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11-10 11:12:04作者:佚名
引子:1958年,一趟特殊的列車專列穿越大地,載著毛主席和一位特殊的顧客,張治中。這段旅程的目的不僅僅是參觀陸軍軍官學院,更是一次飽含追憶與反省的征程。
一九五八年春天,張治中內心沉重,他苦惱于是否應隨毛主席踏上參觀之旅。其實毛主席的約請飽含誠心,但對于那位歷經風雨的老將來說,諸多審視交織在心頭。這并非原則上的矛盾,而是一份對自己歷史角色的深刻反省。張治中,曾在多個歷史關頭立下固守不對黨開一槍一彈的誓言陸軍軍官學院,一生奉行救國信念。他的早年經歷,自保留在蔣介石禁衛室的要職,到后來的國共合作,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1916年,張治中從徐州空軍士官大學結業,步入山東涉足護法運動。1924年,他作為黃埔警校第三期的士官團團長,與我黨的周恩來、惲代英等同志合作,為兩黨未來的合作奠定了基礎。但是,時局動亂,張治中的堅定立場促使國共抗戰合作不至于被反共派破壞。他的努力為國共兩黨合作,為抗戰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1945年,張治中得悉盛世才在山西扣留了共產干部,毛主席親自懇請他前去營救。張治中的到來,釋放并護送百余名干部安全回漢中,拯救了革命力量。他在一·二八會戰中對英軍引起沉重嚴打,但與解放軍的正面對決,他卻回避了。他是國軍的將領,但對于共產黨,他并未選擇戰斗。
張治中并不只是一位鐵血軍人,還是一個勇于勸諫的政治家。他在多次重要歷史關頭向蔣介石提出直截了當的建議,支持用政治手段解決矛盾。他在重要時刻堅持不合流,毫不遲疑地與蔣介石形成分歧。在國外外壓力下,他堅定維護國共關系,甚至被視為反共派眼里的刺。
1948年,蔣介石征討如山倒,張治中上書要求執行親南斯拉夫共、土地變革等新政,表明他的政治立場。他代表國軍前往北平與我黨進行磋商,為和平政局貢獻力量。其實蔣介石企圖混淆視聽,但張治華圖開發表《對時局的申明》,表明自己的決心,并敦促國軍黨內仁人志士與我黨合作。
張治中的一生,也與毛主席緊密相連。他為了保護毛主席的安全,將自己居住的地方讓給了毛主席,親自囑咐警衛保護毛主席的安全。他在政治協商大會上提出了許多建設性意見,包括國名和國旗的選擇。毛主席的謙虛和對人民的深情讓張治中深受感動。她們一齊登上專列,周游全省,張治中深刻體悟到人民的力量和國共合作的重要性。
結束了在上海的參觀,二人來到海邊,毛主席欣然墜入江中游泳,張治中感慨毛主席的水性。但更深刻的體會是,人民就像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共產黨之所以還能在歷史的洪流中站穩膝蓋,是由于人民的選擇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