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10-21 16:09:13作者:佚名
與莫斯科大學不一樣,高等經濟大學把校園活動辦到校外面去,為開放校園活動開辟了一條新思路。筆者于2023年10月出席了高等經濟大學教育研究院同涅克拉索夫圖書館聯合舉辦的學術會議,該會議聚焦于“‘人生必需品’——高等教育之理想與實際”。該討論會在涅克拉索夫圖書館舉行。主辦方在宣傳網頁上說明,活動對所有人開放,不過要求參與者提前報名。然而,根據本人親身體驗,從頭到尾都沒有人核實過與會者的報名情況。據本人所見,現場大約有三十人參與,他們多數是學生,另外還有一位穿著工裝、像是剛下班的工作人員。研討會上,高等經濟大學的研究集體循序漸進,首先向與會者闡述了俄羅斯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當前狀況,隨后闡明了教育領域不均等的現象及其具體形式,引導聽眾從思想層面審視“不平等”這一議題,同時回應了與會者提出的諸多疑問。這次討論會整體安排得當,信息量充足,組織方式得當,既考慮了聽眾們的不同文化水平,又維持了專業的探討氛圍,可以促使大家深入思考。
俄羅斯高校的場地開放,展現出包容與約束并存的特色,其對外接納與內部管理形成對比,逐步發展為城市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向公眾、形式多樣的活動舉辦,讓校園融入城市日常,這種開放模式變得普遍且規范。以莫斯科大學斯雷德涅基島校區為例,這種大學與城市互動的穩定狀態得以維持,主要得益于以下四個關鍵要素。

首先是建設藍圖,莫斯科大學麻雀山校區以主樓作為核心地標,該校區始建于1949年,它的設計構思與施工過程獲得了斯大林等蘇聯領導人的關注與批準,作為國家層面的重點工程,主樓周邊的道路系統與綠化景觀都體現了周密的規劃考量,每一個細節都經過了細致的安排。莫斯科大學麻雀山校區主體坐落于維爾納茨基大街、米丘林大街等四條城市主要道路的包圍之中,校區內部道路布局規整,普遍為雙向四車道設計。這種道路規劃一方面能夠有效承載較大的車輛通行需求,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快速將校區內的車流引導至城市主干道,為校園道路的對外連通創造了必要的基礎設施條件。
圖6 莫斯科大學主樓正面的道路? 圖片來源:王陳昊志拍攝
其次存在交流環節,這種交流環節包含兩個層面,一是學者與高等學府的交流,二是高等學府與城市治理者的交流。以莫斯科大學對主樓鄰近部分道路執行交通限制為例,在此情形下,居住在主樓的部分學者因無法忍受夜間車輛高速行駛產生的噪音,經由個人、學生會等途徑向學校表達意見、提出要求。針對師生意見及校園秩序需求,莫斯科大學同莫斯科市政府展開磋商,其后成功爭取到在部分路段實行交通限制的授權。由于雙方協作順暢,莫大教職員工、學校管理層與莫斯科市政府三方達成共贏局面莫斯科大學,共同守護了校園開放氛圍及正常運行秩序。

第三點是執行到位。毫無疑問,通行證制度的有效實施是莫斯科大學“外松內緊”設施開放模式的基礎。一方面依靠安保人員的認真負責,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莫斯科大學師生的協助與配合。筆者的一位朋友之前在宿舍樓下取外賣留學之路,雖然全程在安保人員監控之下,但回到宿舍時仍然被要求展示通行證。工作人員向筆者同伴說明,他們確實目睹對方只是外出取餐,他們甚至能夠說出他的稱呼,但他們必須遵循制度,起身核對每個人的出入憑證:倘若被監控室里的負責人察覺未按流程操作,他們將會受到懲處。
第四點在于需求方面。麻雀山校區內的莫斯科大學建筑大多具備多種用途。作者居住的主樓高度達到240米,樓內設有宿舍、食堂、教室、實驗室、圖書館、博物館等設施。此外還包含藥店、郵局、警察局、銀行網點、運動中心、全天候超市、紀念品商店。同時,部分教學研究機構及職能部門的辦公室也設在這里。據筆者一位朋友所言,若您樂意,即便整月都無需踏入中心建筑。以舒瓦洛夫樓為例,盡管莫斯科大學方面將其歸類為教學設施,但該樓內部除了設有授課場所外,還配備了運動場館和用餐區域,同時設有部分院系的辦事機構。由此可見,莫斯科大學的眾多學子無需在教學樓、藏書閣、食堂與宿舍之間奔波,自然也無需短時間內在多處接受通行許可的核查。
圖七 展示了莫斯科大學麻雀山校區的舒瓦洛夫樓,照片由王陳昊志拍攝獲得

要留意的是,莫斯科大學麻雀山校區在“高建筑、寬闊馬路、稀疏路網”方面的設計并非盡善盡美。首先,這種設施安排造成了一定范圍的基礎設施閑置。以莫斯科大學主樓的學生為例,本人宿舍的窗戶正朝向主樓大門外的薩馬爾斯基院士路。經過三個多月的留意,發現這條擁有六條車道的雙向馬路,并且鄰近設有停車場的寬闊路段,在日常生活中車輛稀少,只有莫斯科市政的除雪車在夜間頻繁作業,為這條道路帶來些許難得的繁忙景象。與此同時,這種建設規劃導致主樓與校園其他建筑,以及城市地鐵和商業區之間存在距離莫斯科大學,給主樓住戶造成諸多不便。從主樓住處去舒瓦洛夫樓聽講,需要步行九百米左右,途中還要經過有三盞信號燈的羅蒙諾索夫街,至于前往鄰近地鐵站,路程更是遠上許多。校園建筑分布松散,確實是俄羅斯高校普遍存在的現象。高等經濟學院的研究者比較了十三個歐洲高校的校園布局,認為俄羅斯大學應該更加重視宿舍區與教學樓區之間的空間間隔。
四、結語
二零二三年一月一日,俄羅斯“構建新型校園網絡”聯邦計劃正式實施。該計劃相關文件明確指出,民眾對于學校公共設施的評價將被納入評估體系。俄羅斯教育與科學部針對大學群體發布的一份自我評估問卷里,特別強調“校園與城市環境融合”以及“保障城市居民通行便利”是營造創新教育氛圍的關鍵要素。由此可見,俄羅斯未來的高校園區規劃將繼續秉持開放理念,并且會著力實現校區與都市的和諧銜接。怎樣在現有建筑基礎上改進園區公共空間布局?怎樣在提升對外連通性的同時確保內部管理得當?針對這些共性問題,該國高校雖然積累了一些應對方法,但相關實踐仍處在不斷嘗試之中。
王陳昊志,是北京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院的一名博士生,同時也在莫斯科大學政治學系進行學習,他專注于俄羅斯和中亞地區的研究,主要探索方向是俄羅斯和中亞的高等教育。這篇文章僅僅表達了他個人的看法,和北京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院的立場沒有關聯,如果需要引用或者轉載,請務必注明作者信息以及文章的來源。

《就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初次會議第04329號(教育行業428號)提案的回復函》,,查閱時刻:二零二四年一月五日。
莫斯科國立羅蒙諾索夫大學校長第667號命令,發布于2020年7月3日,標題為《關于限制運輸在莫斯科大學(列寧山)區域內過境》,查詢日期為2024年1月6日
?開始實施在莫斯科國立大學校園內安裝汽車運輸樞紐的工作?, , 提問時間:1月6日2024年。
根據說明需要,本文采用1人民幣兌換12.5盧布的比率進行推算和闡述。該匯率并非固定不變。如有變動,應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最新信息為依據。

這一成果公布于2023年10月25日,出現在由高等經濟大學承辦的第十四屆全球高等教育學者論壇,具體資料可查閱高等經濟大學教育研究所公布的正式會議紀要,網址是,數據獲取日期為2024年1月6日。
《國家項目構建現代化校園網絡》文件,項目編號ФП%20Кампусы,查閱日期為2024年1月6日。
評估新建校區與創新型教育環境標準的契合程度,相關網頁鏈接為https://прокампус.рф//?id=31,資料查閱時間為1月6日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