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4-30 21:10:50作者:佚名
我愛我的老師,以瑞安之名
九月是學年的開始,也是教師的假期。 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 近年來,瑞安市委、市政府始終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強教之本、教育發展的源泉。 特別是2021年以來,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關于教師禮讓優待、尊重教師、加強教育、關愛教師的重大政策。 以瑞安之名,熱愛教師,建設高水平師資隊伍。 即日起,瑞安教育將發布《我愛老師,以瑞安之名》系列報道,重點報道近年來瑞安師資隊伍發生的可喜變化。
瑞安中學 董歡歡
浙江省瑞安中學語文教師、浙江省教學界新星、浙江省教育科研先進工作者、浙江省名師培養候選人。
我2003年畢業后就到瑞中工作,一直工作至今。 記得我們的老校長陳良明先生在他的一本回憶錄中寫道:我的工作履歷上一生只有一行字,那就是——我一直在瑞中工作至今。 這句話深深地震撼了我。 我也深深地熱愛著我的學校和我的家鄉。 選擇一所學校,并在那里度過余生留學之路,是感恩,是使命,也是幸福。 同時,這些年來我也一直在問:這一路上我是否一直在努力成為一名好老師?
我對學生的愛和奉獻會給我帶來什么?
2023年4月,我在《溫州教育》發表文章《我路過你的世界》。 小卡、阿陽、小藝同學陸續聯系我,問故事里的同學是不是在寫他們。 他們都覺得在故事里看到了過去的自己瑞安教育網,非常想念我。 我回答:是的,是我們寫的。
小卡曾經是一個網癮少年。 為了找到他,我從凌晨1點到天亮找遍了瑞安所有的網吧。 我說,我們一起努力考上好大學瑞安教育網,一起學網絡、人工智能不是更好嗎? 現在的小卡從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后進入溫州公安局,現在是一名優秀的網警。
還有阿陽,很調皮,從來不喜歡安靜地坐著學習。 自習期間我堅持每天晚上陪他坐在教室里,看著他的脾氣漸漸平靜下來。 阿陽現在在空軍工作。 他說,每次在給新員工做思想工作時發脾氣時,他都會想起我過去是如何陪伴他們的。
還有小毅,性格開朗熱情,但總是對未來感到迷茫。 我不斷思考她的特點,精準定位她的語言特長,陪伴她一路成為公開演講大師。 2015年9月,我因病住院。 而小毅剛剛接到全國演講比賽的通知。 這對這個孩子來說是多么寶貴的機會啊! 錯過就可惜了。 于是我和家人約定提前出院,一路打針、吃藥陪著她來到北京。 我就躺在床上幫她逐字逐句修改稿子。 就這樣,我們連續五個早上一起奮斗,經歷了五場淘汰賽。 小毅最終獲得了全國冠軍。 我永遠記得她如此閃亮地站在央視舞臺上,被鞠萍老師和季連海老師夸獎的場景,說瑞安中學的學生真了不起。 命運的輪回里,我的眼眸和掌心的溫暖將永遠留存。 這次比賽也激勵了肖毅走上播音傳媒之路。 現在她擁有中國傳媒大學博士學位,并且是冬奧會的東道主。 亞運會已經向她發出了邀請。 我們也成為了最親密的朋友。
聽著電話里學生們激動、興奮的聲音,我感慨萬千。 故事里只有一個學生,但我的學生們都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 這不是什么神奇的事情。 這是因為作為老師,我們總是喜歡把對學生的愛凝聚到與他們相處的每一個細節中。 看似日復一日,卻又日復一日不同。 我感恩能成為他們生命中的過客,感恩每一個進入我生活的學生。
我是否已成為瑞中精神遺產的一部分?
2009年,我被任命為備課組組長,但當時我是備課組中最年輕的成員。 當我接到任命時,我很高興得到認可,但我也充滿了焦慮和壓力。 我忐忑不安,幾個晚上都睡不著覺,有一種想告訴學校我沒有能力承擔這個責任的沖動。
但當時我的老師張茂松對群里的老師說:歡歡雖然年輕,但是有上進心,有想法。 我們老教師一定要全力支持他的工作。 我深深地感受到前輩們對瑞中年輕一代的厚望。 我也暗下決心,一定不負眾望,做好備課組長的工作。
我們組的每一位老師都非常勤奮。 他們每天早上6點30分到教室自習,等待學生過來。 沒有時間吃早餐。 有的老師只是啃了一些餅干和面包就去上第一節課了。 于是我買了兩個保溫壺,早上5點40分準時起床,把一壺盛了粥,然后拿著另一壺去早餐店買了各種口味的包子、糯米、煎餅等。這樣,早自習下課后,我們組的老師就可以吃到熱騰騰的早餐了。 雖然距離上課只有幾分鐘,但我們吃著熱氣騰騰的早餐,有說有笑,大家都感到非常幸福和滿足。
記得有一天早上,為了趕時間,我和早餐店老板一起切咸鴨蛋,卻不小心割傷了食指。 那天生物組的何群平老師正好開車經過,就載了我一程。 我悄悄地問他:如果你的食指上割掉一小塊肉,它會很快長回來嗎? 他一邊罵我粗心,一邊擔心我帶我去醫院縫了幾針。 群里的老師知道后非常心疼,叫我以后不要再買早餐了。 但當時我真的不覺得這點小傷有什么。 我只覺得我和整個備課組的心更近了。
后來,學生們圍著我問:“老師,你為什么纏著手指呢?” 用粉筆寫字會痛嗎? 最近作業別改! 其實我身邊的瑞中老師都是這樣的。 為了工作和學生,再苦再累都無所謂。 只要同事的心在一起,學生的心也和我們在一起。 當我們累的時候,我們會感覺很累。 幾乎充滿了能量。
經過三年的努力,我們備課組的高考成績都非常好。 學校也更加放心地將備課隊伍交給我,我和一批批年輕教師在學長們的支持和鼓勵下逐漸成長。 傳遞出的瑞眾精神是熱烈而有力的。
在教學創新的浪潮中,我們將處于何方?
2019年,學校再次向我委以重任。 我永遠銘記當時學校領導的囑托:在教研室,牢記“忠誠”二字。 當我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時,我不明白這是什么意思。 慢慢地,我明白了。 因為學校教研室要組織各種榮譽評審、各級職稱評審、各級骨干教師考核,以及大量教育科研經費的分配。 這些都與教師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 我必須確保每一個工作細節都完成。 公平、公正、公開。
而我對“忠誠”的理解還有更深層次,就是誠實地進行真正的科學研究,而不是以此作為追求榮譽的墊腳石。 要讓科研的力量真正服務于學校、服務于學生,讓學生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過去三年是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正式實施的三年。 我們深知,每一次教育改革都需要我們迎難而上,否則閉門造車就會變得傲慢,落后于時代潮流。
首先,我系提出將參加溫州命題競賽作為教研組的一項重要任務,并提前納入教研組學期計劃。 同時,各學科要會同教務處,經歷了“學習課程標準”、“解析近三年各地真題與模擬論文”、“講題”四個主題活動。參加比賽前進行“組內磨題”和“組內磨題”。 經過各學科教師的充分準備和深入研究,瑞中十一個學科的命題獲獎率連續三年位居溫州市第一。
同時,我院教研室設計組織了“三年新高考研究”主題學術節活動,從“如何打造學習方式新常態”到“識字課如何推動邏輯轉型”從“能力評價”到“新高考背景”“理解核心能力與考核的雙重邏輯關系”,將持續有序推進三年,實現規劃統一軌道有機運行——練習結果。 所有學術節活動均向瑞安、溫州及省內兄弟學校開放。 特別是2022年,我們與蕭山中學的聯合活動重點研究“素養理念下的新高考出題趨勢與策略”,創造性地為一線教師推出了“專題演講”環節。 僅瑞中主會場的六個科目就吸引了市內外近千名教師觀摩討論。
三年來,面對新課改的各種理念,面對新課堂的各種理念,面對新教材的各種處理,面對新高考的各種指導,全校全體教師堅持“讓學生以‘站在校園中心’的簡單理解,潛心學習、潛心研究、潛心創新,有序、從容地迎接新的挑戰。新教材教學設計的獲獎率教師參加的作業設計競賽名列溫州第一,“三新”背景下教育教學策略的論文、專題和研究大幅增長,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很多人都說現在的高中老師特別辛苦。 我想說,辛苦是真實的。 但在我們努力工作的同時,我們也感受到了來自學生們的溫暖和快樂。 這種時常從歲月縫隙中溢出的幸福,可以軟化每一位普通教師平凡而艱辛的生活。
因為教育是一項見“人”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