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4-23 21:15:58作者:佚名
你在美國菜單上看到的價格乍一看可能比歐洲便宜,但你可能需要加稅,在結賬時還要加上 10-20% 的小費。
歐洲沒有“強制”給小費的習慣。 即使你不留一分錢,也不會受到側目有求必應的意思,下次你仍然可以走進這家餐廳。 歐洲人會留下50美分(如果你只喝一杯咖啡并且有零錢),或者1-2歐元。 5歐元算是比較大的小費了。 為了加強團隊合作精神,很多餐廳都會創(chuàng)建集體小費,并平均分配。 你會看到很多結賬區(qū)域都有一個容器,里面裝著顧客結賬時給出的小費。 它們不是為某個服務員指定的。 這筆資金被視為每個人的獎金。
但請避免給紅色硬幣(分)(下圖中的那種),這會讓服務員感到不尊重。 毫不夸張地說,連歐洲的乞丐有時也不要紅幣。 因為他不能拿著紅幣去自動售貨機買飲料,非常不方便。 有些銀行每年都會無恥地向公眾免費召回紅幣。
美國的情況有所不同。 許多服務員的基本工資很低,這意味著他們必須依靠小費生存。 歐洲則不然。 即使你在餐廳工作,只要你是正式員工,你的工資、醫(yī)療保險、養(yǎng)老福利都不會比白領差。 小費是錦上添花有求必應的意思,但不是生存的必需品。
對于消費者來說,當然各有利弊。 在歐洲英語作文,你可能感受不到美國服務員熱情主動的服務精神。 他非常渴望回應每一個請求。 最后,你能好意思只給一點零錢嗎? 在歐洲,基本上如果你問你的食物怎么樣,他就會消失。 歐洲服務員不會在您用餐時頻繁出現以凸顯他們的存在。 他們想做什么,對嗎?
我在美國的時候并不反對給小費,因為大部分服務員都非常敬業(yè)、細心,很高興為您服務。 然而紐約唐人街的一個情況讓我覺得這個規(guī)則被打破了。 我一個人,只點了一份小籠包和一碗面。 我不記得總價,但我只是四舍五入并支付了全部費用。 我覺得還好,因為除了廚房廚師給我送飯之外,沒有任何服務或互動。 到了結帳的時候,那位中國女士(大概不是亞洲人,但中文很流利)“告訴”我這里的小費總是從 15% 開始。 這種感覺讓人很不舒服。 畢竟,小費不是餐費的一部分,也不是強制性支出。 另外,小費的多少取決于顧客對服務人員態(tài)度的滿意度。 我當時堅決不給。 我不住在紐約,所以不管你喜歡與否,你都可以照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