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12-19 21:02:24作者:佚名
聲明中,H&M先是假惺惺地秀了一波社會責任感和正義感。
表明H&M嚴格禁止在供應鏈中,使用任何類型的強迫勞動。
然后,話鋒一轉,提到在世界著名的棉產地——中國新疆,存在所謂“強迫少數民族勞動和宗教歧視”的問題。
最后,它羞答答的亮出了狼子野心:
絕不與新疆的任何服裝制造工廠合作,也不從該地區采購產品/原材料。
這就意味著,作為一家遍布全球的快消服裝品牌,H&M任何商品都不會再用新疆棉花。
這里,有個常識要科普一下:
作為全球最大棉花消費國、第二大棉花生產國,中國棉花產量占全世界22.4%,新疆棉花產量占國內生產總值的87%。
H&M這個聲明,看似在抵制新疆棉花,實則在抵制中國棉紡業。
所以,這個聲明傳遍全網后,中國網友不答應:
外國人的傲慢,真是無恥至極!
央視主播也怒評:
一邊想在中國賺錢,一邊拿著徹頭徹尾的謊言,來攻擊中國。
這樣的丑陋,也許正合了這家品牌的字母縮寫:
荒謬!
H&M到底荒謬不荒謬?
新疆人民自己說了算!
新疆棉農聽說H&M抵制新疆棉花的原因,是因為強迫勞動,迷惑又震怒:
啥叫強迫勞動?
這個詞,應該是源于你們歐美國家不光彩的歷史吧。
“我們種自己的地,收自己的棉花,掙自己的錢,這怎么叫強迫勞動呢?這明明是開心致富的主動勞動啊。”
新疆棉農說。
新疆棉農發聲
這位叫米吉提·依米提的棉農,還說:
新疆棉農不僅不強迫自己勞動,也不強迫別人勞動。
早些年,機械化作業沒有現在這么發達時,每到搶收棉花的季節,他都會花錢雇從河南、四川來的富余勞動力,幫忙一起收棉花。
包吃包住,一倆月給每個人開一兩萬的工資,薪資非常豐厚。
但這兩年,去新疆收棉花的人越來越少了。
為什么?
因為,新疆棉花,從播種到采收,都是高度機械化了,節約了成本,提高了產量。
以2020年為例,北疆95%的棉花,都是機器采摘的。
強迫勞動?
這個罪名,簡直不要太過時!
新疆人民不答應,中國人民都不答應!
至于歧視少數民族,更是無稽之談。
在我們國家,包括維吾爾族在內的各少數民族,不僅享有憲法賦予的各項權利,而且還在教育、醫療等領域,享有國家優待。
改革開放這40年來,新疆維吾爾族的人口,從550萬增長到1280萬,人均壽命從30歲提高到了72歲。
各個方面,都越來越好!
但,故意給我們使絆子的人,根本看不見這些。
或者說,他們裝作看不見。
3月25日,《新疆日報》上,刊登這樣一條消息:
新疆曾多次邀請歐盟駐華使節,到新疆實地考察新疆的發展,都被他們以各種理由百般拖延。
他們只會污蔑新疆,暗中使壞,給中國扣上莫須有的罪名。
那么,以H&M為代表的歐美服裝品牌,為什么要“商業政治化”,加入抹黑新疆棉花的行列呢?
這,就不得不說到H&M加入的一個組織——BCI。
2.
BCI背后的金主
BCI,瑞士良好棉花發展協會( )的簡稱。
它自詡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可持續發展非營利性組織。
但,自它誕生那刻起,就是個非常分裂的矛盾體:
全球棉花產量,印度第一,中國第二。
但制定棉花標準的BCI,卻在瑞士;
BCI要求,從上游棉商,到中游紡織廠,再到下游零售店全產業鏈,只有符合它的標準,使用它的標識,才能在全球范圍內被認可。
但,想要使用BCI的標識,就必須砸錢入會,獲得通行證。
BCI憑啥這么牛?
因為,BCI的最大“金主”,是美國國際開發署。
這樣以來,一切都容易理解了:
繼H&M聲明被曝光抵制新疆棉花后,耐克、阿迪達斯、CK、匡威等一系歐美品牌,被曝光發布了同樣的聲明,持續燃爆熱搜:
最可恨的是耐克。不僅抵制新疆棉花,而且公然宣布禁止生產鏈雇傭新疆少數民族員工。
其實,回頭看這場歐美服裝品牌集體抵制新疆棉花的惡作劇,我們不難發現:
一切其實早就有跡可循。
3月17日,中美高層戰略對話前一天,美國突然發起對中國新一輪的經濟制裁;
3月18日,中美高層戰略對話,美國人用傲慢和猥瑣,惹怒了中國外交官和中國人民。
這場世界矚目的對話,就再次談到新疆問題。
早在2020年2月,就一直炒作新疆問題。
2020年9月起,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抵制新疆棉花的品牌,禁止進口新疆棉花。
而H&M、耐克、阿迪、優衣庫、GAP、Fila、New 、Zara這些加入BCI的服裝品牌,聯合發出抵制新疆棉花聲明的時間,其實是在2020年10月。
緊跟美國禁止進口新疆棉花的時間點。
作為BCI的大金主,美國是把這些服裝品牌當棋子,掀起對中國新一輪的經濟打壓和制裁。
只是,3年前,他們打壓的,是率先邁入5G時代的華為。
這一次,他們打壓的,是占全世界產量五分之一的新疆棉花。
3.
棉花背后的拳頭
新疆長絨棉,堪稱世界頂級。
做衣被,暖和,透氣,舒適,柔軟,質好,常年供不應求。
2020年,中國棉花產量595萬噸,其中新疆棉產量520萬噸,占國內生產比重約87%。
而我國棉花總需求量是780萬噸,還有185萬的缺口,需要從巴西和印度進口。
這就意味著,就算歐美不抵制,新疆棉花還不夠我們自己用。
更值得注意的,是下面5個數據:
第一,全球棉花產量,印度第一,中國第二,美國第三,三國囊括全世界棉產量的70%;
第二,中國消費了全球30.9%的棉花,是世界第一大棉花進口國;
第三,中國擁有世界近一半的紗錠和織機,消耗世界原棉產量的43%;
第四,棉花是主要紡織原料,但今天合成纖維已基本替代棉花,且中國產量第一,超過其他國家總和;
第五,棉花,是中國第一個擁有定價權的大宗商品。
可以說,關于棉花紡織的產能、市場、技術和定價,都在中國這里。
如今,中國在棉花領域,切切實實超越了美國。
這,正是美國抵制新疆棉花的險惡用心!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我們難道只能畏首畏尾,永遠任人宰割,卑躬屈膝嗎?
不可能!
中國人不答應!
因為,這事關國家利益底線、行業市場地位和國際話語權。
4.
隨意挑釁14億中國人,會有什么后果?
“玩火自焚”,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
奢侈品牌D&G(杜嘉班納),最有發言權。
這個月初,時尚監管機構Diet Prada在社交網站上發文稱:
他們遭到D&G起訴,理由是該機構曝光D&G創始人辱華,致使D&G遭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2018年11月中旬,D&G對外發布了一支廣告紀錄片,刻意丑化中國人。
網友要求D&G創始人把視頻刪掉,并向中國人道歉。
但他拒不道歉,還稱,“中國這個國家就是一堆大便。”
隨后,D&G遭遇到中國自上而下的普遍抵制。
雖然D&G創始人隨后解釋,這些話不是自己說的,是被盜號了。
但一切已經無濟于事。
這場挑釁的最終的結果,是D&G在中國付出慘痛的代價。
上海大秀被臨時取消,一天之內,D&G損失高達10億。
電商的集體下架,讓D&G在中國的網上銷售額降到了冰點。
兩年過去,去年的七夕,D&G試圖重新拓展中國市場。
它日投廣告費百萬,但在微博上還被中國網友罵成了篩子。
各大購物APP上,D&G依舊是下架狀態。
就連它抖音上的官方帳號,截至今天,也只有少得可憐的2048個粉絲。
寥寥無幾的評論中,也多是“不想看到你”。
辱華事件剛發生時,意大利媒體給D&G打氣:
“別怕,中國人是抵制不了多久的。”
D&G創始人也信誓旦旦:
“沒有你們(中國人),我們照樣活得很好。”
兩年過去,D&G在全球奢侈品消費第一大市場中國,仍然涼涼。
打在D&G和外國媒體臉上的這一記耳光,太響。
別那么自信了,沒有中國,你真的會過得不好。
既然你這么不喜歡中國,既然你丑態百出,那么你就別賺中國人的錢。
你看上中國巨大的市場,卻不尊重中國人最樸素的情感。這樣的品牌,我們不歡迎!
5.
我們的恨與愛
這兩天,伴隨新疆棉花一次次被推上熱搜,淘寶、京東等巨無霸網上商超,下架這些品牌的商品。
黃軒、王一博、王源、楊冪、易烊千璽、迪麗熱巴等一眾明星,紛紛發表聲明,和相關服裝品牌終止合同,維護國家利益。
佟麗婭、龔俊、于朦朧等藝人,也紛紛發聲,力挺新疆棉花。
給這些明星的的大格局點贊。
這兩日,不管是民意,還是自媒圈,讓賺中國人的錢、給中國使壞的外國企業,滾出中國的聲音,不絕于耳。
大家的理由是:
支持他們,不如支持我們自己的國產品牌。
像一直拒絕加入BCI,還在標簽上標注“新疆棉”的李寧;
像硬氣退出BCI的安踏。
它們都是國貨之光。
中國人紛紛表示:
沒有金剛之怒,不見菩薩慈悲。
強大起來的中國,是時候勇敢地推出自己的棉花標準,一步步推翻那些打著環保和人權旗號的西方標準。
我們硬起來,壞蛋才能慫下去。
支持。
但,我,也有一點不一樣的看法,想在這里分享一下:
從新冠疫情爆發,到前幾天的中美高層對話,再到今天的保護新疆棉花。
所有的考驗,對抱團取暖的中國人來說,都是一場愛國教育。
我們在災難和打壓中,被倒逼出熱血和勇敢,也更加確認對祖國的榮譽感和歸屬感。
歐美國家對我們所有的污蔑和詆毀,打壓和遏制,亂扣帽子,都讓我們更熱愛中國,更熱愛國貨,也再次想起一代偉人的教誨:
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
但,我們也要看到,40多年的改革開放,早已把中國市場,變成了全球市場不可分割且極其重要的一部分。
這次從H&M掀起的輿論風暴,和之前抵制奢侈品牌D&G和韓國樂天商場,有很大不同。
這次涉及的快消服裝,都是尋常百姓日常中經常購買使用的:
H&M,主要面向學生黨;
像耐克、優衣庫和阿迪,事發前,也是我們很多人的心頭好。
這些品牌已經本土化,雇傭的員工是數以萬計的中國人。
他們靠給這些品牌的中國工廠店打工,靠這份工作,養家糊口。
他們沒有做錯任何事抵制新疆棉花的品牌,不應該受到指責和傷害。
我們愛國,維護國家利益,譴責歐美陰謀,這都是對的。
但一定要理性。
①我們不侵害同胞的財產和安全。
我們在網上譴責耐克、阿迪、優衣庫等一眾品牌,讓他們看見中國民意的憤怒,讓國家出臺更詳盡的抵制政策。
我們也可以從今天起,拒絕購買它們的商品和服務。
但我們萬萬不可沖進這些品牌的實體店里,干違法犯罪的事情。
更不可在大街上看見穿這些品牌的同胞,說臟話,使暴力,互傷害。
這不是愛國,是愚昧,是傷害。
②我們更要壯大和支持國貨。
有人說,這次事件,其實是國產品牌崛起的風口。
3月25日,李寧集團的股票大漲,也印證了這一點。
我們需要打入國際市場,但我們更要強大自己的品牌。
一次次教訓告訴我們:
強大起來的中國,今后在各個領域,和其他國家,還有更多硬仗要打。
誰也靠不住,只能靠我們自己。
所以,國產品牌,要更好,更棒,更強,更經得起時光的檢驗和口碑的加持。
③愛國就是做好我們自己。
在歐美一些國家集體對我們使壞的時候,我們最需要的,是內部的團結。
任正非曾說過,愛國,就是每個人都做好自己的事情。
造芯片的就研發出一流的芯片;軍人就守護好我們的國土;種棉花的就種植出又白又大的棉花;
打工人就好好干好自己的本職,碼字的人能幫讀者看見事件背后的因果,也不用情緒裹挾讀者……
我們不意氣用事,不偏激發狂,不傷害同胞,不有失體面。
負責盡責,善良勇敢,善待身邊人,做好手頭事。
這才是我們藏在棉花背后的拳頭和力量。
這樣,中國才會越來越好,越來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