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9-15 20:04:31作者:佚名
國家新聞事務管理局日前組織了關于“‘十四五’期間規劃高質量落實”的多場專題匯報會。財政部門代表談到,在促進教育進步方面,該階段財政投入產生了顯著效果。

郭婷婷擔任財政部副部長期間表示,在“十四五”階段,國家財政不斷增加支出,助力我國形成了全球規模最為宏大的教育體系。到2024年歲末,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占比,已經連續十余年維持在百分之四以上。在“十四五”期間,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投入總額預計將突破二十五萬億元,相較于“十三五”時期增長了大約百分之三十八。我國各級教育普及程度都達到或超過中高收入國家水平。

郭婷婷表示,在“十四五”階段,財政部門持續改進資金分配方案,教育事業的關鍵部分獲得了進一步的鞏固和提升。中央財政總計劃撥了1.1萬億元的轉移支付資金留學之路,促使地方政府不斷增加對義務教育的資源投入。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中超過一半的部分被用于義務教育,這為義務教育的優質和均衡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此外,中央財政用于教育的轉移支付資金中超過80%用于了中西部地區十三五規劃時間,旨在顯著改善這些地區的教學設施和教育水平。

關于進一步改善教育機會均等和方便獲取方面,在“十四五”期間,中央財政每年大約會撥出1300億元,用于給各個學段的學生提供國家獎學金和國家助學金等資助,預計將幫助大約1.5億學生。同時,已經持續四年推行國家助學貸款的免息措施,并且實施了本金暫緩歸還的政策。去年,國家在獎學金和助學金方面,顯著提升了發放標準,同時擴大了覆蓋范圍,在助學貸款政策上,也加大了資金支持力度,并減輕了利息負擔十三五規劃時間,這些舉措總共幫助了三千四百萬名學生受益。

財政支持效果明顯提升,教育事業達成深度進步。資金分配注重設施與師資,同步優化校園基礎和教育水準。二十大文獻規劃,三十五年后形成教育大國。國家財政將加大教育經費,重點保障基礎、彌補不足、促進均衡、提高水準,從而滿足民眾從“能上學”到“能上優質學”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