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5-13 11:19:58作者:佚名
一、學院簡介
西安理工大學建筑工程學院于1985年開始土木工程專業教育,1994年成立?,F有:土木工程(含建筑工程、交通土木工程、巖土與地下工程)、城市與地下工程4個本科專業。鄉村規劃、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城市地下空間工程。 其中,土木工程專業2020年通過專業認證,為國家“雙千計劃”建筑工地一流專業; 研究生教育始于2003年,現有土木工程與土木水利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先進土木工程材料與結構二級學科博士點。 學院現有教職工93人,其中省部級人才3人,博士生導師3人。 現有本科生1000余人,研究生200余人。
學院在長期的教學科研實踐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學院被批準為陜西省土木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陜西省土木工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陜西省百千萬人才基地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陜西省學位研究生教育改革試點,擁有陜西省教學團隊和多門省級精品課程。 曾獲陜西省科學技術獎、教育部科技成果獎、陜西省優秀教學成果獎、中國兵工大學優秀教材、陜西省優秀教材等20多項榮獲教材獎等獎項,并榮獲2019年陜西省土木工程科技創新先進集體獎。擁有工程結構與材料、巖土工程、交通與土木工程、水利工程與管理、水利工程與管理等5個穩定的科研團隊。工程管理與規劃,擁有西安市重點實驗室1個。 近五年獲批國家及省部級以上項目23項; SCI/EI收錄論文260余篇,其中4篇入選ESI熱點論文,7篇入選高被引論文; 發明專利及實用新型專利100余項。 2019年榮獲陜西省土木工程科技創新先進集體獎。 學院現有力學實驗室、土力學實驗室、巖石力學實驗室、水力學實驗室、水處理實驗室、建筑材料實驗室、道路材料實驗室、測量實驗室、模型實驗室、類似模擬實驗室、工程結構等多個專業實驗室。實訓平臺和數字土木工程中心,還有20多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為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提供了保障。
建筑工程學院形成了自己的專業培養特色和模式,注重能力培養,形成了符合學校實際的教育教學方法和課程體系。 學生具有較強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了用人單位的良好體現。 多年來,大學生一次性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位居全校前茅。
2. 招聘科目
為進一步推進人才強校戰略西安工業工程學院,促進學院教育事業發展,現面向海內外招聘優秀人才。 主要方向有:土木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巖土工程、防災減災工程與防護工程、工程力學。 、市政工程或環境工程(本科要求為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城市規劃相關專業,從事結構抗爆、沖擊等研究者優先。 人才類別及招聘條件如下:
1.學科帶頭人
招聘條件:
1)正值壯年,身心健康,一般在50歲以下;
2)具有博士學位。 境外申請人一般應擔任高水平大學助理教授以上或同等職務,境內申請人應擔任教授或同等職務;
3)具有深厚的學術造詣,在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國內外同行認可的突出成果,能夠引領本領域的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
4)能夠把握學科發展趨勢,對學科建設和學術研究有創新思路,能夠團結帶領學科梯隊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5)治學嚴謹,學風端正,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業務素質和團隊合作精神。
2、高層次人才
招聘條件:
1)正值壯年,身心健康,一般在45歲以下;
2)具有博士學位。 國外申請人一般應在高水平大學擔任助理教授以上或相當職位,國內申請人應擔任副教授以上或相當職位;
3)工作在教學、科研第一線,能夠勝任本學科核心課程的教學,有深厚的學術造詣,在科研方面取得了國內外同行認可的優秀成果;
4)具有發展潛力,能夠把握學科發展趨勢,對本學科建設和學術研究有創新思路;
5)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嚴謹的工作作風,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職業素質和團隊合作精神。
3. 優秀應屆博士畢業生
招聘條件:
1)年齡一般在32歲以下;
2)國內外知名大學博士學位、國內211、985大學學士學位優先;
3)以第一作者(或導師第一,本人第二)在SCI一區或TOP期刊發表論文2篇及以上,或ESI高被引論文1篇及以上;
4)具有良好的發展潛力,能夠把握本學科發展趨勢英語作文,對本學科學術研究工作有創新思路;
5)積極進取,吃苦耐勞西安工業工程學院,作風嚴謹,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和團隊合作精神。
3、招聘福利
學科帶頭人
報酬按照學校高層次人才引進相關規定酌情協商。
兒童入學情況
A類
優秀博士
合同
年薪制度
優秀博士人才室
周轉公寓(三年)或租房補貼1500元/月
結算費
100,000
科研啟動費10萬-20萬
年薪不低于20萬(稅前)。
B類
普通博士
合同制
周轉公寓(三年)或租房補貼1500元/月
科研啟動費10萬-20萬
參照國家工資和福利待遇,享受學院副教授七級績效工資。
四、申請材料
(一)個人簡歷;
(二)最高學歷和學位證書;
(三)3篇至5篇代表性論文以及所有發表論文的目錄、其他引文等;
(四)其他能夠證明申請人水平和能力的相關證明材料(如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專利)證明、境內外就業狀況證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