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5-17 21:34:11作者:佚名
這是該法實施25年來的首次“大修”。 《職業教育法》修改已連續三屆列入全國人大立法計劃。 本屆全國人大將其列入立法計劃并修改通過已近四年。
修改后的新法將于5月1日起施行,將使眾多今年秋季入學的新生受益,因為職業教育法在招生考試制度和高等教育制度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
取消初中畢業后普通職業教育分流,將允許更多人進入普通高中,減少義務教育“內卷化”; 明確本科職業教育,高考后填報有更多選擇; 編寫本科及以上層次的職業教育,有助于培養高技能人才。
長期以來,職業教育被認為“低劣”。 初中畢業后,如果讀中等職業學校,就不能讀大學。 一些職業學校畢業生在參加公考、事業單位招聘、考研時遭遇學業歧視。
如今,職業教育法明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不是層次不同,而是類型不同,這將使更多學生在職業發展中擁有巨大潛力。
當然,職業教育雖然為中職、高職、本科生、研究生提供了更為順暢的晉升通道,但應該清醒地看到,這并沒有助長社會上的學歷崇拜。 職業教育的定位是促進就業創業,更高的學歷是為了更好的就業。
從一般崗位轉向協同發展
普通職業學校強制分流近年來飽受詬病,導致部分初中生畢業后失去了上大學的機會。
原職業教育法規定,國家根據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教育普及程度,實行以初中以后為重點的不同階段的教育分流。
雖然法律規定沒有強制分流,但相應制定的一些政策卻變得更加嚴格。
例如,教育部辦公廳發布的2014年招收高中生的通知規定,原則上應分流50%的應屆初中畢業生到中等職業學校。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2021年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規定初中畢業后普職分流,職業教育招生比例較低的地區要重點擴大中等職業教育資源,提高中等職業教育招生比例。
2021年12月,職業教育法草案二審稿分組審議時,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建議研究取消中考后分流政策。
劉修文委員當時表示,此類政策規定不符合各地教育發展形勢,導致“一刀切”僵化執行,特別是在現實差距較大的情況下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發展質量和就業前景之間的差距,進一步引發了中小學生家長和學生的焦慮,甚至產生了“中考改高考”的后果。 ”,這與“雙減”的政策導向具有抵消作用。
在法律修改過程中,一般職務分類的修改是動態變化的。 草案二審稿刪除了原法中的“分流”規定,改為“義務教育后不同階段實行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分類發展”。
最終稿進一步修改為“因地制宜,統籌推進義務教育后不同階段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協調發展”。 可見,從“分流”到“分類”再到“協調”,強制的意義越來越弱。
然而,保持一般雇員比例大致相等的政策仍然是必要的,并將繼續下去。
就必要性而言,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褚朝暉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一些就業技能應該在中職層面學習,因為有學習的關鍵期和敏感期。”
2月23日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繼表示,中等職業教育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重要任務推動高中教育多元化發展。 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協調發展,不僅可以滿足不同天賦和潛力學生的學習需求,還可以提供多元化的成長和成功空間和渠道。
本科職業教育寫入法律
當“普通職業教育分流”變成“普通職業教育協調發展”時,中等職業教育的定位和前景將立即發生變化。
陳子繼在2月23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等職業教育要遵循升學與就業并重的學校定位,為學生提供升學、就業、職業融合等多元發展路徑。 要擴大職業教學高考高職本科和應用型本科招生計劃,滿足中職學生接受高水平教育的需要。
對此,《職業教育法》規定,中等職業學校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與高等職業學校教育實施相關專業一體化招生和培養。
“這為中職學生進入大學提供了機會,將大大提高學生就讀中職的積極性。” 4月1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卓新平在集體審議中表示。
中職學生不僅可以讀專科,還可以讀本科。
《職業教育法》明確規定初中畢業后普職分流,高等職業學校教育由高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等學校實施專科、本科及以上學歷。 設立實施本科以上學歷教育的高等職業學校,由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批準。 這是本次修訂的一大亮點。
目前,教育部已陸續批準設立32所職業本科學校。
“開展本科職業教育是增強職業教育在新發展階段適應能力的關鍵舉措,是產業轉型升級的歷史必然,是人民群眾對美好教育的內在要求,是我國職業教育的現實需要。走向全球。” 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黨委書記吳學敏說。
南京工業大學是全國第一所公辦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學校。 今年4月,獲批新增9個本科專業。 截至目前,學校本科專業已增至23個。吳學敏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十四五”期間,學校力爭設立40個左右本科專業。
哪些職業教育專業適合升本科?
吳學敏認為,在本科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中,學生不應該選擇行業內的專業,而應該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 具體來說,專業設置要瞄準高端產業、高端產業。
他介紹,所謂高端產業一般是新興產業或新概念產業,其特點是技術含量高、處于價值鏈高端、占據產業鏈核心地位。 所謂高端產業一般是指依靠科技進步和傳統產業創新,在技術含量和產品附加值方面占據領先優勢的領域。 比如,人們普遍認為裝備制造、先進制造處于制造業的高端。
“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是職業教育的本質屬性。本科職業教育不僅要與產業緊密結合,還要適應提高辦學水平的要求,面向以新興產業為代表的高端產業和傳統產業。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轉移。” 吳學敏表示,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所有專業均對接江蘇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60%以上專業對接江蘇“十四五”戰略新興產業。
高等教育中的普通教育和職業融合仍有更廣泛的發展空間。 除了設置本科層次的職業學校外,《職業教育法》還在普通高等學校設置本科職業教育專業和專科學校設置本科職業教育專業兩個方面預留了探索空間——級職業學校。
學生的培訓也將被整合。 職業教育法規定,國家建立健全各級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學分、資格等學習成果的認證、積累和轉換機制,推動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建設,促進職業教育國家信用銀行建設。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學習成果融合、互認。
職業教育是否需要研究生學位?
本科職業教育有明確的法律依據,研究生職業教育也有空間。
《職業教育法》規定,高等職業學校教育由高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等學校實施專科、本科及以上學歷。
直到第三次審查,修改稿才將“本科以上學歷”納入其中。
“我們不僅要培養通用技能人才,還要培養高技能人才,為什么不能允許研究生層次培養少量高技能人才呢?”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周鴻宇在2021年12月分組二次審議草案時表示。
事實上,國內一些大學目前正在培養研究生水平的職業教育教師和研究人員。 據介紹,目前,我國已有40多所高校舉辦了碩士層次的職業教育師資培訓留學之路,尚無博士層次的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學院。
關于是否設立研究生層次職業教育的一個爭議在于,這會造成職業教育追求更高學歷的錯覺,強化唯學歷文化。
周宏宇也認為,確實沒有必要把研究生的比例定得太高。 根據職業教育的定位、目標和特點,從國際比較來看,研究生比例一般為3%-5%,本科生比例一般為15%。 -25%,大專、中專比例一般為65%-70%。
“有些工種可能只有本科培養,但仍存在不足。因此,建議延伸到專科、本科甚至專業碩士層次,真正實現高層次、高層次職業技能人才的培養和培養。”更好發揮不同類型學校的優勢和作用,發揮職業教育的作用和貢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孫啟新在4月18日的集體審議中說。
職業教育中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融合、融合已在法律層面得到明確,一些配套措施有待進一步完善。
例如,《職業教育法》新增一條規定:接受過高等職業學校教育,學歷水平達到國家規定的學位標準的,可以依法申請相應學位。
有專家指出,授予學位的類型和授予學位需要符合的標準有待進一步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