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11-23 15:12:29作者:佚名
照片由 CFP 提供
近日,有網友在微博上發布了2011年北京市部分重點小學擇校費排行榜。榜單顯示,北京景山學校以25萬元擇校費位居榜首;其次是北大附小18萬元,實驗二小學17萬元。據記者了解,擇校費是北京市教委統一要求的金額(最高3萬元)和人事關系。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
費用總額、代理費等。不少網友紛紛感慨:“這真是一個為爸爸奮斗的時代”。
文/本報北京記者 謝啟山
為了讓孩子能上重點小學,很多家長想盡辦法。家住北京市西城區的周女士告訴記者,交錢只是流程的一部分。尋求幫助也會讓父母發瘋。
擇校費“法定”標準為3萬
她說:“其實家長花大錢擠進重點小學是不理智的,最重要的是孩子的身心健康。聽說有一個孩子很快就轉入二中了。”因為進了實驗小學一年,他發現周圍的同學不是有錢就是貴,用的東西也和別人不一樣,他媽媽也察覺到了不對勁,最后三思而后行北京小學擇校費,決定讓孩子轉學。著名小學”。
家長曹琳說:“除了批評學校,我還要批評家長。是家長擠進重點小學,鼓勵、推高了擇校費。但我不能保證自己不會成為這樣的人。”最后,作為一名家長,我也可能去這樣的學校,不被“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廣告所影響。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21世紀教育研究所所長楊東平認為,小學沒有必要選校。花這么多錢去讀重點小學不值得,因為北京城區的公立小學質量還可以。但很多家長不明白這一點北京小學擇校費,存在攀比、隨波逐流的心理。孩子在離家近、壓力更小的學校里可以更快樂,這就足夠了。
據了解,名校在義務教育階段收取“贊助費”實際上是“合法”的,必須得到相關部門的批準。北京中小學擇校費的“法定”標準約為3萬元,但因人而異。被要求繳納幾十萬、幾十萬元的人很多。家長將擇校費存入區教委指定的銀行賬戶或教育基金會賬戶,但沒有正式文件或收據。區教委一般向學校返還70%至80%,主要用于改善學校辦學條件和教師薪酬。正因為如此,名校收費的動力非常強烈。
“牛曉”學生要么富要么貴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去年9月發布的《北京小學生擇校熱潮管理:何去何從》調查報告顯示,北京小學生擇校費飆升至8萬元至25萬元元。幾所重點學校以“升初升初”為契機,每年可創收15億元。
一年一度的擇校大戰讓許多尋求名校教育機會的家長感到擔憂。楊東平表示,幾年前,北京的“小學到小學”問題并不是一個突出問題。近年來,隨著“小學升初中”擇校熱的蔓延,以及“入園難、入園貴”問題的出現,“幼兒園升小學”成為難題。擇校競爭也變得異常激烈和復雜。與“小學升初中”的過程類似,也有靠權力擇校、靠錢擇校、考試入學等多種方式。
據介紹,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為目的,北京投入巨資建設了一批超高標準、超大規模的“超級學校”。北京中關村第三小學現有在校學生6000余人。由于學生人數較多,學校規定課間休息時不準學生下樓、亂跑,不少“反教育”行為發生。實驗二小學和史家胡同小學的學生非富即貴,成為主要招收選擇入學學生的“貴族學校”。但就讀附近學校的學生比例不超過20%。
“這些被家長稱為“小孩子”的小學到底有多牛逼,從以下幾個例子就可以看出:他們的教學和實驗設備大多從英國進口,校慶儀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運動會在奧運會主會場鳥巢舉行,學生文藝表演在國家大劇院舉行。”楊東平說。
擇校費擴大學校差距
擇校熱持續高漲,擇校費用居高不下。楊東平分析,主要原因是少數名校長期以來“錦上添花”的做法是在經費投入、師資配備、硬件建設、招生等方面采取優惠的優惠政策,導致與普通學校差距巨大。結果,經過十幾年的建設,名校與普通學校的差距非但沒有縮小,反而不斷拉大。 “在擇校競爭最激烈的海淀區,一些名校與普通學校的師資差距最為突出。從小學中級以上教師構成來看,差距高達為 4.2 倍。”
楊東平表示,擇校費制度不斷拉大學校之間的差距。例如,2010年,中關村小學一年級招收10個班,每個班36名學生網校頭條,其中選拔生8人。每個學生最低要繳納三萬元的贊助費,僅此一項就足以年收入達到數千萬元,名校的吸金能力可見一斑。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