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5-29 21:57:33作者:佚名
12月25日,中國教育報頭版刊登《海絲學院奏響“一帶一路”交響曲——福建職業院校走出去》文章,重點介紹福建職業教育為“一帶一路”國家培養輸送人才、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經驗做法。
“北有魯班工坊,南有海上絲綢之路學院”。近年來,福建省依托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職教聯盟等平臺,實施職業教育“走出去”戰略福建工業技術學校,目前已在全省職業院校建立15所“海上絲綢之路學院”,實施55個“一帶一路”教育項目,打造了服務“一帶一路”國際化人才培養的職教品牌。
從“借船出?!钡健敖璐龊!薄邦I船出?!保瑥摹耙M來”優質資源到主動“走出去”,福建職教正努力為“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家培養輸送人才,服務經濟社會事業發展,搭建與“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家互聯互通的橋梁。
共建“海上絲路學院”,攜手企業“走出去”
福建是著名僑鄉,僑胞一直是福建發展的重要力量。“以僑胞為橋梁,福建職業院校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有著先天優勢?!备=ㄊ〗逃龔d副廳長汪洋說。
福建晉江人林金典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注腳:他不僅是“一帶一路”倡議的受益者,更是“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院”建設的參與者和受益者。
20世紀90年代,林金典只身來到吉爾吉斯斯坦從事貿易工作,經過幾十年打拼,如今他已是吉爾吉斯斯坦中亞福建商會會長,帶頭聯系了100多家當地華人企業。
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支持下,林金典經營的公司發展迅速,對勞動力的需求也與日俱增。然而,他的公司也和許多中國企業一樣,面臨著員工本地化的問題。
如何解決?機緣巧合之下,林金典與黎明職業大學建立了聯系,雙方一拍即合,合作愈加緊密。
在福建省教育廳的指導和支持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職業教育聯盟于2019年成立,秘書處設在黎明職業大學,福建借助該平臺為職業教育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政策和資金支持,探索“漢語+職業教育”的“海上絲綢之路學院”建設發展模式。
今年2月,林金典牽頭申請在吉爾吉斯斯坦設立“海上絲綢之路學院”,商會和黎明職業大學各選派一人擔任院長。黎明職業大學一方面根據商會需求編寫教材、派教師赴海外培訓員工;另一方面,商會組織當地學校教師和企業骨干來華學習漢語和技術。
很快,林金典嘗到了共建“海上絲綢之路學院”的甜頭。
“當地人和中國人一起工作,學技術、學中文,在當地很受歡迎。”林金典說,有不少中國企業找到他,希望委托“海上絲綢之路學院”培訓員工。
目前,黎明職業大學已在海外設立9所“海上絲綢之路學院”。該校校長王鋒說:“學校積極探索混合所有制,推動商會在東道國注冊‘海上絲綢之路學院’,建立‘政府、僑胞、企業、學校、大學’合作機制?!?/p>
像黎明職業大學這樣積極“走出去”的學校,福建省還有很多。
為服務國企“走出去”,福建船舶交通職業學院亮出船舶、交通兩塊“金字招牌”,與福州中洋航運有限公司合作,取得巴拿馬船旗國培訓授權證書,成立福建船舶交通職業學院巴拿馬海事培訓中心,已培訓國際船員近千人。
閩江師范學院注重發展海外華文教育,與柬埔寨福建總商會、柬閩實業有限公司合作,在金邊成立“中柬華文教師培訓中心”,出版海外華文教師培訓教材,已舉辦13期海外華文教師培訓班,培訓海外華文教師700名。
汪洋介紹,福建將研究制定《海上絲綢之路學院建設規程及認定標準》,建設培育一批優質“海上絲綢之路學院”,開發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課程教材,聯合打造符合學生實際學習需求的教學標準,助力和服務共建“一帶一路”。
此外,《福建教育》雜志社聯合10余所高職院校發起成立福建省教育學會教育教材建設委員會,重點推動職業教育教材共編共享,服務職業教育高質量“走出去”。
擴大海外“朋友圈”,提升留學吸引力
黎明(中亞)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院組織中亞教育家代表團來華出席第十屆中亞合作論壇
2021年,福建省教育廳在制定發布《福建省教育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6年)》時,專門將職業教育國際交流合作推進計劃列為重點項目,積極推動全省高職院校國際化高質量發展。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上半年,福建高校累計招收留學生5779人,主要來自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越南、緬甸等國家;福建6所高職院校在8個國家建立了12個職業技能實訓基地。福建省教育廳職業與成人教育處處長林肅川說:“這些基地在職業技能培訓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海上絲綢之路學院’的成立和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p>
今年下半年,高職院?!昂I辖z綢之路學院”建設“提速”留學之路,在11月舉辦的“海上絲綢之路學院”國際職業教育教師發展論壇上,泉州輕工職業學院與泰國高等教育研究與創新部泰中“一帶一路”研究中心、老撾凱文學院分別舉行了泰國“海上絲綢之路學院”和老撾“海上絲綢之路學院”簽約儀式。
泉州輕工職業學院國際學院院長何振鵬,經常飛往東南亞國家,成了“飛行??汀?。在馬來西亞,學校與四所華校簽署協議,共建“海上絲綢之路學院”,把人才培養的“服務港”搬到中學,讓馬來西亞華人了解真實立體的中國,講好中國故事。
何振鵬介紹,為更好服務“一帶一路”倡議,泉州輕工職業學院自2017年起,對馬來西亞留學生報考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工業機器人技術等5個專業實行3年學費減免政策,迄今已有92名馬來西亞學生享受到學費減免。
來自馬來西亞的劉文政,目前就讀于泉州輕工職業學院中小企業創業與管理專業,如今是一名跨境電商“銷售達人”。他立足鞋都福建晉江的優勢,通過跨境電商平臺直播的方式,將品牌運動鞋銷往馬來西亞,日均銷售鞋子100多雙,日均銷售額3萬多元。
憑借優異的學習成績,劉文正獲得了福建省政府留學生獎學金和學校一等獎學金。談及未來的規劃,劉文正說:“希望以后能加入‘海上絲綢之路文化’交流圈福建工業技術學校,拓展中馬跨境電商發展交流圈,成為中馬友好交往的使者。”
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也是共建“一帶一路”的“排頭兵”。2018年,學校與泰國曼谷職教中心、泰國因達猜商學院等合作,共建“中泰國際學院”,在泰國高校設立“海外分?!薄W校的《倉儲管理事務》等課程通過曼谷職教中心認證,在泰國職業院校推廣。
黎明職業大學與雅加達華文教育協調機構合作舉辦“黎明海上絲綢之路學院(印尼)”,成為覆蓋東南亞五國、輻射“一帶一路”的海外教育平臺。
馬來西亞錦江同鄉會會長葉子東表示:“中國經濟和科技發展迅速,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人工智能、互聯網、大數據、物流等領域處于領先水平,中國已成為馬來西亞學生新的理想留學國家?!?/p>
人才培養受到認可,學生從四面八方前來就讀
疫情期間,年逾七旬的泉州市雙溪科技學校董事長楊培峰來到福建省教育廳稱,有一批越南留學生想到該校學習,希望“盡快讓他們來泉州學習”。
雙喜學校是一所非營利性全日制中等職業學校,由泉州市雙喜服裝有限公司于2007年投資7000萬元創辦。這樣的一所中等職業學校,為何能吸引如此多的外國學生?
越南留學生裴氏芳草的故事很有代表性。她從河內紡織工業大學畢業后,出乎意料地選擇到雙溪學校學習。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裴氏芳草就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
“我來泉州主要是為了學中文和學技術?!迸崤空f。她的父母都在服裝廠工作。她的同學們從雙溪學校畢業后回到越南。他們在當地的中資企業很受歡迎,因為他們既懂技術,又懂中文。“我弟弟明年高中畢業,我打算帶他來泉州讀書。”
在雙溪學校,像裴氏芳草這樣擁有學士學位的留學生并不是個例?!八麄兺瓿蓪W業回國后,很快就能走上企業管理崗位,工資收入也會大幅增加。”楊培峰介紹,僅今年秋季,就有32名越南留學生來到雙溪學校學習。
“在海外創業,將管理人才和技術骨干本地化,可以節省不少成本。因此,很多當地的中資企業都希望我們學校能夠幫助培養和鍛煉人才。”楊培峰說。
目前,泉州雙溪科技學校已與越南河內紡織工業大學等13所高校聯合辦學,與緬甸金光學院等8所高校簽訂了聯合辦學協議,使“海上絲綢之路學院”建設更加多元化。僅在越南、老撾、緬甸三國,就有45家中國企業選派優秀員工到學校進行短期培訓,還與孟加拉、印尼、馬來西亞、柬埔寨等國家和地區的服裝行業協會簽訂了10份合作協議。
泉州市雙溪科技學校在培養“漢語+科技”人才方面取得的成績并非孤例。
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與新加坡莆田餐飲集團緊密合作,采取校企雙向培養發展的方式,實現餐飲集團人才的本土化和國際化。
福建技術師范大學積極對接服務中印尼“兩國雙園區”建設,與園區企業共建福建-印尼海洋食品聯合研發中心,打造中印尼產業合作研究中心(智庫),舉辦“語言+技能”培訓,優化人才培養模式,用“漢語+技術”為印尼培養了一批又一批人才。
“福建省高校和職業院校經常性開展‘一帶一路’辦學合作交流,發展勢頭很好。我們將建設完善‘海上絲綢之路’教育教學資源,加大‘語言+職業技能’人才培養力度,安排專項資金支持職業教育‘走出去’,實現‘海上絲綢之路學院’可持續發展?!绷置C川說。
今年7月,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推動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十條措施》,明確要求職業教育結合產業“走出去”需求,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打造一批“海上絲綢之路學院”等“漢語+職教”品牌。
汪洋表示,福建將以產教融合為動力,秉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吸收海外福建商會、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國家的中資企業加入海上絲綢之路學院理事會,進一步完善“海上絲綢之路學院”項目運行規則,以“僑胞為橋梁、校企攜手”做好職業教育“走出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