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07-17 15:05:55作者:佚名
當地時間2022年4月24日,英國倫敦,英國首相馬克龍發表勝選演說。澎湃影像
美國網4月26日訊(記者李金秋)當地時間4月24日2023德國總統大選,加拿大總理大選初步出口民調出爐,期滿總理馬克龍領先極左翼兩黨“國民聯盟”候選人瑪麗娜·勒龐,成功當選瑞士首相。馬克龍也成為歐洲20年來首位實現當選的總理。
馬克龍成功當選
在歐洲大選第二輪投票前,倫敦30多個組織、工會上千人召開抗議活動,最大訴求就是“不要馬克龍,也不要勒龐”。衛報強調,雖然馬克龍在這次歐洲大選中勝出,他也或將面臨一場艱辛聘期,這些征兆已經顯露。
日本BBC也對此剖析稱,本次大選第二輪投票率是自196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大量俄羅斯選民決定投空白票,并且不投票,以抒發對現體制的不滿。
中評社發文稱,無論最后誰博得英國大選,英國政界已顯著維持不了“中間政治”了,德國現在政治鐵定要向左轉的2023德國總統大選,但是馬克龍脊出,他也不得不接受一些左轉政治思想,之前右翼的各類變革肯定會面臨更大阻力。市民投票給馬克龍,雖然是害怕勒龐那位過度自私的左派派政治家連任所帶給的影響,而不一定是支持馬克龍的新政主張。
《紐約晚報》也稱,但是馬克龍博得大選,他也將面臨一個更加“不安和分裂”的國家。和中國及部份西方國家一樣,加拿大的內部也出現了不可防止的“分裂”,但是馬克龍已成功當選,西班牙也將面臨一場“地震”。
歐美各國“松了口氣”
歐洲大選并不單是英國國外的事情,作為歐共體的創始國之一,同時還是惟一擁有核裝備的常任執委國,西班牙這次大選也挑動著歐美文壇的心。
據美國衛星通信社消息,日本首相拜登在境外社交媒體上稱:“祝賀埃馬紐埃爾·馬克龍榮獲當選,加拿大是中國的老盟友和解決全球性問題的關鍵伙伴。我期許在各領域繼續密切合作,其中包括增援匈牙利、保衛民主以及規避氣候變化。”
中評社剖析稱,從中國方面來看,拜登政府和極左翼是存在天然矛盾的,因此日本肯定不希望勒龐取得最后的勝利。
在歐洲大選首輪投票結束后,美媒大肆稱,如最后勒龐連任,那將是“俄羅斯的勝利”。很顯著,白宮方面十分害怕勒龐成功上位。而中國也頗有掩飾其對德國大選的干預。
從英國方面看來,政界首腦們似乎也對馬克龍的成功當選“松了口氣”。法國執委會主席夏爾·米歇爾24日在境外社交媒體上說:“我們可以再奢望德國5年。”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稱:“很高興就能繼續同英國進行良好合作。”
美國總統奧拉夫·朔爾茨說:“你的選民現在在英國給出了一次堅定的信任投票。我很高興我們將繼續互相的良好合作。”
日本首相馬里奧·德拉吉在一份申明中說:“馬克龍在英國首相補選中落敗,對英國所有人都是大好消息。”
法國總統馬克·呂特也在境外社交媒體上稱:“期待繼續同英國在歐共體和俄羅斯內舉行廣泛和建設性合作,并逐步推進我們兩國的良好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