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一区二区三区超碰国产精品,亚洲人成在线网站,国产在线精品一区免费香蕉,国产精品免费电影

歡迎您訪問美國總統是怎樣選出的?(越詳細越好!)!

美國總統是怎樣選出的?(越詳細越好!)

更新時間:2023-02-01 18:07:13作者:佚名

美國 實行總統制,總統選舉 每四年舉行一次。美國總統選舉制度復雜,過程漫長。選舉的主要程序包括預選、各黨召開全國代表大會確定總統候選人、總統候選人競選、全國選民投票選出總統“選舉人”、“選舉人”成立選舉人團投票表決正式選舉總統和當選總統就職典禮等幾個階段。

預選是美國總統選舉的第一階段,通常從大選年的年初開始,到年中結束。預選有兩種形式,分別是政黨基層會議和直接預選。前者是指兩黨在各州自下而上,從選舉點、縣、選區到州逐級召開代表會議,最終選出本黨參加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后者在形式上如同普選,一個州的兩黨選民同一天到投票站投票選出本黨參加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這是大多數州目前采用的預選方式。

預選結束后,兩黨通常將分別在七、八月份召開全國代表大會。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最終確定本黨總統、副總統候選人,并討論通過總統競選綱領。

全國代表大會之后,總統競選活動便正式拉開帷幕。這一過程一般要持續8至9周。在此期間,兩黨總統候選人將耗費巨資,穿梭于全國各地,進行廣告大戰、發表競選演說、會見選民、召開記者招待會以及進行公開辯論。此外,候選人還將通過多種形式闡述對國內外事務的政策主張,以贏得選民信任,爭取選票。

全國選民投票在選舉年11月份的第一個星期一后的第一個星期二舉行(2008年是11月4日),這一天被稱為總統大選日。所有美國選民都到指定地點進行投票,在兩個總統候選人之間作出選擇(在同一張選票上選出各州的總統“選舉人”)。一個(黨的)總統候選人在一個州的選舉中獲得多數取勝,他就擁有這個州的全部總統“選舉人”票,這就是全州統選制。全國選民投票日也叫總統大選日。由于美國總統選舉實行“選舉人團”制度,因此總統大選日的投票結果,產生的實際上是代表50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的538位“選舉人”。另外,在總統大選日,選民還要在聯邦范圍內進行參議院和眾議院選舉。根據美國1787年憲法,兩院議員由各州選民直接選舉產生。

選舉人票的數量,體現州權平等原則,根據各州在國會的議員數量而定。例如,每個州都在國會有2名參議員和至少1名眾議員,所以,任何州都至少有3票。但人口多的大州,除了這3票以外,眾議員人數越多,選舉人票數也就越多。1961年,美國憲法修正案批準華盛頓特區可以像州一樣有總統選舉人。這樣,美國國會有100參議員(任期6年,每兩年改選三分之一)、435名眾議員(任期兩年,期滿后全部改選),加上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3票,總統選舉人票總共為538票。一位候選人贏得的選舉人票超過總數的一半(270張),即當選總統。

真正的總統選舉是在12月第二個星期三之后的第一個星期一舉行(2008年是12月15日)。屆時,各州和哥倫比亞特區被推選出的“選舉人”將前往各州的首府進行投票。獲270張選票以上的候選人將當選總統,并于次年1月20日宣誓就職。

就職典禮是美國總統選舉的最后一道程序,只有到當選總統于次年1月20日手撫《圣經》,宣誓就職時,美國的總統選舉才告結束。

美國政治中,副總統不擔任實際工作。他的公務是擔任國會參議院主席,但這主要是禮儀性的,因為他只有在參議院表決時贊成票和反對票相等情況下才投票。副總統的日常工作通常根據總統的要求而定,一般無足輕重美國的選舉制度,如代表總統參加外國領導人的葬禮活動等。

根據美國憲法,如果總統去世或失去工作能力,副總統接任總統職位。先當副總統是登上美國總統寶座的途徑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有三位副總統在總統任期內接任總統職務。杜魯門因羅斯福去世,約翰遜因肯尼迪遇剌,福特因尼克松下臺而分別繼任總統。此外,有幾位副總統還當過總統候選人,其中包括尼克松、漢弗萊、蒙代爾和布什。

美國副總統不是由美國公眾直接選出的,而是由民主黨和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挑選并經兩黨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總統候選人在選擇副總統候選人時首先要考慮此人的政治資歷和條件,但主要看他在黨內代表哪部分勢力以便取得平衡,盡可能爭取最大多數選民的支持。

但大選結果不取決于總統候選人對副總統的選擇,而是取決于總統候選人。1988年美國大選期間,許多美國人認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布什的競選伙伴奎爾太年輕、不老練、不值得考慮,而認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杜卡基斯的競選伙伴本特森經驗豐富、深孚眾望。但大選結果,布什獲勝當上了總統,奎爾自然也成為副總統。

副總統候選人通常是國會議員,但參議員被挑選為副總統候選人的機會較大。原因是參議員一旦當選副總統,就擔任參議院主席,這可加強總統與參議院的聯系。

另外,在總統大選日,選民還要在聯邦范圍內進行參議院和眾議院選舉。根據美國1787年憲法,兩院議員由各州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參議院有議員100名,任期6年,每兩年改選三分之一。眾議院議員435名,任期兩年,期滿后全部改選。

美國總統選舉第一階段——預選

四年一度的美國總統選舉過程漫長而復雜,主要包括預選、各黨召開全國代表大會確定總統候選人、總統候選人競選、全國選舉、選舉人團投票表決和當選總統就職。

預選是美國總統選舉的第一階段,被視為美國大選的前奏。該階段通常于大選年2月開始,至6月結束。黨內預選絕大多數是在星期二舉行。在預選階段,美國民主、共和兩大政黨將分別在全國大多數州選出參加本黨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少數不舉行預選的州,則由兩黨的州委員會或州代表大會選拔參加本黨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這些代表將在黨代會上提出本黨的總統候選人。因此,預選實際上是對總統候選人資格的爭奪。

各州的預選制度是1902年以后才逐漸發展起來的。預選有兩種形式,分別是政黨基層會議(或譯為“黨團會議”)和直接預選。前者是指兩黨在各州自下而上,從選舉點、縣、選區到州逐級召開代表會議,最終選出本黨參加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后者在形式上如同普選,一個州的兩黨選民同一天到投票站投票選出本黨參加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這是大多數州目前采用的預選方式。

“初選”在形式上如同普選,一個州的兩黨選民在同一天到投票站投票選出各自出席本黨全國代表大會(提名大會)的“承諾代表”(或譯為“宣誓代表”,須在全國黨代表大會即提名大會前宣誓,以地方意愿作為投票依歸),并表示支持本黨的某一競選人。“初選”這種形式比較正規。目前,美國大多數州都采用這種形式的預選。

各州總統預選將產生本州參加全國代表大會的“承諾代表”,他們以預選結果為依據,承諾支持本黨的某一競選人。兩黨“承諾代表”的名額和分配機制有所不同。民主黨一般根據預選中各競選人的支持率來分配代表數額。共和黨在一部分州按競選人支持率來分配代表數額,在其他州則執行“勝者全得”的規定。除“承諾代表”外,參加黨代會的還包括少數“未承諾代表”(民主黨稱“超級代表”)。他們主要是黨內知名人士,如黨的全國委員會成員、參議員或州長以及黨派領導人等;他們并非經由初選表決推舉美國的選舉制度,可以在黨代會前不承諾支持某位候選人。

衡量競選人在預選中的表現,主要是看競選人獲得的本黨“承諾代表”支持的比例,而不取決于其獲得支持率的高低。兩黨競選人如要確保贏得總統候選人提名,至少需要獲得全國黨代會半數以上代表的支持。

在民主黨方面,各州都有一定的代表名額,參選者可根據在預選中的選民支持率分得相應代表數額。在2008年4049個代表名額中,3253個產生于州預選,其余796個“超級代表”則由民主黨全國委員會成員、民主黨參議員或州長以及黨派領導人自動獲得。在8月底于丹佛舉行的提名大會上,獲得2025名以上代表支持的競選人將代表民主黨競選總統。

在共和黨方面,有的州像民主黨一樣按參選者的支持率來分配代表數額,有的則是執行“勝者全得”的規定(如新澤西、紐約、弗吉尼亞等15個州)。在共和黨于2008年9月初在明尼阿波利斯舉行的提名大會上,共有2380名代表投票選舉總統候選人,其中包括1917名“承諾代表”,即在會前就表明他們支持哪位參選者的代表。還有463名“未承諾代表”,其中123人屬于共和黨全國委員會成員,最終獲得1191名以上代表支持的參選者將獲勝。

數十年來,艾奧瓦州和新罕布什爾州一直分別是美國大選年舉行首個政黨基層會議和首次初選的州。在預選階段,一個州的面積大小和人口多寡與該州對整個選情的影響力并不成正比,而最重要的是預選日期——往往日期越早,影響越大。因此,盡管艾奧瓦和新罕布什爾是小州,但對整個預選階段具有“風向標”和“晴雨表”的作用,受到兩黨競選人和各路媒體的高度關注。

預選結束后,兩黨通常將分別在7、8月份召開全國代表大會確定本黨總統候選人。在兩黨全國代表大會上,哪位競選人得到最多出席者支持,就能被推舉為該黨總統候選人。

美國總統選舉——選舉人團制度

根據美國憲法,美國總統選舉實行選舉人團制度。選舉人團制度自1788年第一次實行以來,已經經歷了200多年的發展與演變。

選舉人團制度規定,美國總統由各州議會選出的選舉人團選舉產生,而不是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總統候選人獲得全國50個州和華盛頓特區總共538張選舉人票的一半以上(270張以上)即可當選。

根據法律規定,全國選民投票是在選舉年11月份的第一個星期一后的第一個星期二舉行。所有美國選民都到指定地點進行投票,在兩個總統候選人之間作出選擇(在同一張選票上選出各州的總統“選舉人”)。一個(黨的)總統候選人在一個州的選舉中獲得多數取勝,他就擁有這個州的全部總統“選舉人”票,這就是全州統選制。全國選民投票日也叫總統大選日。由于美國總統選舉實行選舉人團制度 ,因此總統大選日實際上是選舉代表選民的“選舉人”。>>

美國各個州擁有的選舉人票數目同該州在國會擁有的參、眾議員人數相等。根據規定,美國國會參議院由每個州選舉出的2名議員組成,而眾議院議員人數則根據各州人口比例來確定。因此,人口多的州產生的眾議院議員人數就多,同時在總統選舉時擁有的選舉人票也多。如人口最多的加利福尼亞州的選舉人票多達55張,而人口較少的阿拉斯加州只有3張選舉人票。鑒于這種情況,在歷屆總統競選中,人口眾多的州都成為總統候選人爭奪的重要目標。

選舉人票的數量,體現州權平等原則,根據各州在國會的議員數量而定。例如,每個州都在國會有2名參議員和至少1名眾議員,所以,任何州都至少有3票。但人口多的大州,除了這3票以外,眾議員人數越多,選舉人票數也就越多。1961年,美國憲法修正案批準華盛頓特區可以像州一樣有總統選舉人。這樣,美國國會有100參議員、435名眾議員,加上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3票,總統選舉人票總共就是538票。

選舉人團制度還規定,除了緬因和內布拉斯加兩個州是按普選票得票比例分配選舉人票外,其余48個州和華盛頓特區均實行“勝者全得”制度,即把本州的選舉人票全部給予在該州獲得相對多數普選票的總統候選人。由于各州選舉人票的數量相差較多,這樣就可能出現在全國普選中累計得票多的總統候選人不能贏得總統選舉的情況。美國歷史上曾多次發生上述情況,一些總統候選人雖然在大選中獲得的普選票少于競爭對手,但卻因得到的選舉人票多而當選。

美國憲法還規定,如果所有候選人都未能獲得半數以上的選舉人票,則由國會眾議院從得票最多的前三名候選人中選出總統。1824年,約翰·昆西·亞當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最后由眾議院投票表決后被指定為總統的。

選舉人團制度是美國共和制、聯邦制和分權與制衡原則結合的產物,同時也是多種利益間妥協與協調的結果,因此必然存在著自身難以克服的缺陷與弊端。近年來,美國要求改革選舉人團制度的呼聲不斷,但由于多種因素阻礙,改革始終無法進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巴尔虎右旗| 淄博市| 漳平市| 响水县| 米脂县| 上杭县| 商南县| 临泉县| 吴旗县| 凤庆县| 家居| 兴化市| 温州市| 天祝| 松潘县| 工布江达县| 祥云县| 子长县| 玉山县| 肥乡县| 邻水| 南投市| 平湖市| 齐齐哈尔市| 黄浦区| 徐州市| 定南县| 上林县| 水富县| 封开县| 上蔡县| 鲁山县| 肥西县| 龙江县| 藁城市| 耿马| 怀远县| 张家界市| 顺昌县| 惠州市| 金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