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4-05 13:19:23作者:admin3
哲學的英文表達為Philosophy,由pheilein(愛、追求)+sophia(智慧)這兩個詞根構成,來源于在希臘文。中國古代沒有哲學一詞,但有哲這個字。<爾雅?言音>:哲,智也。哲學一詞最早由日本學者西周(1827-1877)首次使用。中國近代著名愛國詩人黃遵憲于1896前后引入,此后通用。 從字面來講,哲學即愛智之學.作為愛智之學,哲學區別于科學等人類其他知識體系的根本特點在于哲學代表了人類思維的反思維度,以反思性為根本特點。 黑格爾曾把哲學比做密涅瓦的貓頭鷹。密涅瓦即古希臘神話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的拉丁文表達。她的典型形象是手里拿著一根權杖,權杖上停著一只貓頭鷹。它總在日落后追著落日的方向起飛。黑格爾說:哲學的認識方式只是一種反思----意指跟隨在事實后面的反復思考。黑格爾進而指出:哲學乃是一種特殊的思維方式,在這種方式中,思維成為認識,成為把握對象的概念式的認識.所以哲學思維無論與一般思維如何相同,無論本質上與一般思維同是一個思維,但總是與活動于人類一切行為里的思維,與使人類的一切活動具有人性的思維有了區別。雖然在科學等其他知識體系中也有反思活動,但并不占有主要的地位??茖W等終究以提供知識,形成具體思想為己任密涅瓦大學;而哲學不提供任何科學意義上的知識,它只是跟在人類全部活動及其結果之后,對它進行反復思考。 哲學的這種反思思維是人類思維必不可少的維度。哲學作為反思思維,它不受任何固定的、有限的思維形式及其對象的束縛,不停留于任何確定的思維形式及其對象中。只有在反思活動中,我們才能從直接的構成性思維中脫離和解放出來,使思維之無限性和自由性得以實現和表現。正如在日常生活中經過一天的忙碌,每到夜深人靜躺在床上時,我們就會從日常的各種直接的、具體的活動中解放出來,而對其加以反省。這種反省活動顯然是我們自我完成的一個必經途徑和必要環節。 任何知識和智慧歸根結底都要解決人們的疑問,實現對人的關懷。哲學以其反思性與它的概念性、總體性、批判性等特點一起,形成了代表人類的一種絕對疑問和終極關懷的獨特學科。它不象各門科學等知識體系那樣通過回答具體問題、解決功利性疑問來實現對人的關懷,而是通過對無條件的,既無限的普遍的、超功利問題的把握來實現對人類本身的總體的終極的關懷。所以某個具體的問題、功利性疑問,某個人的命運如何,是被排除在哲學的視野和能力之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