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12-21 20:10:41作者:佚名
第22屆北京國際影片節的官方海報發布后,其畫風令人眼前一亮。海報靈感來源自廣州美術影片制片廠的精典動漫連續劇《大鬧天宮》。去年的上影節上還放映了全新修補的4k版本《大鬧天宮》。
第22屆北京國際影片節海報
海報上兩只小猴子像戲曲拉幕一樣,拉開淡紫色的水幕,漏出孫悟空的臉。孫悟空的緊箍咒則是數字22,蘊意為本屆連續劇節是第22屆。這個形象的孫悟空作為北京國際影片節的代表,實在是合適不過了。他自從在廣州誕生后,通過《大鬧天宮》傳播到世界各國,已被世界人民所熟知。而這一切,離不開中國動漫之父萬籟鳴一生的努力。
篳路藍縷
雖然以全球范圍內來看,我國動漫事業的起步時間也算十分早,甚至可以說是世界動漫的先行者。最早拍攝動畫片的團隊,便是有動漫開山祖之稱的萬氏兄弟。萬氏兄弟原名分別是萬嘉綜、萬嘉淇、萬嘉結和萬嘉坤,籟鳴、古蟾、超塵、滌寰則是她們的號。她們在創作時習慣以號署名,后以號行。萬籟鳴學畫出身,從小接觸泥塑戲的他,覺得人物畫、山水畫要是能動上去就更完美了。他來到北京之時,正是西洋鏡、動畫片傳入中國的時侯。他看見動畫片后,決心帶著兄弟們一起走上制做動畫片的公路。
萬氏四兄弟
中國動漫完全是在零起點的基礎上起步的,萬氏兄弟無意中成為了中國動漫事業的拓荒者。她們在廣州黃浦天通庵路三豐里租了一間7平方米的亭子間。此時,全球的動畫片還處于原始階段,其技術被視若珍寶,壟斷在英國人手中。萬氏兄弟既無門路取得,更無資金購得,完全是自己摸索出了一條制做動畫片的公路。1926年,借助狹小的設施和一臺木殼攝影機,萬氏兄弟完成了中國第一部動畫片《大鬧畫室》。
中國第一部動畫片誕生地天通庵路
1932年,“一·二八”事變爆發,日軍狂轟寶山。亭子間連帶設備、作品化為焦土。就在這樣惡劣的環境,兄弟二人又在次年探求出了歐美壟斷的有聲動漫技術,制做出了中國第一部有聲動畫片《駱駝獻舞》。1937年,滇軍抗日爆發,廣州淪為孤島。萬籟鳴的動漫夢想再遭嚴打。萬籟鳴和萬古蟾、萬超塵轉戰大后方,她們決定以自己的方法從事民族救亡活動作。是年,萬氏兄弟制做了《抗戰特輯》《抗戰歌曲》《抗戰口號》《滿江紅》《長城謠》等數篇抗日動畫片。
1939年,看不慣國軍發國難財的萬籟鳴,又從大陸輾轉回到重慶。在數年流亡的路上,他的袋子仍然帶著一本古典名著,它就是《西游記》。孫悟空積極的理想和強烈的反抗精神仍然影響著萬籟鳴,這顆種子在他小時候看泥塑戲的時侯就種下了。1940年初,世界第一書記篇動漫《白雪公主》來到中國,廣州的影片院座無虛席。北京新華聯合影業公司總監張善琨見到動畫片有利可圖,約請萬籟鳴、萬古蟾拍攝短篇動漫連續劇。萬籟鳴受“公主”一詞啟發,決定拍攝《鐵扇公主》。他覺得當時堅苦的環境就如孫悟空過火焰山。
《鐵扇公主》海報
《鐵扇公主》耗資巨大,耗時一年半,共有100多名人員出席制做,勾畫了2萬張圖稿,用去紙張400多令(編者注:令為英語詞組“ream”音譯,彩印術語,500張定量相同,幅面大小一樣的全張紙為1令,一張全張紙可折合成兩個印張,所以一令合1000個印張)。1941年末,歷時80分鐘的《鐵扇公主》在北京開拍。在影片史上,它是繼日本《白雪公主》《小人國》和《木偶奇遇記》之后的第四市長篇動漫連續劇,也是歐洲第一書記篇動漫連續劇。故事內容是大眾所熟悉的《西游記》三借芭蕉扇橋段(第五十九回至六十一回),孫悟空通過與牛魔王、鐵扇公主夫婦斗智斗勇,得到寶扇,通過了火焰山。與原著借助哪吒制服牛魔王的劇情不同,本片指出了自力更生和齊心協力。孫悟空憑著謀略,并借助火焰山百姓用行道樹制成的捕獵器,加上自己變出的鐵鏈,一起捆綁住了蠻力巨大的牛魔王。
《鐵扇公主》片頭
影片的指向性很顯著,孫悟空三兄弟、火焰山百姓象征中國人民,鐵扇公主夫婦則象征侵略者。本片最重要的人物雖然不是孫悟空,而是唐僧。他飾演了精神領袖的角色,當八戒想舍棄時,他提出了持久戰:“八戒,你不要這樣說,要成功一件事情總是有制約的,我們要做這樣神圣的事情,就要堅定我們的信念,不能由于有一點困難就中途改變我們的宗旨。大家此次失敗的緣由是因為既不同心又不合力。即便大家三個人一條心,合起力量,共同跟牛魔王決斗,事情一定可以成功的。”唐僧又呼吁火焰山百姓團結上去反牛魔王:“各位受他的危害也不小了,希望諸位也出些力量,跟小徒們共同征服牛魔王大鬧天宮 豆瓣,剿滅火焰山,減免永遠的禍端。”百姓在他的感召下,熱情激增,加入對抗牛魔王的隊伍。牛魔王深陷了人民戰爭的汪洋之中。萬籟鳴利用唐僧師徒的斗爭精神,鼓舞人民抵御侵略者。事實上,片尾原先真有一句旗幟鮮明的標語“爭取抗日的最后勝利”。但在錄音后期,已有英軍要攻打租界的傳聞,當時的電檢機關強行剪去這句標語。
唐僧鼓舞百姓占領芭蕉洞
眾志成城捉住牛魔王
不僅政治意象外,片中也有豐富的詼諧元素、超前的想像元素。豬八戒的大眼睛可以取出來當團扇扇。沙僧人被牛魔王踏成紙片,豬八戒像吹氣球一樣用舌頭把師兄吹回原狀。這是不是精典動畫片《貓和老鼠》常有的鏡頭?藝術是全人類相同的。
豬八戒救沙僧人
《鐵扇公主》被東亞、東南亞各國引進后,其“全國人民聯合對敵、爭取抗日最后勝利”的意象,導致了海外聽眾的強烈反響。臺灣人也察覺到了動畫片的主題,嚴禁在美國播出。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租界也被英國人吞并。作為《鐵扇公主》主創人員的萬籟鳴、萬古蟾,早就是美國人的眼里釘。萬籟鳴決定走為上,避居澳門。
大圣歸來
過火焰山只是孫悟空取經路上的一個片斷。萬籟鳴心里最完美的孫悟空則是前七回中天不怕、地不怕的孫悟空。《鐵扇公主》獲得成功后,他和萬古蟾曾萌生過將大鬧天宮搬上熒屏的看法。隨著清軍攻陷南京,萬籟鳴避居澳門,《大鬧天宮》的計劃未能施行下去。
1954年,澳門組織文化人觀光團參訪天津影片制片廠美術片組(北京美術影片長前身,1957年4月美影即將組建)。作為觀光團一員的萬籟鳴看見寬廣的廠房、嶄新的設備、有才的小輩后,決定留在北京,繼續從事動畫片。
1960年,年過古稀的萬籟鳴接到一個通知,廠里真的要拍攝《大鬧天宮》了。當時我國正好處于經濟苦難時期,舉國上下指出自力更生、奮發圖強。孫悟空就是最具有這些精神的人物,是中國人民奮發圖強的精神圖騰。
《大鬧天宮》原版海報、2004版海報、2012版海報
美影廠創立以來,始終以中國美術片(當時稱動畫片為美術片)走民族風格之路為宗旨。為了在大熒幕上用民族風重新演繹古典英雄,首先要做好人物造型設計,萬籟鳴請來了繪畫大師張光宇負責此項工作。就在大部份人物造型都如期初稿之時,最重要的孫悟空卻卡了殼。張光宇設計了三個孫悟空形象:一個是取材于他1945年創作的動漫《西游漫記》;一個是身穿毛竹盔甲、頭戴一堆翎子的少數民族風孫悟空;一個是倒三角頭的孫悟空。萬籟鳴總認為這三個孫悟空都缺了民族風,或是腰線過繁。他決定讓年青的嚴定憲試一試。猴子喜歡吃桃子,嚴定憲就以桃子為輪廓,配上一個紅雞心、一雙黑色的鼻子和兩條紅色的頭發。孫悟空成了名副顯然的美猴王,驕橫開朗又機靈滿分。嚴定憲后來編劇的《人參果》《金猴除妖》也承襲了自己設計的孫悟空。孫悟空的形象解決后,花果山的其他猴子也好辦了,她們也都長著一張桃子臉。
未采用的孫悟空原設
《大鬧天宮》的人物設計受秦腔影響很深,突出表現為人物的臉譜化。天庭人物是與孫悟空對立的,自然相對要詆毀點。玉皇大帝是以民間廣為留傳的灶君形象設計的,他面目清秀,卻神色無光。這代表了他為人處事毫無主見、易受他人意見影響的性格。太白金星是紅臉白須的魁梧老頭,他是主和派,膽小怕羞。托塔天王李靖等副將都是黑色臉,表情如兇神惡煞,屬于主戰派。另外,因為是以孫悟空對手的身分登場,我們所熟悉的不少英雄人物也被臉譜化為反派。哪吒不像是《哪吒鬧海》那樣如男孩般漂亮,而是長著一對斗雞眼的壞性子胖娃。天庭中本領最高的二郎真君楊戩三只豎眼被緊密地湊在一張白臉中,弄成了一個兇詐的惡人。
天庭人物原設
武打設計吸收了傳統戲曲的形體動作和姿態。不管是孫悟空大戰二郎神,還是小猴子操練比武,動作都表現出節奏快、停頓少、幅度大的特性。大戰之時,常常配以戲曲打架時的背景音樂作為動漫背景音樂,使激烈的大戰場面更具節奏感、速度感,還使劇情有了驚心動魄的覺得。
武打場面
張光宇在人物設計中還加入了張掖飛天等民族傳統誘因。蟠桃園七仙女的人物形象、服飾設計和動作設計,都借鑒和汲取了莫高窟壁畫的飛天仙女。悉心的聽眾可能就會發覺,七仙女和其他仙人不同,是赤腳的,反映了他們是天庭的勞動階層。七仙女的高挑身形和臉型造型后來還被《葫蘆娃》中的蛇精所沿襲。
仙女儀容借鑒了莫高窟壁畫
人物設計完成后,還須要安排故事場景。雖然沒有看過原著,熟悉86版《西游記》的聽眾也會注意到,前七回故事敘事磅礴、場景諸多。學藝和結拜甚至涉及到了四海千山。假如把花果山、方寸山、東海龍宮、天宮等場景都勾畫出來、故事一一表述出來,成本會變得偏高。更重要的是,若仿效成動畫片,敘事節奏不好掌控,矛盾也不夠突出。為了突出壓迫者玉帝與被壓迫者孫悟空的尖銳沖突,突出動畫片的反抗主題,萬籟鳴只安排了三個場景,分別是人界的花果山、海底的龍宮和天庭的宮殿。天庭的宮殿主要保留了劇情必不可少的靈霄殿、御馬監、蟠桃園、兜率宮,由于這種場景是重要劇情片斷發生地。故事主線則在花果山、天庭之間來來回回,象征著花果山以一己之力對抗整個天庭。
天庭主要場景
玉宇澄清
1964年,中國第一部彩色動漫長片《大鬧天宮》終于全部完成。這部動漫分為上下兩集,勾畫了15.4萬多張畫面,耗時4年才完成這部鴻篇巨著。動漫中生動的人物形象和壯觀的故事場景你們都沒見過,也沒有他山之石可以借鑒,都是美影工作人員憑想像勾畫的。萬籟鳴先生覺得,正是你們的努力,使動漫有了“宏偉的氣勢、磅礴的激情、昂揚的音調和強烈絢爛的藝術色調”。
《大鬧天宮》開場就有彩蛋,它是戲曲式的閉幕。兩只小猴子用兩個月牙叉,將水幕洞的水幕叉開,如同粵劇舞臺拉閉幕布通常,飽含了濃郁的民族特色。本屆北京國際影片節海報致敬了這一鏡頭。
本屆影片節海報致敬的鏡頭
動漫劇情與原著略有不同大鬧天宮 豆瓣,經過萬籟鳴、李克弱改編,其主線十分清晰。為了突出孫悟空與玉帝的主線故事,首先是除去了拜師學藝、眾王結拜等與主線不相干的劇情。故事以龍宮索寶為引子,孫悟空到東海龍宮索取兵器,拿走了定海神珍鐵如意金箍棒。受欺壓的龍王,跑去天庭向玉帝告御狀。太白金星經玉帝同意,到花果山招安,封孫悟空為弼馬溫。原著是孫悟空嫌弼馬溫官小,回到了花果山。動漫中孫悟空是因被原創人物馬天君毆打而第一次反天庭,表現他不委曲求全的剛硬性格。玉帝經不住李天王逼迫,命他誅殺孫悟空。結果李天王擊潰,狼狽而逃。這就是上集的主要劇情。
龍宮索寶
怒斥馬天君
玉帝只能再度接受太白金星的建議,封他孫悟空“齊天大圣”,命其管理蟠桃園。孫悟空從七仙女處獲知自丙午在王母娘娘蟠桃會名單中,火冒三丈,再度大鬧天宮。他破壞了蟠桃宴,闖進太上老君的靈鷲宮,吃光了老君的丹藥,這才返回花果山。玉帝再度命李天王率領天兵天將誅殺孫悟空。眾將中,只有二郎神和悟空打了平手。最終,太上老君用金鋼鐲暗害悟空。以后就是悟空受刑、煉成火眼金睛,砸碎靈霄殿的劇情。
大鬧蟠桃會
原著前七回是為了抒發孫悟空在歸依佛門前的驕縱之舉,但本片主題是突出孫悟空不屈的反抗精神。為此,萬籟鳴對下集劇情和故事結局做了重大改編,佛門人物一個都未出現。首先是重要人物觀音大士沒有露面,原著是她帶著師父惠岸行者木吒來助戰,并提醒玉帝去請二郎神;動漫則是二郎神從李天王大軍中上場。其后便是結局的重大改編了,悟空擊碎靈霄殿的碑刻,回到花果山,繼續豎起“齊天大圣”的大旗,開心地和伙伴們生活在一起。
擊碎靈霄殿
這個巨大的改編跟萬籟鳴的年少經歷有關。清朝之時,老佛爺專指慈禧皇上,佛成了封建勢力的象征。出生在清朝的萬籟鳴對佛沒有好感。年幼時,他當初不止一次想過,為何本領強悍的孫悟空會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指心呢?于是,他玩泥塑戲時,常常讓孫悟空逃離佛祖的五指山,嚇得大人不止一次勸告。50多年后,少時的看法驅使他改編了大鬧天宮的結局,最終產生了一個斗爭究竟、掃平不公的“玉宇澄清”結局。
故事還為了彰顯孫悟空被壓迫的平民英雄形象,給他更換了服裝。熟悉《西游記》的聽眾應當曉得,虎皮裙是唐僧給孫悟空做的,應當出現在碰到唐僧以后。動漫中,絕大部分時間里,孫悟空穿的卻不是鎧甲大圣裝;而是黃衣、紅褲和虎皮裙的行者裝。
《大鬧天宮》在1978年后走出國門,遭到了各國聽眾的歡迎,獲得了不計其數的榮譽。從《大鬧畫室》到《大鬧天宮》,以萬籟鳴為代表的中國動漫人,開創了獨有的動漫風格,產生了以中華文化為積淀、中華藝術為標示的中國動漫學派。它還影響到了手冢治蟲、宮崎駿等動漫大師,上天入地的阿童木原型便是孫悟空。
2012年1月18日微軟記念中國動畫片創始人萬籟鳴、萬古蟾112年誕辰
孫悟空、阿童木攜手圖
但是,自1980年代后期以來,大量美俄動漫如潮水般引入我國。我國動漫在1990年代后邁向蟄伏。我國動漫從業者當時一度覺得,中國動漫要重新邁向世界,不能堅持民族風格,要引入其他文化元素。2002年出品的《隋唐英雄傳》就出現了棕發褐眼的女主角哥舒云。與此同時,堅持臺灣民族人物造型的《千與千尋》卻在2002年、2003年連奪金熊獎和奧斯卡獎,成為世界動漫史上惟一一部同時榮獲奧斯卡與金熊獎的動畫片。這實在令人惋惜不已。在全球化的文化交流背景下,美俄動漫的優點尚且要學;但一味模仿外來動漫的后果,就是迷失自我傳統。
《隋唐英雄傳》女主角哥舒云棕發褐眼
《千與千尋》日版即將海報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盡管中國動漫一度曾為世界領先者,其對應的動漫周邊卻始終沒有發展上去。1980年代,《變形金鋼》從北京步入中國后,讓中國動漫從業者接觸到了“動畫?玩具”商業模式。這一模式,既能擴大動漫作品影響力,更是大大提升了動漫經濟效益,為動漫繼續創作提供后續資金保障。孩之寶()、特佳麗·多美(Tomy)、萬代()等玩具大鱷通過變型金鋼、奧特曼以動畫片或影視劇為載體,銷售玩具,每年從中國獲取了數以億計的經濟利潤。如今,美影廠為代表的中國動漫企業,也開始開發自己的動漫周邊產品,但這條路才剛才起步而已。怎樣在動畫周邊開發中弘揚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孫悟空精神,這也是中國文創從業者該思索的。
去年開售的美影廠大鬧天宮孫悟空1比12可動人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