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3-15 19:12:22作者:佚名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原上海醫科大學)創建于1927年,前身是國立中山大學第四醫學院。 這是第一所由中國人民創辦的國立大學醫學院,嚴福清擔任首任院長。 1932年獨立,定名為國立上海醫學院(簡稱上海醫學院)。 書院校訓是“正友明道”,出自《漢書·董仲舒傳》:正友不求自身利益,澄清道不計其功。 1939年,因抗日戰爭爆發,遷居云南昆明。 1940年,遷居四川重慶。 1946年抗日戰爭勝利后,遷回上海。 1952年更名為“上海第一醫學院”。 1959年被定為全國16所重點高等學校之一。 1985年更名為“上海醫科大學”。 2000年,上海醫科大學與復旦大學合并組建新的復旦大學。 2012年,新上海醫學院成立。 作為復旦大學黨和政府派出機構,根據學校授權,行使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建設、發展規劃、資源配置、對外交流等職責。 具有相對獨立的經營權。 2017年,中共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工作委員會(簡稱上海醫學院黨工委)成立,是學校黨委的派出機構。 2018年12月21日,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簽約,共建主辦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及其直屬醫院。 2019年6月14日,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領導班子宣布召開此次會議。 上海市委決定成立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委員會和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紀律檢查委員會。 同日,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高水平地方大學試點建設正式啟動。
有直屬學院、系9個。 設有9個本科專業:臨床醫學(八年制)、臨床醫學(五年制)、臨床醫學(六年制)、基礎醫學、法醫學、預防醫學、公用事業管理、藥學、護理學、和高等職業教育。 1個專業:護理學。 擁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一級學科9個(醫學類6個、非醫學類3個),博士后流動站8個:生物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中西醫結合醫學 綜合、藥學、公共管理(醫學)、護理。 博士生2731人,碩士生2899人,本科生4035人上海醫科大學,專科生113人,共計9665人。 有中國科學院院士6人,中國工程院院士5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9人,講座教授8人,青年長江學者12人。 擁有“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含重大科研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17人,主持2018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9項(其中附屬醫院牽頭項目4項)、5項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其中附屬醫院牽頭項目3項)。 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9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2人。
擁有生物學、基礎醫學、中西醫結合等3個一級國家重點學科,內科(心血管病、腎病、感染性疾病)、兒科、神經病學、影像醫學和醫學等12個二級國家重點學科。核醫學、外科、眼科、耳鼻喉科、腫瘤科、婦產科、流行病學與衛生統計學、藥學、社會醫學與健康管理; 設有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家放射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家兒童醫學中心; 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醫學神經生物學; 5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醫學分子病毒學、代謝分子醫學、智能給藥、公共衛生與安全、致癌與侵襲原理上海醫科大學,1個教育部尖端科學中心:腦科學; 9個國家衛健委(衛生部)重點實驗室:復合糖、抗生素臨床藥理學、手功能重建、衛生技術評估、醫學分子病毒學、聽力醫學、近視、病毒性心臟病、新生兒疾病,9個上海市重點實驗室:周邊神經顯微外科、醫學圖像處理與計算機輔助技術、器官移植、女性生殖內分泌相關疾病、腎臟疾病與血液凈化、視力損傷與重建、乳腺腫瘤、出生缺陷防治、臨床老年醫學。
上海醫學院第一醫學研究樓(復興樓)、學生學院、醫學圖書館、綜合游泳池、地下停車庫已投入使用,第二醫學研究樓正在建設中。
附屬醫院17所(含),即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復旦大學附屬婦產醫院、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眼科、復旦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科、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上海市復旦大學附屬第五人民醫院、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浦東醫院復旦大學附屬靜安區中心醫院、復旦大學附屬靜安區中心醫院、復旦大學附屬閔行醫院、復旦大學精神衛生中心(籌中)、復旦大學青浦區中心醫院(籌中)、復旦大學口腔醫院(籌中) 、復旦大學附屬徐匯醫院(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