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6-26 11:02:39作者:佚名
提高就業競爭力、暫時不想就業成為考研重要原因
近段時間,碩士研究生的報考人數一直保持著相對穩定的增長趨勢。不過,自2014年開始,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報名人數呈現出下降的趨勢,這種持續多年的考研熱潮在連續兩年內逐漸減弱。2013年的全國考研報名人數達到了176萬,而到了2014年,這一數字降至172萬,進一步減少到2015年的164.9萬人。與此同時,報名人數的增長率也急劇下降,甚至轉變為負增長。
2016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報名人數呈現出顯著的回升趨勢,其中北京、河北、遼寧和江蘇等地的報名人數分別增長了6.8%、8.4%、11.7%以及11.12%。
資料圖片
圖1:碩士研究生報考初衷調查
圖2:本科生畢業薪酬調查
圖4:碩士研究生部分學科錄取分數線(總分)變化趨勢
近年以來,本科畢業生數量持續攀升,面臨經濟不景氣帶來的就業壓力不斷上升,這促使考研人數不斷膨脹。根據中國教育在線對碩士研究生報考動機的調研數據,因就業問題而選擇考研的占比超過半數,提升未來就業競爭力以及暫時不打算步入職場,均成為考研的主要動因。
中國教育在線調查平臺所搜集的數據表明,在參與調查的37665人中,有相當一部分考研者是出于提升就業競爭力和增加畢業后薪資的考慮,占比高達43%。同時,也有13%的人選擇考研,原因在于他們暫時不打算就業,或者想要逃避步入社會(見圖1)。
此外,依據一些省市考試院發布的2016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報名信息,我們可以觀察到,在報名者的構成比例中,往屆生的比例持續上升。
中國教育在線調查平臺所搜集的數據表明,在參與調查的36129名畢業生中,大約有32%的人對畢業后的薪資狀況表示滿意,而高達近七成的人則對薪資水平表示不滿。不少畢業生在步入職場1至2年后,由于對薪資的滿意度不高,他們選擇了繼續深造,通過考研來提高自己的能力,并試圖改善工作環境,這些因素成為了他們選擇考研的關鍵原因(見圖2)。
點評
顯然,若欲踏入政府機關或國有企業的行列,諸如成為公務員,學歷確實能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至關重要。然而,對于那些體制外的職位而言,一份學歷往往不及三年的實際工作經驗來得有價值。多數雇主更看重的是工作經驗,尤其是在當前,大學生、研究生遍布街頭的形勢下。近年來,我國培養的大學生數量幾乎相當于過去三十年的一半。當前,我國每年錄取的碩士及博士研究生人數總和已突破六十萬,這一數字超越了1990年錄取的專科與本科生的總數,更是當年研究生招生人數的二十倍之多。換言之,獲得研究生學歷已不再是罕見之事。尤其值得關注的是,眾多人自詡為研究生,不知不覺中提升了自我期待,面對諸多工作,他們難以安下心來,放下身段,認真細致地完成,反而讓許多雇主對這類“高學歷”人才產生反感。是選擇工作還是繼續深造?若僅僅是為了獲得一份理想的工作,那么對于大多數人而言,投身職場,兢兢業業地完成本職工作,三年后,你定能取得一定的成績。(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
專業碩士與學術型碩士招生規?;境制?/p>
二十多年來,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呈現出穩健的發展態勢,其規模持續擴張,質量穩步提升。在此期間,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授權體系逐步健全,社會對其認可度顯著增強,已然成為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的關鍵切入點。
專業碩士的招生數量持續增長,到了2015年,該類研究生的招生數量已經攀升至一定規模,占整體招生比例的44%,這一比例與學術型碩士的招生規模大致相當(詳見圖3)。
中國教育在線全國研究生志愿采集系統所進行的32萬份調查結果顯示,擬報考學術型研究生的考生比例大約為57%,而選擇專業碩士的考生比例則為43%。在這些專業碩士報考者中,超過60%的人是往屆生。
專業碩士教育以實際操作為核心,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致力于培養那些在特定專業和技能領域接受過正規、高規格訓練的精英人才。此類教育模式不僅能夠體現該專業領域的獨特性,還能滿足對高層次人才在專業技術操作和學術研究能力方面的要求,因此其認可度正逐步攀升。
此外,在眾多考研者挑選院校時,有54%的人更傾向于選擇那些享有盛譽的名校,如985或211工程院校;而28%的人則將學校的專業實力視為最重要的考量因素;11%的人則對導師的背景和水平較為關注;另外,還有7%的人表示,只要能獲得學歷,對學校的選擇并不在意,甚至可以“混”一個學歷。
點評
專業碩士數量的上升與學術型碩士數量的下降,這一現象正是當前研究生教育政策所引導的結果。當然,對于專業碩士而言,從招生選拔到培養過程及質量把控,都需得到全方位的重視。我個人覺得,在提升專業碩士教育質量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在申請攻讀研究生學位的過程中,懷有對知名學府的向往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這樣的學府通常擁有更出色的教師隊伍、更濃厚的學術研究氛圍以及更為優越的研究設施。對于那些在高考中未能進入理想名校的學生來說2024年南京醫科大學研究生錄取分數線(所有專業分數線一覽表公布),選擇報考研究生,實際上是一種“重新選擇”,也是一種對教育資源的補充和補救。(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洪成文)
研究生錄取分數持續走低會否引發研究生質量下降
圖4顯示,在2011至2015年間,學術型碩士的各個學科領域,諸如經濟學、管理學、醫學、法學等,其錄取分數線總分呈現出持續下降的態勢;依據教育部發布的《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考生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基本要求》來看,僅有教育學和歷史學這兩個學科的復試分數線在近五年內呈現了上升的走勢。
除了整體分數持續走低,各個學科領域的具體錄取分數線也在持續降低,許多單科“滿分100分”的錄取分數線已經降至30分以上。
教育部發布的《2015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考生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基本要求(學術型學位類)》揭示,約七成學科的單科(滿分100分)分數線位于30分以上,而B類考生的復試分數線更是有所下降。
經管類學科在研究生招生領域長期受到青睞,報考人數眾多,錄取分數線亦相對較高。但即便如此,其單科錄取分數線(滿分100分)仍呈現出逐年下降的態勢。以2011年至2015年為例,管理學單科分數線從55分降至46分,而經濟學單科分數線也從55分降至45分。
點評
學科錄取分數線有所下滑,這一現象值得我們深思。首先,我們需要探究下滑是否與招生政策有關。其次,我們必須明確下滑是否源于生源質量的變化。再者,還需考察下滑是否與試題難度的調整有關。只有準確找到問題的根源,我們才能有效地尋求解決之道。就業,無疑是影響深遠的因素之一,尤其是管理學與法學等學科,其本科畢業生的就業難題,已受到培養機構及政府的高度關注。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相關部門將推出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解決這些專業畢業生的就業難題。廣泛存在的就業問題,或是某些學科極低的就業率,顯然并非單一因素所致。(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洪成文)
2016考研記
張慶凱(東北大學):
自幼便投身于乒乓球訓練,我選擇了體育教學專業進行深造,并報考了本校該專業的碩士研究生。由于本專業人數不多,只要取得教師資格證,進入中小學擔任體育教師并非難事。我之所以選擇繼續深造,主要還是為了留在高校,因為高校的體育教師大多需要具備碩士及以上學歷。留校任教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是對高校的氛圍情有獨鐘,二是認為待遇相對更優。
陸晨林(青島大學):
我立志報考吉林大學的法學專業碩士研究生。起初,我并未打算考研,然而我的母親認為當前社會對學歷的要求普遍上升,因此她一直鼓勵我參加考試。于是2024年南京醫科大學研究生錄取分數線(所有專業分數線一覽表公布),我一邊備考一邊尋找工作機會。我認為,學歷的差異在就業中主要表現在資格門檻上,許多國企的職位明確要求研究生學歷。然而,經過簡歷篩選后,我意識到個人能力、社會實踐和綜合素質的重要性更為突出。
許彥斌(北京聯合大學):
我主修的是設計專業,專注于數字媒體領域。由于我對心理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我選擇了報考北京師范大學的應用心理學專業。從就業前景來看,心理學領域的就業機會似乎不如我的本科專業廣泛,廣告和動畫制作等行業對數字媒體專業人才的需求量較大。然而,我渴望未來能夠從事自己真正熱愛的工作,不愿意僅僅為了就業而隨意選擇一份工作。此外,作為名校的畢業生,我相信自己應該能夠尋找到更高層次的工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