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10-07 20:08:55作者:佚名
近日,美國算是亂成一鍋粥了。
美國聯邦政府關門、美國各州忙著重新劃地盤...
搞這么多陣仗,美國是要鬧哪樣?
像加州、德州、密蘇里州這幾個地方,都在重新劃分國會選區。
可能有人會問,劃分個選區而已,至于這么興師動眾嗎?
說白了,就是共和黨和民主黨在為明年的國會中期選舉鋪路。
這兩黨誰都想多占幾個眾議院的席位。
美國聯邦眾議院一共435個席位,這是按各州人口比例分的。
誰拿到218個席位,誰就能控制眾議院。

現在共和黨手里就219個席位,只比過線多1個。
民主黨只要再拿3個,就能把控制權搶過去。
如果共和黨失去眾議院,特朗普隨后想推動哪些法案就會變得十分困難,因為涉及稅收的法案必須由眾議院首先提出。
要是民主黨掌權,特朗普想調稅收門都沒有;
極其重要的一點在于,國會下院具備指控國家元首的職能,特朗普在此前已經遭遇過兩次此類行為。
要是民主黨再掌權,保不齊還得再來一次。
所以共和黨急著改選區,就是想多攢點安全感。
德州是共和黨的基本盤,人口排第二,有38個眾議院席位。
特朗普早在7月份就呼吁德克薩斯州重新劃分選區,意圖非常清楚,目的是增加五個議席。

德州共和黨也挺給力,7月底就想開特別會議推進。
結果民主黨議員耍了個小聰明,集體跑路。
只要人數不夠,會議就開不了。
這事件持續了五十多天,最終德州司法部門負責人表態要追究責任,民主派代表人士才重新露面,共和派總算完成了選區劃分工作。
這邊共和黨剛搞定,民主黨就在加州反擊了。
加州人口最多,眾議院席位也最多。
8月21日民主黨也制定了自身的選區劃分新方案,同樣能夠額外獲得五個議席。
其實按規矩,美國選區每十年跟著人口普查調整一次。
2020年剛調過,現在兩黨這么折騰,明顯是打破慣例了。

但人家走了州里的立法程序,就算合法。
然而,兩黨競相調整選區劃分,其實質是將國家選舉體系當作了黨派博弈的器具。
尋常民眾的權益反而被忽視,此事無論怎樣審視都顯得主次不分。
改個選區咋就能影響選舉
或許有些人至今仍不清楚,僅僅是畫幾道界線,調整一下區域劃分,又怎能影響選舉的最終走向?
這就得說說美國的選舉制度了,它用的是贏家通吃的單一選區制。
一個選區僅能決出一名代表,即便你僅比競爭者多一票,這個位置也屬于你。
因此調整選區的核心,在于將本黨派的擁護者進行精妙安排,確保每個區域都能略微領先。
將對手的擁護者聚集在少數幾個區域,放棄那些席位,使對手的選票白費。

這種操作還有個專門的名字叫杰利蠑螈,早在1812年就有了。
那會兒杰利身為州長官,民主黨頭面人物,為了競選成功,把選區畫得如同奇形怪狀的東西。
雖然挨了罵,但確實幫民主黨控制了州參議院。
如今這種手段更加精明,譬如對手擁有兩位人氣很高的候選人,就將他們的選區合并,促使他們相互傾軋;
如果某個競爭者在當地居民中聲望很高,就要將他的居住地與社區分開美國選舉最新進展,這樣他就無法獲得來自家鄉的選票。
有時甚至以維護少數民族利益為借口,將少數民族選民聚集一處美國選舉最新進展,從而損失一個議席。
或許有人會疑惑,為何類似英國、澳大利亞這樣的單一選區制國家,問題卻沒那么突出?
其實不是他們不想,是真沒這條件。
選舉區域必須準確把握選民意向、投票行為這類信息,否則極易弄反方向。

比如算著能贏51%,結果只拿到49%,反而給對手送了席位。
美國社會學領域的研究實力一直很強,多年的選民資料收集得非常完備,信息也極為詳盡。
就連普通大眾借助人工智能也能設計出像樣的區域劃分圖,這種條件是其他國家難以企及的。
但是要說起,即便政見對立者對劃分區域設計得再精明,其核心還是依據法規暗中進行操作。
看似沒打破制度,實則是把選舉變成了黨派博弈的游戲。
普通選民的意愿被這些操作稀釋,最后選出來的代表,
到底是為選民服務,還是為黨派服務,就不好說了。
這種只顧著座位而罔顧民眾意愿的做法,持續下去只會加劇美國的政治分歧,導致其內部矛盾不斷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