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11-24 08:10:22作者:佚名
高端復合型人才培養項目;招生指南
學校簡介
江城多山,珞珈獨特;山上有一所大學,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
武漢大學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893年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創辦的自強學堂,經過繼承和演變,于1928年定名為國立武漢大學,是近代中國最早的國立大學之一。 。 1946年,學校形成文、法、理、工、農、醫六所學院的辦學格局。新中國成立后,武漢大學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 1958年,毛澤東主席親臨武漢大學視察。 1993年,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武漢大學建校100周年之際親筆題詞。改革開放以來網校頭條,武漢大學在國內高校中率先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1999年,武漢大學被世界權威期刊《武漢大學》列為“中國最優秀的大學之一”。 2000年,武漢大學與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湖北醫科大學合并組建新的武漢大學,揭開了學校改革發展的新一頁。經過十余年的整合,學校的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 2011年,學校進入英國泰晤士報世界大學排名前400名。
武漢大學依山傍水,依山傍水,東臨珞珈山。校園環境優美,風景如畫。被譽為“中國最美麗的大學”。學校占地5167畝,建筑面積256萬平方米。中西合璧的宮殿式建筑群,古樸典雅,雄偉壯觀。 26處早期建筑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法學樓、經管樓、外語樓、計算機樓等拔地而起,成為學校進入新世紀的標志性建筑。
武漢大學學科門類齊全,綜合性強,特色鮮明,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等11個學科門類。學校設有人文、社會科學、科學、工程、信息科學和醫學六個系37個學院(系)。現有本科專業119個。 5個一級學科被認定為國家重點學科,涵蓋29個二級學科,17個二級學科被認定為國家重點學科。 6個學科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43個一級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 250個二級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347個專業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現有博士后流動站32個。有三級甲等附屬醫院3家。
武漢大學名師薈萃,人才輩出。學校現有專任教師3600余人,其中副教授2500余人,中國科學院院士7人國立中央大學排名,中國工程院院士8人,歐亞科學院院士3人,高級教授8人。人文社會科學、“973工程”(含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15人,“863工程”計劃領域專家4人,國家級創新研究群體4個,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7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5人。
追求知識在武大,成才在珞珈。武漢大學率先提出“創造、創新、創業”教育新理念,培養“厚基礎、廣素質、高素質、創新型”復合型人才,積極探索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學校現有本科生32718人,碩士生13973人,博士生7640人,其中港澳臺學生1022人,留學生1465人。建校以來,學校已培養各類高級專門人才40萬余人,其中僅兩院院士100余人,為國家建設和社會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令人矚目的高水平辦學成就為武漢大學贏得了廣泛的國際聲譽,國際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學校與44個國家和地區的370所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
傳承百年輝煌,彰顯名校風采。面對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武漢大學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制定了建設中國特色高水平大學、世界一流大學、國際知名大學的總體目標,明確了奮斗目標建設一所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大學。學校的發展定位致力于促進學者、學科、學術、學風協調發展,不斷提高學校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各項工作平穩發展,創新推進。學校整體呈現新的快速發展。情況。一百多年的風雨國立中央大學排名,一百多年的拼搏,一百多年的輝煌。武漢大學正滿懷信心、大膽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