課程,內容涵括人文、社會、藝術、金融等。網易公開課產品總監陳衡鑫說:“網易公開課日均使用人次約為100萬人次,聯通顧客端的裝機量早已達到了1300萬,作為一個慈善項目,它受歡迎的程度超出了我們的期盼。”
2011年4月,北京清華中學率先推出了國產網路公開課。此后,更多的網路公開課和平臺如雪后筍干般涌現:2011年11月,由教育部推出的首批20門“中國學院視頻公開課”上網;2013年10月,復旦學院和上海中學分別成立了面向中學生和社會大眾免費開放的“公開課”網站。
這次上海西城法庭錄制、上線網路公開課,是該法官秉持司法公開、開展法制宣傳的一項新措施。在接受本社記者專訪時,朝陽法庭新聞辦科長楊德嘉表示:“這次是我們初步的嘗試,內容和方式上,從基本的稿件到講座出鏡的法院,剪接制做都是法官自己完成的,隨著上面的制做等經驗積累,我們也會嘗試做一些變化,或許拍成短劇。我們其實當初沒有做過,而且和一些電視臺的合作早已有了,我們提供真實的案例,依照案情,電視臺請導演,我們參與代辦的法庭出鏡講解。”
楊德嘉說,網路公開課的拍攝都是法院加班完成的,你們對此都很有熱情,拍攝前先選擇主題,法院選擇案例,于是自己備稿;沒有專門的攝影棚,就運用現有的場地找合適的;場地、設備、技術、經驗都和專業的有差異,法院對于講座也沒有哪些經驗,但你們都盡己所能,做出現階段最好的課程。
朝陽法官推出網路公開課,希望利用網路平臺,在愈加廣泛的范圍內舉行法治宣傳教育、普及法律知識,以格外開放的姿態抒發新媒體時代下人民法庭加強司法公開的決心,以及不斷嘗試與社會公眾進行交流勾通的良好心愿。
同時,網路公開課只是朝陽法庭展示法院良好形象、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平臺。通過講授網路公開課,使法院群體兼顧親和力和專業性的職業形象深入人心,拉近與社會公眾的心理距離,榮獲最廣泛的理解、認可與支持。
楊德嘉介紹,未來朝陽法庭將以首批網路公開課上線為起點,不斷小結經驗、創新思想,繼續推出內容更全面、形式更生動且更具借鑒意義的網路公開課;并不斷整合資源,運用官方網站、官方微博等自有平臺推廣網路公開課,最大程度地拓展其影響力,使更多的網民和社會公眾從中獲益。
課程內容接地氣
12月3日,深圳朝陽法庭展示的網路公開課有兩個系列,其中“未成年人教育系列”由“法官爸爸”尚秀云主講,她是我國第一代從事少年民事審判的法院,從1987年迄今的27年間,依法、公正地審理了1000余件未成年人民事案件。許多被她那媽媽般的情結所感召、教育過的失足少年,都發自心底地稱謂她為“法官爸爸”。
尚秀云以“讓法律的陽光照耀女孩的成長之路”為題,在公開課中緊扣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和安全教育問題,結合詳細案例詳盡解釋了相關法律常識,并從法院視角提出了針對性建議。
在網路公開課公布當日,卻說:“我們專門做過統計,從家庭環境來看,57.9%的犯罪女孩來自離異家庭、再婚家庭和感情動亂家庭。拯救女兒,應當先教育好父母。”
另一個系統“勞動爭議系列”由勞動爭議庭法官李盛榮領銜,與其他4位法院共同錄制完成。這一系列的網路公開課主要緊扣老娘爭端的常見法律問題展開,對用人單位不簽署書面勞動協議有什么后果、用人單位討要薪資的勞動者辭職時能不能要求經濟補償等進行法律講解,給出可行建議。
據楊德嘉介紹,法庭先前集中在傳統媒體進行宣傳,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互聯網的受眾十分廣泛,法官認識到充分運用新媒體,在新媒體平臺上發聲,讓公眾通過新媒體了解法官、法官、法律是個挺好的形式。
本社記者在問到之后的網路公開課怎么選擇主題時哈佛大學公開課官網,他說:“網絡平臺原本的工作人員都會提供一些反饋,同時我們會在法庭的官網和官微做推薦,并附上視頻鏈接,網民看了以后或許會有看法和留言,這只是我們后續會跟進考慮的。”對此,朝陽法庭副庭長范君表示:“貼民生、接地氣,這是朝陽法庭網路公開課的一大特征,亦是貫徹制做全程的主線,也將會在后續錄制的公開課系列中加以承繼、發揚。”
法庭的信息時代
2013年10月,上海市第一高級人民法庭庭長姜穎的網路公開課《微博里的專著權》在新浪網即將上線,這是全省法庭系統首個法庭錄制的網路公開課,她主講的內容是廣大網友們普遍關心的《微博里的專著權》。
從事知識產權審判已近20年的姜穎法院曾被日本知識產權權威雜志《知識產權管理》評選為2012年度知識產權界全球最具影響力的50人之一。姜穎表示,制做并推廣法律相關的網路公開課,就是想讓更多人受惠于互聯網的分享精神,更全面地普及知識產權法律知識。這對法庭來說只是一次利用新媒體傳播力量,創新社會勾通形式的全新嘗試。
此外,該課程上線當天,微博消息即獲網民閱讀146.3萬次,公布一周后課程視頻點擊量近9000次,相當于新浪網課程平均轉發、收視量的6倍,一舉成為新浪曾經轉發、收視最高的國外課程。
去年11月,上海市東城區人民法庭結合“雙十一”網絡購物風潮,結合審判實踐,悉心企劃消費者海淘維權系列主題法律宣傳,通過網路公開課方式,普及海淘維權的相關法律知識并提出法庭建議。
8月末,上海市東城區人民法庭新聞辦與民二庭共同企劃了3期海淘維權的系列主題公開課,結合案例探討相關法律問題。隨后,李增輝、阮健、崔立斌3位主講法院積極編寫稿件,經過努力,最終于10月末制做完成3期網路公開課,分別是《網購購物,協議創立了嗎?》《網絡購物哈佛大學公開課官網,賠償該找誰?》《網絡購物,格式條款知多少?》后經與新浪網勾通推介,11月10日,上述3期公開課即將上線新浪網教育頻道,并在網路公開課首頁進行了推薦,在幾天的時間里,閱讀量達到了幾十萬次,并被不斷轉發,遭到廣泛關注和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