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4-17 21:12:23作者:佚名
澳大利亞是一片神奇的大陸。 17世紀之前,東西方都把它視為傳說中的“未知的南方大陸”——沒有人確定它是否存在,當然關心它的人也不多。
我們這篇文章要講的是澳大利亞被歐洲人發現的歷史,一段神奇的歷史。
(澳大利亞)
西班牙人:我試過了,但沒找到。
(教皇亞歷山大六世)
也就是說,16世紀的葡萄牙是當時公認的海上強國,生意遍及世界各地。 另一個海上強國西班牙也想搶生意,所以他們之間發生了很多沖突。 1493年,教皇亞歷山大六世建議兩國停止鬧事,并決定劃分領土進行商業。
于是,亞歷山大六世指著地圖揮手:子午線以東的一切都屬于葡萄牙澳大利亞歷史,子午線以西的一切都屬于西班牙。 別再惹麻煩了! (后來又進行了調整和修改。)
所以,大家都很滿意。 事實上,葡萄牙人還是占了便宜。 畢竟去東南亞做香料生意,直接沿著非洲西海岸走就可以了。 西班牙的那一半,即美洲的新世界,還不富裕。
不久之后,麥哲倫帶領他的人民從歐洲西行,繞過美洲,進入太平洋,到達了傳說中的摩鹿加群島和香料群島。 當時這里是葡萄牙人的領土,但西班牙人來了,他們絕對不會就這樣回家!
于是,雙方爭論不休,都想壟斷這個好地方,賺大錢。 雙方對當時位于南方不遠的澳大利亞一無所知,更沒有探索的想法。 畢竟香料群島已經超級賺錢了,誰愿意到處亂跑呢?
最終,葡萄牙與西班牙握手言和。 葡萄牙給了西班牙一筆錢,并獲得了香料群島的管轄權。 至于西班牙人,他們拿了錢就回到了美國。
(麥哲倫的艦隊尋找香料群島)
然而留學之路,西班牙人并沒有忘記“傳說中的南大陸”。 雖然他們不知道它是否存在,但既然都在美國,不妨出去尋找一下。 反正當時的規則就是:誰找到了這個地方,誰就擁有它。
因此,西班牙在美洲的總督經常派人出去尋找新的領地,并沒有刻意尋找澳大利亞。 他們只是去哪里就去哪里。 1567年,一位名叫阿爾瓦羅的人率領探險隊發現了新幾內亞以東的所羅門群島。
如果你看看地球儀,你就會知道西班牙人橫渡整個太平洋,直指葡萄牙香料群島——這并不是為了尋找澳大利亞,西班牙人想要尋找另一個香料產地。
這一次,我們離澳大利亞已經很近了。 所羅門群島再往西是新幾內亞,新幾內亞以南是澳大利亞。 然而,當1595年一位名叫阿爾瓦羅的探險家帶領他的團隊進行另一次探險時,他竟然忘記了所羅門群島在哪里……
接力棒被交給了一位名叫佩德羅的西班牙航海家。 他也堅信,所羅門群島附近一定有一片廣闊的南方大陸,他一定要找到它! 國王腓力三世覺得這個年輕人非常理想,于是賜給他三艘船,并請他擔任總司令,負責搜尋船只。 結果佩德羅太壞了,手下人叛變,他被趕回家了……
事實上,西班牙人并不是很想找到這片南部大陸。 畢竟,他們只是想在美國做生意。 他們怎么會有那么多時間去做其他事情呢?
荷蘭人:我正忙著賺錢呢。 我對這個地方不感興趣。
(海上車夫)
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對澳大利亞沒什么興趣,但荷蘭人呢?
由于宗教改革引起的斗爭,荷蘭和西班牙之間的關系非常糟糕。 荷蘭人因為實力不濟,被長期打趴在地上。 很快,荷蘭開始反抗。 畢竟他們曾經是歐洲航運界的領軍人物,專門將貨物從里斯本運輸到歐洲并出售來賺取利潤。
荷蘭人慢慢攢了錢,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水手。 西班牙一看,哎呀,我去,荷蘭人還混起來是吧? 那不行,不能再讓他們賺錢了。 因此,1584年,腓力二世在控制葡萄牙期間,直接禁止荷蘭船只進入里斯本。
荷蘭人一時間愣住了。 這一舉動太殘忍了,以至于毀掉了人們的財富。 于是,雙方打了起來。 裝備精良的荷蘭人擊敗了西班牙人。 然而他轉身離開,只留下一句話:我不會去里斯本取丟失的物品,我會直接去東方采購貨物!
荷蘭有很多優秀的水手,他們很快就來到了香料群島,并在這里愉快地經商。 1598年,荷蘭人在爪哇建立了七家東方貿易公司,大批武裝商船來來往往,絲毫不懼葡萄牙和西班牙。
荷蘭人喜歡冒險。 除了賺錢之外,他們還去旅游、畫地圖等等。 然后,他們來到了澳大利亞附近。
1606年初,一艘荷蘭船只來到新幾內亞和澳大利亞之間的托雷斯海峽,想要補充補給。 結果,居住在附近的土著人非常勇敢,三擊殺死了9名船員,五除二,荷蘭人無奈逃走。 同年3月,威廉·揚松指揮的“杜伊夫根”號再次來到這里,在約克角半島登陸,并扎營休息——這是有記錄的歐洲人首次登陸澳大利亞。
(毛利語)
十年后澳大利亞歷史,另一位名叫德克·哈托格的荷蘭船長在澳大利亞最西端的鯊魚灣登陸,并在那里豎起了一塊金屬牌子,上面寫著:“1616年10月25日,安達特種船從阿姆斯特丹來到這里,出發前往班塔姆島。 1616 年 10 月 27 日。“在海岸徘徊后,哈托格船長離開了……
28年后,荷蘭船長阿貝爾·塔斯曼再次來到新西蘭南部島嶼。 他在日記中寫道:“這是我們發現的第二塊大陸,看起來是一塊不錯的大陸……”
但事實上,幾十年來,荷蘭商船多次到達澳大利亞海岸,但他們對此并沒有表現出任何興趣。
因為對于大多數荷蘭人來說,香料生意已經賺了很多錢,那他們為什么還要四處奔波呢? 派遣艦隊出去還是浪費錢。
澳大利亞長期以來遠離香料貿易。 除了偶爾的探險之外,凡是登陸這片大陸的人,都遭遇過沉船事故,被強風吹走……
英國人:這么大一塊地你不想要嗎?
(威廉·丹皮爾)
富裕的荷蘭人民,即使插上旗幟,也無意占領這片鳥不拉屎的土地。
這時,英國人溜達了過來。 1688年,一位名叫威廉·丹皮爾的英國海盜頭目在“逃亡”過程中來到了澳大利亞附近的梅爾維爾島,這引起了他對這片大陸的興趣。 十年后,他再次起航,抵達澳大利亞西海岸的鯊魚灣。 丹皮爾寫道:“除了探索的樂趣之外,新荷蘭海岸對我沒有任何吸引力。此外,地球上最貧瘠的地方也必須探索。”
是的,雖然荷蘭人不喜歡這個地方,但當時人們仍然稱這片大陸為“新荷蘭”。
威廉·丹皮爾在澳大利亞西海岸閑逛了四個月,徹底失望了——這個地方到底有什么? 浪費時間。
葡萄牙人沒興趣,西班牙人沒找到,荷蘭人惡心,現在輪到英國人了,他們也惡心……
(庫克船長登陸新南威爾士州)
這種厭惡意味著,七十多年來,全世界都在忙碌,卻沒有人關注澳大利亞。 直到1770年,英國人詹姆斯·庫克才再次來到澳大利亞。 這一次,他從東海岸登陸。
1770年4月30日,詹姆斯·庫克船長終于踏上了澳大利亞博特尼灣。 確實比西海岸好看多了。 至少里面長滿了各種植物,看上去還算是一個可以住人的地方。 正因為如此,詹姆斯·庫克在他的冒險書中將澳大利亞描述為一個“充滿活力”的地方……
不過,英國人并不把澳大利亞視為天堂,還是有些不喜歡。 于是,幾年后,英國人果斷決定,將澳大利亞作為罪犯新的流放地,將其變成“天然監獄”。
好了,到這里,澳大利亞發現的歷史就差不多完成了。 接下來就是澳大利亞殖民者的生活了。 我們分別來說一下。 總之,一開始,澳大利亞真的是一個“見者皆不喜歡”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