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11-30 10:11:10作者:佚名
官方即將版
2024學年QS世界學院排行
明天早上剛才發布了
QS此次而且大刀闊斧
對排行方式進行了有史以來最大變革
(本文將對新排行方式進行詳盡剖析)
前50名和前100名的學院
變化很大!
我們一上去看
↓↓↓
2024QS:排行結果
//
去年的排行是QS有史以來排行規則變化最大的一次!
共有1500所學院入選!來自全球104個地區!
排行結果借鑒了對1750萬篇學術論文的剖析以及超過24萬名學術界人士和雇主的專家意見。
明天文藍老師將對QS最新發布排行進行深度剖析,快來一起聽聽吧!
2024年QS排行前50的學院。
前50名是一個門檻。
美國今年頒布的“高潛力人才護照”,其中一個條件是:世界排行前50學院結業生。
廣州今年剛頒布的留中學生落戶讓利,對結業于世界排行前50名高校的,取消社會保險費交費基數和交費時間要求,全職來北京工作后即可直接申辦落戶。
加洲學院伯克利校區和美國國立學院步入前10名,稍后剖析緣由。
2024年QS排行前100的學院。
前100也是一個門檻。
對結業后準備歸國的中國內地中學生來說,
國外有些人才引進、企業急聘時,會把QS等排行的前100名作為門檻。
所有入選的德國學院名次。
日本去年共有90+所學院入選。
去年法國學院的表現整體不錯,步入前200的日本學院中排名前00的大學,名次下降的比較多。
在兩個關鍵門檻上:LSE步入前50,薩里步入前100,利茲離開前100。
杜倫、利茲都回到了前80名。
利茲排行連續4年下降,今年有希望沖進前100嗎?我們拭目以待。
2024QS:排行方式
//
在QS世界學院排行20華誕之際,QS對排行規則進行了急劇整修。
為何要改?
QS覺得,當前高等教育界的關注焦點正在發生變化。為了及時反映出這種最新趨勢,QS世界學院排行引入了以下三個新的排行指標:
①可持續性。
全球學院越來越注重可持續性問題,并意識到學院對世界能形成的影響,學院生們希望院校才能解決與社會和氣候正義相關的問題。按照2022年的QS國際中學生調查,80%的中學生覺得學院應當在環境問題上承當更多責任。為了響應這一呼聲,QS在世界學院排行中降低了5%的可持續性指標,QS是首個在主流學院排行中反映學院在規劃未來和促進可持續未來改革中關鍵作用的排行機構。
②就業能力。
QS繼續強化對就業能力的研究,成為惟一一個將就業能力重要性列入排行指標的主流排行機構。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排名前00的大學,QS將雇主名聲的權重提高至15%,并降低了就業結果的5%的權重。
③國際研究網路。
該指標提供了有關大學研究怎樣與國際接軌以及協作研究的重要性的洞察。QS世界學院排行在綜合評估中引入了國際研究網路指標,以更全面地評估大學的國際合作程度。
調整的排行方式如下:
學術名聲,占30%(增加10%)
數據來始于QS學術調查。通過搜集高等教育領域的專家對院校教學和科研的想法,這是世界上同類調查中規模最大的。
雇主名聲,占15%(降低5%)
數據來始于QS雇主調查。通過雇主反饋,可評判學院結業生的就業能力,這是世界上同類調查中規模最大的。
師生比,占10%(增加10%)
考察分校的教學水平。一所學院的教學質量是很難評判的,QS覺得師生比是評判學院教學水平最好的代替方式。師生比列越高,中學生獲得的關注度可能就越高。
單位教員文獻引用數,占20%(無變化)
考察分校的科研水平。通過將兩年內發表的所有論文被引用的總量與該學院的教員人數相比較進行評判。引文數據均來始于’s,世界上最大的學術刊物數據庫。
國際教員工/中學生比列,各占5%(無變化)
這兩項指標考察分校的國際化水平,評判學院對國際師生的吸引力。國際化水平高的學院具備高度的全球化視野,在這樣的環境中,師生更容易具備國際同理心和全球意識。
國際研究網路(5%)(新增)
估算方式:IRN指數=L/ln(P),其中P是國際合作伙伴(高等教育機構)的不同計數,L是由它們代表的國際地點的不同計數。假如一所學院的國際合作伙伴數目多分布廣,這么它在該指標的得分都會高。
就業能力(5%)(新增)
估算方式:就業結果=調整后的校友影響力指數*ln(結業生就業率)。結業生就業率高,校友影響力大的學院在這個指標中得分高。
可持續性(5%)(新增)
這個指標評判的是學院基于聯合國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進行的研究和發揮的影響力。評判誘因包括學院是否將可持續問題列入其學術和行動計劃中,以及相關論文數目和研究貢獻。
2024QS:排行綜述
//
日本:穩中有升。
整體來看,美國名校去年表現不錯!共有4所美國學院(牛津、劍橋、帝國理工、UCL)位列前20名。在全部90所入選學院中,有70多所學院排行上升。LSE重返前50,伯明翰重返前100,杜倫和伯明翰重返前90,伯明翰、格拉斯哥、紐卡斯爾、蘭卡斯特、巴斯、雷丁等學院的名次也有顯著上升。
日本:MIT繼續稱雄,加洲伯克利步入前10。
日本仍然是入選數目最多的國家。MIT連續第12年固守了自己全球第一的位置,這是絕對實力的表現。
最引人注意的是,加洲學院伯克利校區去年步入前10名,這與我們此前的預測一致。緣由有2個,首先,作為一所私立學院,UC龐大的中學生人數讓其在“師生比”這個指標上十分不沾光,去年QS急劇上調師生比指標權重。其次,加洲伯克利在去年新增的可持續發展指標中表現突出,排行全球第一。
歐洲:首個10強學院誕生。臺灣集體下降。
美國國立學院排行第八8位,這是歐洲學院首次榮登前10位。南洋理工學院的名次繼續下降到26名。
港三所排行集體下降,臺灣科技學院更是離開了QS前50。
中國內地院校去年的排行也有些動亂,清北等名校排名都有所下降。其實中國學院路院校的學術研究得分很高,但被國際化程度拖了后腿。
美國:6所步入前50。
美國學院在去年的排行中著實亮眼,3多學院步入前20(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悉尼),6所步入了前50(澳國立、莫納什、昆士蘭)。美國學院的排行亮眼,主要得益于國際化水平十分高,
?
小結
去年QS新的排行標準讓一些學院快速渡劫,有些學院遺憾滾落。
可以看出,QS的排行正在顯得愈發重視
學院的“多元化”和“社會責任”
新的紀元早已開啟。
過去幾年,QS等世界學院排行,被中國、英國等地的部份城市、大學、企業作為人才引進、招聘的門檻,非常是前50和前100這兩個門檻,幾乎成為中國中學生留學申請的主要目標。
作為參考,中國有超過半數的德國留中學生在QS前100學院就讀。單校人數最多的幾所美國學院,幾乎都坐落QS前50。
就是如此現實。
去年排行變化這么之大,我們相信,新的QS排行勢必會影響個別日本學院的報名人數。的投檔標準是否可能改變?我們拭目以待。
另外,綜合各國學院去年的排行表現,我們預測,多國聯申,其實會成為更多中國中學生的選擇。
關于英美澳新港各地大學的投檔偏好,我們在此前的文章中詳盡剖析過。
你的母校/夢校
去年排行表現怎么
留言區告白+吐槽吧
新的排行發布后
勢必定影響申請格局
趕緊加陌陌好友
了解適宜自己的留學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