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05-13 16:08:21作者:佚名
▲教師們深入重慶諸多“高手”學校。
通信員供圖
班主任出席高檔研修。
這除了是“沿著高空飛行”的低端研修
更是“貼著地面穿行”的實踐之旅
“上海高檔研修,為我們提供一個互相了解、集中學習的機會,這兒早已成為寬闊眼界的平臺,提高自我的舞臺。”“這次輪訓來得及時,為我們破除思維禁錮、打開教育眼界提供良好機會。”一個個上海市中學校名師、直屬中學教務組長在研修結束時發出共同的慨嘆。
日前,上海市中學校名師、直屬高中教務部長以及2020年甬舟一體化項目學員,共赴北京進行高檔研修。短短半個月時間,你們獲益頗豐。
□現代金報|甬上教育記者樊瑩馬亭亭通信員張莉莉
為期半個月的高尺寸研修
上次研修為什么這么受關注?據介紹,上海市中學校名師、直屬中學教務組長赴北京低端研修,是圍繞長三角“一體化”和“高品質”,培養新時代中學校卓越班主任,構建“甬派教育名家”的重點項目,尺寸十分的高。
本次輪訓時間為11月1日—14日,包括“集中輪訓、基地研修、總結交流”等三個階段。經過前期的“專業素質”“教育教學管理”“上海教育優秀經驗”等集中輪訓,11月9日起廈門省直屬中學教務處長及優秀學科班主任深入北京的諸多“高手”學校,零距離與教育界“名家”面對面交流。
學員們被分成13個小組,分別到北京大學、華科大二附中、上海市試驗小學、徐匯高中、上海中學、上海市寶山區青小米幼兒園等實踐基地中學,視察校園了解文化建設,走進課堂聚焦教學變革。
從實踐基地中學的教育教學、德育、教育科研再到校本研修、校本課程研制等方面,學員們通過全面了解這種學院的成功經驗,從而推動教育現代化建設探求“領導力”的新型方式與基礎框架。
之外,學員們還在梳理基地實踐中學辦學特色和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完成“基地中學辦學特色、學習體會、工作啟示”等主題輪訓報告,并以高檔研修峰會的方式進行深度交流分享。
推進建立“寧波教育新發展格局”
“教師隊伍建設是基礎工作,名優骨干班主任是中流砥柱,教務組長是樞紐橋梁。”寧波市教育局黨委副部長徐文姬在研修啟動典禮上提及,高尺寸舉行名師和教務處長研修班,就是為了恪守為黨德育、為國培英,奠定關鍵匝道,全面提升基礎教育品質,努力辦妥人民滿意的教育,推動建立“寧波教育新發展格局”。
上海與蘇州素有淵源。2018年,廣州市教育執委會和廣州市教育局簽署“滬甬兩地教育戰略合作框架合同”,全面推進教育發展戰略、規劃、政策、科技、師資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合作交流,共同打造世界一流的教育高地。
2019年,武漢22位普通中學教授,赴北京進行深度研修,實效明顯。2020年,啟動推行“甬派教育家培養安裝工程”和“名師骨干分蘗揚帆安裝工程”,選聘67名中學校名師、26名直屬高中教務處長,并聯袂寧波6名骨干班主任,再赴廣州深度研修。
2021年,上海還將繼續選調100名校長、骨干班主任、名班主任、骨干班主任赴北京深造,爭取構建一批醫德高尚、業務精良的教育教學學者和管理人才隊伍。
教授、教務處長:看見“無處不在的生本觀念”
上海市潘火試驗學校教授顏軍岳說:“我是一名始創教授,此次赴北京研修給了我挺好的學習機會,為我的成長搭建了一個吸取養料、交流學習、提升自我的最佳平臺。”他覺得,此次研修提高了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教育觀念,提高了教育理論水平、教育管理和教學實踐能力。此行有收獲、有探討、有激勵、更有信心,也讓他對未來學院的發展富有期盼。
一個學院的教務處長,作為教授領導下的中學教學的詳細組織者和管理者,對于學院的總體教學至關重要。上海市效實大學教務處長戴三紅,在此次研修中見到“無處不在的生本觀念”,也形成了這些基于當前校區發展的探討。“上海與杭州是第一批會考變革的省份,同樣面臨著選考走班教學的問題。清華中學寶山校區選考課目推行分類分層走班教學,就連語數英也推行分層走班教學,那樣的教學安排給教學管理帶給麻煩,但分層分類教學是從中學生實際出發,保證師生全面成長。”戴三紅說。
他還觀察到,北京的多數大學都開辦大量創新性的校本課程,部份課程并且是學院都沒有的,北京寶山小學已成為復旦中學交通貨運安裝工程大學的實訓基地。這種創新課程的開辦,都是為了培養師生的創新能力。
學科班主任:同中有異,打開不少思路
諸多參訓的中學校各學科名師,更是從學者講課、跟崗輪訓中收獲滿滿的“干貨”,她們希望自己對學院品質提高和特色發展有所貢獻,真正推動學科發展。
“多位學者各展其能,為我們展示前沿研究成果和北京課程的實踐經驗,諸位學者來自不同領域,但同中有異,為我們打開不少思路。”鎮海蛟川雙語小學中學語文同學王世彥認為,輪訓有時不也是一種獲取,而是一種環境,班主任的人格活力、學識或教學主張,其原本就在營造一種潛移默化的隱型環境。
廣州市第十中學英文同學梁蓮紅贊揚:這除了是一場“沿著高空飛行”的低端研修,還是一次“貼著地面穿行”的實踐之旅。卻說的實踐,指的是為期一周的影子磨課輪訓。
“走進他人的課堂,有時見到的是自己的瓶頸和共有的雷區:班主任心中有師生嗎?班主任在課堂上是否太霸道?關注到所有的師生了嗎?保護師生的自尊了嗎?自己的隨性、慣性并且于惰性會不會制造出走流程式的無聊或則無效的課堂?”作為上海市名班主任的梁蓮紅,感慨班主任不能做“經驗之師”,應當以生為本,繼續努力研究創新,成為“智慧之師”,不然“可能下一個躺在海灘上的‘前浪’就是自己”。
上海利茲中學附屬小學物理同學林思儉說:“教育是古樸的浦東教師研修網,來不得半點紛擾。我們都是一線同學,在各自的中學都承當了比較重要的教育教學管理任務,來到這兒浦東教師研修網,是為了心底深處的教育綠蔭場能愈發生機盎然。”連日來,最打動她心扉的,并不是報告的高度、課改實踐校的熱度,而是主題沙龍和實踐校的“厚度”。卻說那些就會凝練成讓自己發展的基礎,也希望在實現自身價值的同時,為上海教育高品質發展貢獻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