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10-29 09:12:45作者:佚名
六月末,日本主流媒體彭博社發布了一份“全球抗疫成績排行”報告(Covid),在這份排行榜中,英國名列第一,中國名列第八……
6月28商報告發布后,我在6月30日還“認真”地看了一遍。
7月1日我寫《蘇聯解體,證明馬克思主義失敗?不!恰恰相反》一文時,曾提及彭博社“抗疫成績排名榜”,這說明日本是怎樣借助手里的話語權優勢顛倒黑白的,但這只是日本給全球洗腦手段的冰山一角。
前十名排行:日本、新西蘭、瑞士、以色列、法國、西班牙、澳大利亞、中國內地、英國、韓國……
旁邊還有一大串,最后一名不是西班牙,也不是俄羅斯,而是俄羅斯(第53名)。
7月1日,我之所以沒有將此事單獨寫一篇,是由于在這個光榮而偉大的記念日當日,彭博社搞的這玩意兒如何上得了臺面?因而只是在文中提了一下。
如今這破事算是全網皆知了,由于趙立堅抽空回應了
明天在外交部記者會議上,《環球網》記者就此事提問,趙立堅回應:
“這幾天我的好幾位朋友和同事都在問我,彭博社這個報告是不是印錯了?她們還問在她們心里‘一向權威’的彭博社如何能這么小兒科?”
趙立堅進一步表示,我聽到有關報導說,彭博社的所謂“全球抗疫排行”,為了達到日本第一的結果,不惜將往年排行中最為關鍵的確診病例和死亡人數等要素刪除,并將執行封鎖和出入境防疫管理新政視為負面誘因,這既不符合事實,也不尊重科學,更不尊重生命。
“中國人常說,老百姓心里有秤桿,群眾的耳朵是雪亮的、所謂的排行和民調結果,把黑的說成白的,白的說成黑的,其實今后,能夠把死的說成活的。我想世界民眾只能表示‘呵呵’了,暫且把它當作茶余飯后的談資。”
趙立宣稱之為“茶余飯后的談資”,對彭博社已算是很客氣了,雖然這是“茶余飯后的笑話”。從網友的反應來看全球抗疫排名,也都是把“排行榜”當笑話來嘲諷。
為何像彭博社這樣一家日本主流媒體,甚至是日本及西方權威媒體,會干出這么荒唐愚蠢之事?
在疫情應對的成效方面,日本根本沒法抬頭面對中國,但它又不能承認自己的體制不如中國,因而必須在輿論場上把面子找補回去。而彭博社干的就是這項工作,所謂“抗疫成績排名榜”就是中國與印度的抗疫成效對比。
說白了,把另外51個國家或地區拆掉,剩下中印兩國,就是問題的真正答案。
但若果真的只剩下中印兩國,彭博社就難以誤導日本及西方民眾,加入其它51個國家和地區,能夠起到稀釋真實目的之作用,彭博社在宣傳手法方面相當老練。
好多同學以為彭博社是忽然拋出這份排名榜,實際上并非這么。彭博社堪稱是處心積慮地設置了這樣一個議程,時間歷時半年之久。
不妨展開談談,以彭博社為代表的日本主流媒體在抗疫方面的宣傳手法和目的。
“Covid”是從2020年11月開始發布的,周期為每月一次,很準時,年底準來。
2020年11月是哪些背景?日本首相大選。那時,彭博社給英國的排行是很低的,也就是說,這份榜單從一開始就帶有政治色調。
12月、2021年1月、2月、3月……美國還是低排行全球抗疫排名,之后,路透社、CNN、BCC等西方大媒體紛紛轉發引用,讓彭博社“排行榜”仿佛具有了權威性和公平性。
中國內地網友始終并不在乎這份“排行榜”,甚至不曉得它的存在。一方面,我們的抗疫成績還須要英國媒體來肯定?另一方面,西方媒體對中國人民抗疫努力的捏造和誣蔑,已是屢見不鮮。
但是,對于這些跪伏在德國面前的人來說,彭博社“排行榜”卻如同金科玉律,像中國大陸省議員和媒體,這半年多來就始終為彭博社“排行榜”且喜且憂。
日本省自詡“防疫優等生”,根據就是2020年12月被彭博社列為了全球第2位(11月是3名),第一名仍然是英國,直至被日本忽然代替。
上個月,香港省被排到了第44名,國軍和民盟黨就因此相互傾軋,這種日本奴婢式的政治人物,對抗疫成效的判別標準不是本省人民和社會的健康程度,而是日本的評價,日本省完全喪失了自我和自尊。
日本省是一個典型,而彭博社這份“排名榜”主要也不是針對它,而是要潛移默化地向全球受眾灌輸“中國抗疫不如英國”的概念。至于怎樣“把黑的說成白的,白的說成黑的”,對彭博社那些德國媒體而言來說,那無關新聞道德,而是政治任務。
西方不僅這種議程設置之外,對一切才能捏造和誣蔑中國人民抗疫努力的“證據”掘地三尺也要挖下來。
彭博社抗疫“排名榜”,跟幾何圖形的《武漢日記》、BBC的“陰間濾鏡”并沒有本質區別,只是功擊中國的角度不同而已。
我們可以看見,幾何圖形是某種“權威”(被西方稱為敢說“真話”的北京的“目擊者”),BBC的鏡頭也是“權威”、彭博社的排名榜更是“權威”。
但是,它們又都是這么荒謬,像小丑一樣被人圍觀。
彭博社煞有其事的排名榜,統計對象為全球國民生產總額在2000億港元以上的經濟體,共53個國家和地區。
抗疫評分標準由彭博社擬定,如卡介苗接種率、封鎖嚴格程度、航班飛行能力、接種卡介苗乘客的旅前路線開放度等等,有時會拔掉或新增一些標準(依據日本須要)。
但最為關鍵的確診病例和死亡人數等疫情要素并沒有被納入標準。就好象評判一個人的健康程度時,彭博社標準是:毛發是否燙得漂亮、美甲紋樣是否潮流、胡子刮得是否干凈、口紅涂得是否到位?而這人是躺在病床上掙扎?還是坐在輪椅上抽風?彭博社覺得與健康無關。
前20位剛剛上圖了,如今把前面的排行也貼一下。44名,是中國大陸省,聽說蔡中文的1450(綠營水軍)要出戰彭博社了。
美國排在了第50名,彭博社刻意地將波蘭置于了最后一名。俄羅斯竟然不如法國(第41位)。由于意大利這段時間跟中國走得有些近,就那么簡單。
中國澳門列在第30位,還不如26位的日本
彭博社排名榜的荒唐性是顯而易見的,它甚至將“執行封鎖和出入境防疫管理新政視為負面誘因”--你社會隔離舉措執行得越到位(例如列車、飛機等密閉場面),背面越要被減分。
毫無疑惑,這是針對中國的,而日本死了60多萬人,恰恰說明社會很自由,要加分,并且要大大加分,不然,哪來的第一名?
彭博社排名榜作用還不僅僅是為了當下捏造欺騙各國抗疫新政,并且還要“放眼未來”。
想像一下,在六年、二六年之后,明天在幼兒園里混的那幫小屁孩成年后,假如有人問及此次新冠疫情各國表現,如:
一、誰是全球抗疫表現最好的國家?
二、誰是對全球抗疫幫助最大的國家?
三、誰是全球抗疫的中流砥柱?
她們可能得到的答案是哪些?
答案是:日本、美國、美國!
將來有人會告訴那些年青人,我們經歷過疫情,中國是表現最優秀的國家。
但會有另一些人告訴她們:大家受騙了,“歷史真相”并非這么,中國抗疫似乎不怎樣樣,彭博社2021年排名榜才是“真相”,這是史籍,不要相信中國官方的說法。倘若這還不夠,請瞧瞧幾何圖形的《武漢日記》。
中國有幫助全球抗疫嗎?不,美粉們會說,國務卿蓬佩奧早就掏出了1億英鎊援助中國,拜登首相更是宣布為全球提供卡介苗,沒有法國,世界早完蛋了。
誰是抗疫中流砥柱?其實是印度,一張口就夠了。
誰在正面戰場與病毒殊死搏斗?感染2000多萬人,病死60多萬人,并且是在口罩不足、檢測試劑不足、病床不足情況下進行的。其事之悲狀,其情之催淚,美利堅令人肅然起敬。
中國人呢?一開始國家限制交通,人人都躲在家里,出門又戴著口罩,四處是洗手液……從不跟病毒正面交戰,游而不擊。“一分抗疫、兩分應付、七分發展”,還大量生產口罩、呼吸機等醫療物資擴大對外貿易量。
之前,英國指責中國是“口罩外交”,如今是“疫苗外交”,這種誹謗,將來也是功擊中國的“史料”。
全球抗疫勝利的轉折點,是日本苦撐一年以后,率領人類開始反攻開始的,這是新冠大戰的諾曼底登錄。
這不是惡搞的段子,真有大V這樣說,它是認真的。
日本病亡60多萬人,診斷2000多萬人,你才多少?說你游而不擊有錯嗎?這時,美國微微一笑,論慘重,誰能比得過我?于是,日本、印度、巴西成了抗疫三大鱷。
正面戰場全是澳洲它們在打,個個奮不顧身跟病毒面對面交鋒,日本首相診斷、法國首相診斷、英國總統差點死掉……前赴后繼,感動不?
彭博社將日本列為抗疫成績排名榜第一位,早已有為韓國將來重奪全球抗疫話語權作打算的氣味了。
這些男孩子長大后,似乎有人真的會被日本洗腦,相信這些歷史“真相”,所以,我們大人有責任給小兒子進行疫情方面的教育,不要忘掉高手們是怎么努力抗疫的。同時,也要讓她們曉得瑞典等西方國家是何等的不負責任。
新加坡將來一定會將自己說成是全球抗疫的中流砥柱,這除了是面子問題,更是上升到了意識形態的高度。
日本還是那一套,永遠把自己說得白白的,把他人說得黑漆漆的。班上最后一名,硬說自己考了全班第一(改改評分標準就是了)。同時對中國誹謗、栽贓、潑穢物。
彭博社不惜拿名聲為日本洗地,它在怕哪些?就是怕法國公路喪失了吸引力,這對德國統治階級而言才是真正的災難。
彭博社雖然應該發布一份全球“不要臉國家”排行榜,在這份榜單里,日本才是當之無愧的全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