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5-09 21:18:27作者:佚名
高考專業第一名,獲得上海交通大學和密歇根大學雙學士學位,畢業于麻省理工學院博士,曾任教于哈佛大學,堅持回國創新創業、自主研發的手術機器人……王少白堪稱“學術大師的樣本”。
“臨床歸根結底就是解決實際問題。我們做醫療器械并不是越貴越好,而是讓盡可能多的人受益。我們用數字化手段協助醫生更快地進行手術、更好、更準。”上海卓信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上海體育大學創新創業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少白表示,最大的意義在于。他的手術機器人的存在并不是為了讓頂級醫院變得更先進。 “數智化”將讓一些基礎差的偏遠地方有高質量、標準化的治療方案,“讓更多的地方可以做手術”。
上海卓信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上海體育大學創新創業學院副院長王少白。受訪者提供
名校海歸返滬創業
在上海卓欣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展廳,澎湃新聞記者參觀了該公司第一代、第二代手術機器人產品。 其中,第一代產品是一套傳統的多節機械臂,尺寸比較大; 第二代產品看起來像一個手掌大小的白色盒子。 這是王少白團隊完全自主研發的微型骨科機器人。
王少白告訴記者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體育部,這個小盒子的重量只有第一代產品的1/100,但可以完全替代其功能。 并且由于其體積小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體育部,能夠更好地與公司自主研發的3D影像設備配合,形成獨特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一代整體手術解決方案,幫助完成更精準的手術操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這是目前國內外市場上最小的手術機器人盒子,帶著它上火車、高鐵,然后就可以去基層醫院做手術。比如遇到脊柱受壓等急性損傷車禍造成的骨折,“對于椎體成型,最好是局部進行手術。 這個小機器人盒子是一個更精準、更智能的解決方案。”王少白表示,由于完全是國產產品,所以這款產品的價格甚至還不到上一代產品的1/10。
基于數字智能技術,以解決問題為導向,服務醫生和患者,這是王少白一直堅持的理念,也是他至今一直踐行的事業。
受訪者王少白供圖工作中
王少白出生于1985年,上海人。 高考第一名,考入當時錄取分數線最高的上海交通大學密歇根學院機械工程與自動化試點班。 試點班的150多名學生中,只有8人能夠在未來兩年前往美國密歇根大學留學。 王少白不僅成為8人之一,而且還以最高榮譽(summa cum laude)畢業。 ,獲得上海交通大學和密歇根大學雙學士學位。 2006年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碩士、博士學位。 在機械工程中。
機械工程和自動化涵蓋了廣泛的主題,從計算機到材料、動力學到生物醫學。 王少白的研究方向是與人類醫學相關的機械工程及自動化應用。
由于麻省理工學院沒有醫學院,他在哈佛醫學院師從導師,并在美國三大綜合醫院之一的麻省總醫院骨科生物工程研究中心開始跨界研究。 2012年獲得博士學位后,他繼續從事學術研究,擔任麻省總醫院研究員和哈佛大學講師,直至2015年。
2015年,王少白回到上海,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旅。 “也許內心深處我想承擔一些風險并發展一些職業。” 王少白表示,如果自己留在美國發展,也許未來幾十年他的人生道路會一帆風順,也會擁有很高的社會地位。 但這不是他想要的。
王少白堅信,醫療技術的核心是應用,但最需要應用這些技術的人并不是在醫療體系已經足夠發達的美國,而是在技術不那么發達的地方。 如何將實驗室先進的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應用到人們身上,幫助更多的人? 這是王少白一直想做的事。 在中國,骨科診療的智能化應用有著更大的市場空間,可以讓他最大限度地“大展拳腳”。
上海卓欣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手術機器人產品 澎湃新聞記者 徐振耀 攝
了解醫生和患者的需求,創造有意義的產品
王少白回國后,初步成立了一家公司,名為上海益動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位于長江G60科創走廊核心區臨港松江科技園區。臺達,專注于關節功能評估數字化診療設備的研發。 當時,他的創業團隊只有10人左右。
2016年,王少白獲得首輪融資,并于2017年成立上海卓信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將戰略版圖拓展至智能導航、3D影像技術、手術機器人等多種醫療場景的智能化整體解決方案。
如今,王少白的公司擁有員工400多人,其中一半以上是研發人員; 擁有300多項知識產權,已與40余家三甲醫院開展創新醫療產學研醫療合作,成功推出10余款智能醫療器械。 ,產生規模收入1億元以上; 榮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優秀企業、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上海市技術發明一等獎、上海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業稱號獲得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A級認證、上海市創新產品推薦目錄等多項國家、市級榮譽,承擔國家科技部、上海市科委項目20余項、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知識產權局。 國家衛健委5G+醫療衛生應用試點、工信部、藥監局人工智能醫療器械創新任務揭曉。
創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王少白坦言,公司成立的前三年,他吃了不少苦頭。 最困難的時候,他甚至要用家里辛苦攢下來買房的錢來支持公司的運營。 而且,從單純從事一線研究、制造機器人,到真正注冊公司、管理團隊,再到供應商,確保生產質量符合醫療器械法律法規……這些現實問題也迫使他慢慢地、不斷地學習。 成長。
幸運的是,在學習期間,王少白與朋友共同創辦了麻省理工學院中國創新創業論壇,并通過上海、深圳、北京等地的實地考察,對中國市場的創業有了初步的了解。 同時,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堅定了他的創業理念,幫助他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
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也給予了大力支持,特別是長三角G60科技創新走廊,這是科技創新的源泉。 G60科創走廊為科技型企業提供一系列便捷、智能的一站式服務,幫助其實現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融合發展。 公司享受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多項科技創新激勵政策補貼,包括松江區技術中心補貼、松江區專利工作試點企業補貼、高新技術企業補貼等員工還享受人才租房補貼、高層次人才購房補貼。 及其他人才政策。
王少白的員工團隊多由年輕的技術研發人員組成,其中不少是曾在美國、日本、荷蘭等國留學的高學歷“海歸”。
研發項目總監侯耀是一位“90后”研發人員。 2017年畢業于美國排名前10的華盛頓大學,獲得碩士學位。 他也是王少白本科階段的“親傳弟子”。 曾就讀于交通大學密西根學院機械工程系。 他表示,畢業后之所以毫不猶豫地回國加入王少白的創業團隊,主要是被他的學術背景和對技術研發的熱情所吸引。 不僅僅是侯耀,公司的很多員工也因為類似的原因聚集在一起。
王少白不僅吸引科研人才,還特別注重培養科研人才。 作為上海體育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他經常帶領學生參加各類創新創業競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同時,他還充分整合“產學研醫”各種資源,與醫院緊密合作,讓學生利用醫院的實驗室,與醫生直接互動英語作文,開展臨床所需的創新科學研究。需要。
上海體育大學是新中國成立最早的體育高等院校。 連續七年位居中國體育院校排行榜第一名。 大力弘揚運動與醫學融合的交叉學科特色,為王少白等學者的產學研合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為融合創新創業提供豐富的資源和平臺支持。 截至目前,他已培養碩士研究生數十名、博士生7名,并以先進的跨學科理念構建了不同層次的人才梯隊。
“王總經常帶我們去一些醫院拜訪醫生,通過實際溝通了解醫生和患者的需求,為產品研發提供反饋。不僅是當地的三甲醫院,還有外省市的一些基層醫院“研究范圍包括內蒙古和貴港的一些地方醫院。”侯耀告訴記者,這是公司目前的產品研發模式。 只有充分了解大眾的需求,才能做出真正有意義的產品。 另一方面,實際跟隨臺灣醫生進行的手術也可以幫助他們直觀地看到他們開發的手術機器人的臨床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