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5-28 17:49:51作者:佚名
2017年,阿里巴巴平臺治理部打假專項隊共收到來自公安部及10個省市公安機關的30封書面感謝信,警方感謝阿里巴巴大數據助力打假。“大數據優勢”“社會責任”成為感謝信中的熱詞。
大數據、黑科技在打假中顯現優勢,逐漸成為網絡打假新潮流。
“我們要團結一切力量,像打擊酒駕一樣打擊假冒商品,真正讓賣假貨的人吃點苦頭,這樣假貨問題才能得到有效治理?!?月10日,阿里巴巴在杭州發布了《2017阿里巴巴知識產權保護年度報告》(以下簡稱《打假年度報告》)。
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平臺治理官鄭俊芳在發布會上公開表示,2017年阿里巴巴在假貨治理和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取得了歷史性突破,網絡售假行為受到嚴厲打擊,得到明顯遏制,受到極大震懾。但由于線下假貨源頭尚未杜絕,假貨跨境、多平臺流動趨勢明顯。2018年,阿里巴巴除了不遺余力地配合執法部門打擊線下假貨源頭外,還將不惜一切代價起訴、追責賣假者,誓要做假貨者最痛恨的人。
在低成本、高利潤的打假產業鏈中,從業者往往唯利是圖,鋌而走險,竭盡全力規避法律、法規和平臺的處罰。如何利用好網絡電商平臺的數據和技術優勢湖南工商紅盾網,如何動員社會各界共同參與,正在成為互聯網時代打假的新趨勢。與其他電商平臺不同,已經走上全球化道路的阿里巴巴,在打假的方法和手段上公開透明,態度也尤為鮮明。
《打假年度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阿里巴巴平臺95%的知識產權侵權投訴在24小時內得到處理;知識產權侵權投訴數量下降42%;阿里巴巴關閉24萬家涉嫌侵權的淘寶店鋪;阿里巴巴向全國公安機關推送制假線索1910條,協助抓獲涉案人員1606人,搗毀制假窩點1328個,涉案金額約43億元。
一系列數據顯示,2017年,阿里巴巴與社會各界在網絡假冒商品治理和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取得了歷史性突破,數據技術轉化為打假的巨大動力,在執法部門、品牌權利人、消費者等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下,網絡假冒行為受到嚴厲打擊、明顯遏制、極大震懾。阿里巴巴全方位打假經驗正成為互聯網行業打假的典型。
巨額利潤
“毒藥大師”夫婦制作假減肥藥
2017年3月13日,當臺州警方強行闖入廣州天河區犯罪嫌疑人周斌(化名)夫婦生產假減肥藥的窩點時,二人萬萬沒有想到,他們生產假減肥藥的行為會被揭穿。
負責該案的民警表示,對辭職醫生制售假減肥藥案的偵查,其實兩年前就已開始。2016年9月,浙江省臺州市公安局食藥環保分局最先接到阿里巴巴發來的線索,稱臺州有人在網上銷售假減肥藥,可能含有有毒有害成分。
接報后,臺州市食品藥品環保支隊會同臺州市市場監管局稽查支隊開展調查,發現涉嫌銷售假減肥藥的網店位于臺州經濟開發區東京灣社區,該店銷售的“天天燃脂瘦身”等減肥保健食品被發現含有“西布曲明”等國家明令禁止的成分,消費者服用后會產生毒性。為此,臺州市公安局將此案移交開發區分局偵查。
臺州開發區公安局隨后成立了以區西派出所為主,抽調公安、法制預審、宣傳教育等部門精干警力組成的專案組。
經過一個多月的偵查,專案組民警發現,生產、銷售有毒有害減肥產品的犯罪團伙利用微信等網絡平臺聯系或銷售。在摸清窩點的基礎上,2016年10月19日上午,專案組果斷實施抓捕,在東井灣社區將犯罪嫌疑人李某娟、程某偉抓獲。從其住處查獲減肥膠囊80余盒,經查明,共銷售減肥膠囊5299盒,案值40余萬元。
經審訊,辦案民警了解到,程某偉等人從安徽淮南楊某處購買了大量“天天燃脂瘦身”等有毒有害減肥產品。于是專案組立即趕赴淮南,查清了楊某團伙的銷售點和倉儲地點。
2016年11月16日晚,在安徽淮南警方的配合下,抓獲張某、楊某、張富三名犯罪嫌疑人,查獲有毒有害減肥膠囊5600余盒。同時,還發現泰州人潘某也從楊某處購買了大量有毒有害減肥產品。專案組立即安排警力對潘某進行偵查,在新中怡園小區將其抓獲,查獲有毒有害減肥膠囊2000余盒。
專案組通過對已知情況進行分析,發現以安徽人楊某為首的一個犯罪團伙,銷售“燃脂天天瘦”、“蘋果瘦”等假冒有毒有害減肥膠囊,貨值上千萬元,貨源全部來自廣州人羅某,但物流發貨地址卻是哈爾濱人。
于是專案組兵分兩路,同時趕赴哈爾濱和廣州開展偵查。警方發現,廣州人羅某與哈爾濱人邵某有密切接觸,邵某所在極有可能是制假基地。經過半個月的晝夜偵查,專案組摸清了廣州人羅某的活動軌跡和邵某在哈爾濱的制假基地。
2016年12月30日,專案組在哈爾濱警方配合下,抓獲邵某明夫婦等4名犯罪嫌疑人,并當場查獲有毒有害減肥膠囊成品5000盒、膠囊半成品100.8萬粒、制造設備兩臺。
與此同時,犯罪嫌疑人羅某在廣州市白云區被抓獲。經偵查發現,犯罪嫌疑人邵明夫婦于2014年11月至2016年12月期間建立生產銷售渠道,雇人將有毒有害減肥保健食品以板裝方式分裝成成品,發展銷售人員,以批發的方式銷售給安徽楊某及全國各省市。邵明銷售的有毒有害減肥產品均從廣州“胡某”處購進。
在理清犯罪嫌疑人關系網絡后,去年3月13日,專案組民警開始對周斌夫婦進行抓捕,并在夫婦倆的生產窩點抓獲犯罪嫌疑人李某、譚某、閆某等人,同時查獲制假設備5臺、生產原料1.2噸、膠囊殼100萬粒、有毒有害減肥保健膠囊150萬粒。
同日,專案組在廣州市白云區抓獲販賣違禁西布曲明原料的張某夫婦,搗毀其位于廣州大道的儲存倉庫,查獲西布曲明116公斤、酚酞400公斤、偉哥原料西地那非625公斤、膠囊殼185萬粒、有毒有害減肥保健品2400盒、膠囊33萬粒。
犯罪嫌疑人周斌供述,其與妻子均是該院醫生,為追求暴利,他們辭職后自2015年7月起至被抓獲前,在廣州天河區生產、銷售有毒有害減肥產品,批發給哈爾濱市邵某明等人。他們生產的產品成本只有幾元錢,但在銷售終端上售價卻高達百元左右。3月16日上午,專案組民警將9名犯罪嫌疑人從廣州押解回浙江臺州。
關閉商店
數據黑科技一年打擊24萬家門店假冒商品
利用大數據和黑科技打擊網絡假冒的優勢正在逐漸顯現。為了徹底杜絕網絡假冒,阿里巴巴在事前、事中、事后多個環節做好防范,從商家入駐平臺時的身份資質審核,到每一筆訂單提交發貨后的維權保障,都通過不同的攔截手段打擊假冒商品。
據《反假年報》介紹,阿里巴巴平臺有九大核心反假黑科技,其中包括阿里巴巴全球獨有的基于數據挖掘、圖像文字識別、龐大的商品及知識庫網絡的智能商品管理大腦系統。該系統能自動識別阿里巴巴電商平臺近20億件商品,自動學習外部信息英語作文,發現他人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并做出判斷和處理。龐大的云計算資源池能賦予這顆“大腦”近乎無限的記憶力和學習能力。
同時,還有能關聯上千個維度信息、“招募”5000臺虛擬服務器的假貨識別模型,每天掃描全平臺商品,剔除侵權和問題商品,并發現新型侵權商品的特征和趨勢。還有累計識別1000億張圖片的圖像識別算法、每秒能讀取501本《康熙字典》的語義識別算法、每秒能監測5萬余個新產品的實時防控系統。
“通過與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2017年阿里巴巴在網絡假冒治理和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取得了歷史性突破。”阿里巴巴平臺治理部高級總監錢磊介紹,阿里巴巴平臺還采用生物識別實人認證等技術確認商家真實身份,并與工商局、食藥監、海關等多地執法行政部門共同建設政企大數據協作平臺。
《打假年度報告》數據顯示,通過多種技術手段,平臺主動刪除的疑似侵權鏈接97%在上線即被屏蔽;在與阿里巴巴合作的權利人數量增長17%的背景下,整體知識產權投訴數量下降42%;每萬筆訂單中,僅有1.49筆訂單涉嫌假冒。
其中97%在銷售前就被下架,大量疑似假冒店鋪被平臺關閉。2017年初,一位姓周的店主因售賣假貨被平臺處罰。不久后,周某又偽造8張不同的身份證,試圖進入阿里巴巴電商平臺再次開店,結果全部被“產品大腦”識破并封殺。阿里巴巴平臺治理部知識產權保護總監葉志飛透露,“去年阿里巴巴共關閉了24萬家疑似假冒店鋪。”
據《打假年報》顯示湖南工商紅盾網,截至2017年底,阿里巴巴打假專項部隊已陸續與全國23個省份開展線下打假合作,如2016年與浙江省雙打辦、公安廳合作的“云劍行動”、同年與浙江省工商局合作的“紅盾網劍行動”、同年與浙江省質監部門合作的“質量利劍行動”。同時,阿里巴巴還與上海、天津、江蘇等12個省份的公安機關簽署了線下打假戰略合作備忘錄。
整個2017年,阿里巴巴平臺向全國執法部門推送假冒線索1910條,協助抓捕涉案人員1606人,搗毀制假窩點1328個,涉案金額約43億元?!敖涍^長期努力,阿里巴巴網絡打假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網絡假冒現象得到明顯遏制。但如果單靠少數企業和部分執法部門的努力,還無法撼動利益糾葛的線下假冒源頭,那么打假斗爭就永遠不會結束,始終牽動著全社會打假工作大局?!迸c會的一位研究專家說。
問責制
起訴造假者讓他們感到“痛苦”
除了關閉涉嫌售假店鋪,阿里巴巴也在動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據記者了解,自2017年1月阿里巴巴平臺治理部啟動“三千里追逃”項目以來,阿里巴巴已對12起售假賣家提起民事訴訟,截至目前,12起案件均已正式立案。
這些案件以合同糾紛、侵權糾紛等為由提起訴訟,要求賣家賠償商譽損失并在媒體發表聲明消除影響。由于沒有先例,很多地方的法院在立案時都非常謹慎,一些被訴賣家也感到意外。
早在2017年1月9日,淘寶網就將銷售假冒施華洛世奇手表的網店老板以“違反平臺不售假約定、侵犯平臺聲譽”為由,起訴至深圳市龍崗區人民法院,要求對方賠償140萬元。
此案是國內首例電商平臺起訴售假者的案件,標志著阿里巴巴開始運用民事訴訟手段打擊假冒商品。此后,阿里巴巴相繼在上海、寧波、義烏等地法院提起訴訟,并向剛剛成立的杭州互聯網法院提起訴訟。
2017年3月8日,淘寶網起訴銷售假冒瑪氏貓糧的姚某“違反不售假協議,侵犯平臺聲譽”,要求賠償267萬元并公開賠禮道歉。7月20日,上海市奉賢區人民法院對此作出一審判決。法院經審理認為,姚某在淘寶網上銷售假冒商品的行為,不僅損害了權利人的合法權益,而且降低了消費者對淘寶的信任度和社會公眾對淘寶的良好評價。法院判決姚某賠償淘寶網損失及合理費用12萬元。阿里巴巴在收到賠償款后,成立了消費者權益保護專項基金,用于支持消費者起訴制假者,維護自身權益。
目前“淘寶訴姚某銷售假冒貓糧案”僅一案判決生效,該案也因此被稱為“淘寶打假第一案”。近日,該案還以“全國網購平臺打假第一案”的名義入選2017年度人民法院十大民事行政案件。
作為國內首個利用民事訴訟手段打擊假冒商品的電商平臺,阿里巴巴首席平臺治理官鄭俊芳在1月10日的《反假年度報告》發布會上公開表示,阿里巴巴將在2018年追責更多假冒商品賣家,目標是讓他們“痛心不已”。除了起訴假冒商品賣家,阿里巴巴還將繼續聯合權利人、正品賣家、消費者打擊假冒商品,并呼吁各方參與社會共治,通過司法實踐推動互聯網治理。
這是繼去年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馬云向全社會發出“像打擊酒駕一樣打擊假冒商品”的號召后,阿里巴巴面對制假、售假違法成本低的現狀的又一次決心。不過,從2017年阿里巴巴公布的一組打假數據來看,司法機關對造假者的懲處情況并不樂觀。
數據顯示,2016年,阿里巴巴平臺治理部通過大數據和人工復查,共計識別出4495條制假售假線索,且銷售額遠超刑事處罰起點(5萬元);執法部門收到線索1184條;公安機關依據現行法律法規對469件案件進行刑事打擊;截至目前,通過公開信息確認有刑事判決的案件僅有33件,占比不足1%。阿里巴巴抽樣調查了33份制假售假案件判決書,發現判決書中涉及47人,其中被判處緩刑的有37人,占比高達79%。
治理
假冒商品源頭未杜絕,跨境、跨平臺蔓延
“多地執法部門的現場打擊案例證實,假冒商品源頭并未被徹底鏟除,在全國很多地方都集中在區域性、行業性和田野性制假帶上,分工越來越細,反偵察隱匿能力不斷加強。”浙江省公安廳經偵總隊知識產權大隊副大隊長陳景凱在《打假年報》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為獲取利潤、逃避打擊,各地制假售假團伙越來越多地跨全國、跨國平臺活動。
隨著阿里巴巴電商平臺對假冒商品的打擊手段和態度越來越強,一些造假者開始將目光轉向朋友圈、微商等社交平臺以及其他電商平臺,甚至有造假者在海外設立網站引流,通過社交平臺銷售假冒商品。
近日,中國警察法學會新媒體《警察法學研究CSPL》發布的一份名為《法治經濟新時代微商行業假貨治理研究報告》的報告直指行業痛點:售假現象在微商興起之初便已出現。隨著微商行業影響力的擴大和高額利潤的驅動,加之缺乏必要的市場準入規則和相關部門的監管,通過朋友圈關系催生的微商售假現象猖獗,逐漸演變成假貨的“天堂”。
研究報告舉例稱,2017年8月湖南婁底警方破獲的一起制售有毒“假減肥藥”特大案件,犯罪嫌疑人利用微商分銷系統牟取非法利益,案值上億的假減肥藥,每顆成本不到一分錢,利潤率近9000%。
據研究報告顯示,微商的終端銷售模式主要有兩種:一是企業依托微信公眾號開設微商城店鋪的B2C模式;二是個人依托朋友圈開設店鋪的C2C模式?!?016-2020中國微商行業全景調查及發展戰略研究報告》顯示,美妝、針織、母嬰、健康、農產品等占據著微商的主要市場份額。截至2016年底,微商從業人員近3000萬,微商品牌銷售額達到5000億元??梢?,微商已經成為中國移動電商領域的一部分。
然而,在微商迅猛發展的背后,有媒體注意到,一些企業或個人利用微商衍生出制假售假體系。令人擔憂的是,利用微商售假及由此衍生的其他違法犯罪行為表明,所售假貨種類繁多,賣家主體年輕化,售假性質明顯傳銷,售假利潤高,查處難度大。
對于假貨轉移到流通渠道、線下溯源難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朱正富去年提交了《關于加大對制假售假行為打擊力度的建議》,建議加大對制假售假人員的處罰力度。全國人大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李少平也指出,打假涉及全社會,不同環節、不同地區、不同部門要齊抓共管,否則打假就難以奏效。(記者 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