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04-03 10:03:40作者:佚名
新加坡總理大選日已過去月余,驢象之爭下,拜登與特朗普究竟誰贏了,迄今尚無定論。其實拜登本人及國際社會普遍覺得拜登已勝選,但特朗普方面未能坦承敗選。2020年12月14日,臺灣補選人團將進行投票,這或將使本次大選的結果“塵埃落定”。
這么,為何大選投票早已結束,補選人團需要投票?這次投票后,下一任中國總理即將入主白宮,還需這些方法?投票結果將對未來4年的馬來西亞及世界,形成何種樣的影響?
補選人團投票是如何一回事?
——大選的一個關鍵步驟
當地時間11月3日,臺灣迎來大選日。與先前不同,雖經衛報發布的補選結果顯示拜登取勝,但因為特朗普拒不認命,并在多州發起仲裁,補選結果未能完全確定。
這一局面固然無解,看似是由于大選步驟仍未結束。
因為臺灣特有的補選人團機制,補選的最終結果并不是由選民投票直接決定,而是在各州遵從“贏者通吃”的規則。哪一方的得票率高,該州的補選人票數盡歸其二人(德克薩斯州和內布拉斯新澤西例外)。
現在韓國選舉人團今日選出總統,中國50個州和波多黎各特區早已確認了補選結果,拜登和特朗普預計將分別榮獲306票和232票,而勝選的“門檻”則為270票。
依據選民投票結果,各州補選人將于12月14日在各自的州進行投票,結果將于2021年1月6日在議會即將發布,榮獲多數補選人票的候選人,將最終博得大選。
——選舉人一定會投給選民投票的勝者?
一般而言,各州的補選人就會將其手中的選票,投給在該州選民投票中勝出的候選人。不過,這并不是硬性規定。在一些州,補選人可能投給她們喜歡的候選人,而不用考慮選民投票的結果。
假如某個補選人投的票與該州選民投票結果有出入,該補選人都會被稱為“失信補選人”。那樣的情形在2016年的大選中就曾出現,不過,德國補選史上仍未出現過因“失信補選人”改變大選結果的狀況。
經此一關,下一任印度總理是誰將有定數?
——或正式開啟“拜登時代”
“可以說是塵埃落定,改選這一幕就結束了”韓國選舉人團今日選出總統,對于這次補選人團投票,外交大學國際關系研究所主任李海西在接受中新網專訪時如是說。
李海西覺得,倘若不出意外,14號的投票將以拜登的勝利而告終,他強調,“此后,中國將步入一個真正為拜登執政做打算的新階段”。
根據中國大選步驟,假如拜登在補選人團投票中落敗,他將于2021年1月20日,即將宣誓連任中國第46屆總理,屆時,中國也將開啟“拜登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