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ille 核心詞議:
n. (布萊葉)盲文;盲人點字法;【人】布萊葉
v. 用盲文書寫(或印刷)
Braille 基本解釋
速記方法
速記技巧
詞源記憶法
英語單詞braille(盲文)源自全球通用盲文的發明者路易·布萊葉(Louis Braille)的姓氏。布萊葉三歲時左眼意外受傷失明,隨后右眼也因受感染而失明。十歲時,天資聰穎的布萊葉獲得一筆獎學金,得以進入巴黎盲人學校學習。該校使用的教材是一種凸出字母,由銅絲在紙張上壓制而成。盲人學生在學校學習如何閱讀這種盲文,但無法進行書寫。1821年,一名退伍海軍軍官訪問了這所學校,向學生們介紹了自己發明的夜間書寫文字代碼系統。該代碼系統使用12個凸點的不同排列組合來表達意思,可以幫助士兵在夜間無需發音即可進行傳遞信息。受此啟發,布萊葉在15歲發明了自己的凸點代碼系統—布萊葉點字法。該系統僅要6個凸點即可表示一個字母。人們通過手指觸摸即可理解凸點的含義,還能進行方便的書寫。
知識擴展
詞源詞綴
當今國際上通用的6凸點組合編碼盲字體系是法國盲童學校教師布萊葉(Louis Braille,1809-1852)于1824年創制的,故漢譯常作“布幕葉苜字”或“布萊葉點字法”。意指“盲文”的英語單詞braille即源出此人姓氏。=布萊葉在年僅三歲時就已雙目失明,以后被送進一所鄉村學校。那時盲人是以觸摸編成字母狀的細枝條來識別和學習字母的。小布萊葉求知欲強,他覺得用這種方法學起來既費事,效果也甚微,所以很感苦悶。11歲獲獎學盒,人巴黎國立盲童學校學習。當時有位名叫巴比埃(Charles Barbier)的法國上尉設計了一套白凸點和凸劃組成的信息符號體系,專|1)用于夜間作戰傳達命令,如用一個凸點表示前進,兩個凸點表示撤退,士兵們在黑暗中用手一摸即能理解命令內容。這套符號體系在盲童學校展覽以后,激發了布萊葉的想象力。他對該體系作_r簡化和改進,刨制r一套適合盲人之用的6凸點組合編碼盲字體系。這時他年僅15歲。兩年后他開始在該校任教。這種盲字體系很快就為盲人學生所接受,此后經他修改又用于樂譜。然而,直到布萊葉死后兩年,即1854年這種盲字體系才被該校正式采用。據傳,一位風琴手在歌舞廳演出時對聽眾說,她的一切都歸功于布萊葉。她動人的故事使布萊葉刨制的盲字體系最終獲得普遍承認。后人為了紀念這位盲人發明家把他創銣的盲字體系直接用其姓氏命名為hraille,把盲文也稱為braille。19世紀50年代該詞始用于英語。除英語外,還有許多其他語言,如德語、西班牙語等都直接把該詞借用了過去,braille成了一個國際詞語。
Braille 變化形式
易混淆的單詞: braille
中文詞源:
Braille 布拉耶盲文
由19世紀法國盲人教師Louis Braille發明并以其名命名的盲人文字。
Braille
精選例句
1、 How many official documents have been transcribed into Braille for blind people?
有多少官方文件已經轉成盲文供盲人閱讀?
常見考點例句:
- And even provide the visually impaired a way to read content via braille .
- 甚至為視障人士提供了一種通過閱讀盲文的內容。
- The best part , we had our own library with books in braille .
- 最棒的是,我們還有自己的盲文圖書館。
- This accounts for the heightened sense of touch in someone who uses her fingers to decipher braille .
- 這就是為什么有些人會去學習布萊葉盲文,提升自己的感官能力。
- In traditional braille , numbers and letters are represented by raised bumps in the paper of the page being read .
- 在傳統盲文中,數字和字母通過每頁紙上的凸起表示。
- These imaging studies have been cited by some educators as proof that braille is essential for blind children 's cognitive development , as the visual cortex takes more than 20 percent of the brain .
- 這些成像研究被一些學者所引用來印證布萊葉盲文對于盲童的感知發育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大腦的20%都是視覺皮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