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5-07 19:07:23作者:佚名
統一版中學語文教師
海量教學資源免費提供
初中語文數據表
(點擊下方藍色字即可查看)
古詩詞閱讀專題
2022年
(四川自貢)
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下列問題。
潮餓秀子語①
陸游
水云深處,小毛詞②,空腸常因雷霆而饑。
學問要不動外物才能成就,但普通人還是喜歡尚未寫成的詩。
雖生于趙國,③是過失,但死時,亦有幸辭別親人。
八十年結束,我終于在④里強大了,我想把衣缽傳給我的兒子。
【注】①子虞:陸游的兒子。 ②毛詞:茅草屋。 ③趙朝:政治明晰的時代。 ④優點:堅強,不肯低頭。
20.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鑒賞中,錯誤的一項是( )
A、第一聯描寫了詩人的生活環境和食不果腹的困境。 “習慣”二字,說明饑餓已經成為常態。
B、下巴對聯告誡兒子,讀書學習時要經受住外界事物的干擾,要專心學習,心無旁騖。
C、頸聯感嘆生于趙朝,歲月蹉跎。 詩人感到愧疚,覺得死后就不能見到祖先了。
D、這首詩是作者寫給兒子子玉的一首詩。 全詩談學問、談詩、談希望,清清楚楚如言語。
21.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請結合這首詩簡單分析一下。
【答案】20.C
21、勸兒子要堅持自己的理想,不屈服、不放棄,不被外界的人或事所動搖,好好學習,做一個有真才實學的人,做一個有誠信的人和誠信。
(重慶B)
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問題。
艾蓮說
周敦頤
水花、陸地花、草木花都很可愛。 晉代陶淵明獨愛菊花。 自李唐以來,世人都十分喜愛牡丹。 我只愛出淤泥而不染,洗清漣漪而不邪,中正直,無蔓無枝的荷花。
我說菊花,代表隱逸的花; 牡丹,代表富貴之花; 蓮花,代表君子之花。 唉! 愛菊之情,在道之后就很少聽說了。 誰能分享對蓮花的愛? 牡丹之戀適合所有人。
9. 下列對文中所加詞語含義的推斷不正確的是( )
A.“胃”,《說文解字》解釋:從帥繁盛,草木茂盛,引申為“眾多”。 由此可見,《可愛的人很范》中的“范”就是“很多”的意思。
B、“綠樹青藤”中的“曼”就是“葡萄樹”的意思。 互文證實,“無藤枝”中的“人”也有“藤蔓”的意思。
C、《劍秋劍》中的“一”是“更多”的意思。 據此可以推斷,《香源一清》中的“一”也有“更多”的意思。
D.查字典。 “植物”有以下含義:①植物; ②直立; ③成長。 結合上下文可知,《亭亭靜志》中的“植”就是“直立”的意思。
10.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一)出淤泥而不染,洗清漣漪而不邪。
(2)愛菊,道后甚少聞。
11.下列對文章內容和寫作方法的分析正確的是( )
A.本文第一段主要描述荷花,第二段對荷花、菊花、牡丹的不同品質進行比較和評述。
B、作者賦予荷花豐富的象征意義。 “香遠清秀,亭清清”象征著君子超然獨立的品質。
C、在“我獨愛荷花”一句中,作者抒發了自己的真情,表達了自己要像荷花一樣純潔、不屈。
D、作者用“牡丹之戀”來對比“蓮花之戀”,意在諷刺官場骯臟、人們逃避現實的社會現象。
12. 所選文本中對蓮花的描述和表達的情感與以下鏈接材料有何不同? 請大家比較分析一下。
[鏈接材料]
曲池河
盧兆霖①
浮香②繞彎岸③,圓影④遮華池⑤。
常怕秋風來得早,飄過⑥你不知道。
【注】①盧兆麟,“初唐四杰”之一,才華出眾,但命運卻很不幸。 他長期患病,英年早逝。 ②飄香:荷花的香味。 ③曲岸:之字形岸。 ④圓影:圓荷葉。 ⑤華池:美麗的水池。 ⑥飄零:墜落,墜落。
【答案】9.B 10.(1)出自泥漿但不沾污,用清水洗凈后看起來不精致。
(2)陶淵明對菊花的喜愛,此后就很少聽說了。
11.A
12、周敦頤筆下的荷花是“花中君子”,象征著品行高尚的有德之人。 通過對荷花的歌頌,體現了作者不求名利、清凈自足、在骯臟的世界中保持高尚品格和堅貞節操的情感。
盧兆麟的詩中,首先寫了荷花香、荷葉田的景象,暗喻了他的才華橫溢; 他還寫了對荷花在秋風中飄落的恐懼,暗指他對自己的才華不被認可的擔憂。
(浙江麗水)
“詩話麗水”學習團來到松陰河流域開展“名家詩詞文學賞析”活動。 請完成以下任務。
山居之美
月山草堂四號①
【明代】湯顯祖
(一)
樓內松樹紫空,寒夜云眠,白日花開。
山中萬物皆應如此,是隱居江南的道。
(二)
風露竹林細流,月窗秋影入夜深。
不知我是從歸山的客。 常聽瀟湘云水聲。
(三)
君子山前有方屋街,濕煙翠竹成云。
玉井峰前燒水品嘗桃溪雨茶。
(四)
酒是金盤上的露珠釀成的,花兒輕如素少女的腳步。
西風暮雨醉,臥亭清。
【注釋】①選自《湯顯祖詩文集》。 月山位于遂昌縣西部。
8. 以下是四首詩的標題。 請在相應標題后填寫詩編號。
松屋睡云()竹院煮茶()荷亭飲酒()竹窗明月()
9、從這組詩中你能讀到詩人怎樣的人生追求? 結合詩歌內容分析。
【答案】8. ①. (1) ②. (3) ③. (4) ④. (2)
9、詩人在月山草堂聽松、賞荷、觀竹、賞月,沉浸在美麗幽雅的自然風光中,追求高貴典雅的君子風范。 詩人在月山草堂打水煮茶、喝酒睡覺,享受著幽靜的生活,追求著悠閑自在的生活。
(江西)
2.古詩詞誦讀(20分)
(1)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7-8題。 (每題2分,共4分)
鄉村的秋色①
胡行健
山上樹木云霧繚繞,江邊西風中雁影斜斜。
碗碟③的秋色無限美麗,但畫畫更像是野人的家。
【注】①此詩為《江山秋色》畫題題。 ②槎(chá)齒; 形容樹木外觀參差不齊。 ③碗碟:萬重。
7.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鑒賞中,錯誤的是( )(2分)
A、前兩句通過山、樹、河、風、雁等意象,營造秋天的意境。
B、前兩句描繪了一幅生機勃勃的秋景圖,與標題相對應。
C.這首詩以視覺感受來描寫景物,描寫了各種景物的形態。
D、這首詩是一首七句獨特的詩,讀起來韻律和諧優美。
8、結合這首詩的三四句,用自己的話解釋詩人為什么喜愛《江山秋色》這幅畫。 (2分鐘)
【答案】7.B8。 僅憑“秋光好”、“秋光在鄉”這兩個要點就足以說明原因。
(浙江寧波)
3.文學之美的鑒賞(32分)
(1)閱讀這首詩,結合典故,完成第10題。(6分)
志向
【唐】王吉
看東高黃昏,何處可依靠?
樹木盡是秋色,山巒只被夕陽覆蓋。
牧羊人正在趕回他們的小牛,狩獵的馬匹也帶著他們的家禽回來了。
我們彼此關心卻又互不相識,我們唱著長歌,珍惜著花兒。
南安軍
【南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風雨濕衣。
當你離開山的時候,你會和誰一起出去? 這樣的歸來!
山水千古有,城卻一時變遷。
我的真正志向是餓死,夢里拔草。
【典故】
蔡威的《史記·伯夷傳》記載:班末末,孤竹君的兩個兒子伯夷、叔齊,反對周武王伐紂,曾扣馬進諫。 周代殷朝建立天下后,他們“義無反顧地不吃周粟”,躲進首陽山,采摘垂蕨吃……然后餓死在首陽山。
(選自《中國典故詞典》)
10. 以下是某位學生的研究成果。 請完成它。 (6分)
為了表達不同的情感,“采薇”的典故可以從三個角度使用:
①伯佐、叔齊扣馬訓誡;
②伯益、叔齊隱居首陽山,采垂蕨食;
③伯益、舒齊益不吃周粟粟,餓死在首陽山上。
《志向》重點從()(填寫序號)的角度運用典故,所表達的情感是。
《南安軍》注重從()(填寫序號)的角度運用典故,表達的情感是。
【答】10、“志向” ②隱居、野役“南安軍”的向往 ③以身殉國以示志向的愛國主義
(四川達州)
9.(5分)古詩詞誦讀。
【一】野心
王吉
看東高黃昏,何處可依靠?
樹木盡是秋色,山巒只被夕陽覆蓋。
牧羊人正在趕回他們的小牛,狩獵的馬匹也帶著他們的家禽回來了。
我們彼此關心卻又互不相識,我們唱著長歌,珍惜著花兒。
【B】王江南·超越臺灣作品
蘇軾
春未老,風柔柳斜。 試在超然的舞臺、半溝泉水、花城上觀看。 數以千計的房屋被霧氣和雨水覆蓋。
吃完冷飯后,我醒了,嘆了口氣。 不再思故鄉,嘗新茶新火。 詩酒乘青春。
【注】①超然臺:蘇軾任密州地方官時,建于密州城北。 ②新火:按照唐宋時期的習俗,從清明節前兩天開始,三天禁火。 節后,榆樹、柳樹生火,稱為“新火”。 ③新茶:指清明節前采摘的茶葉,即明前茶。
(1)請發揮你的想象力,描繪出甲詩中所呈現的美麗畫面:“樹盡秋色,山盡落霞”。
(2)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欣賞,錯誤的是?
A. [A] 詩的第一聯以“望”字為突出,寫出了時間、地點和人物的心情。 《遷徙》點出了詩人回到東皋后孤獨無助的心境。
B. [B]詩的第一句用比喻形容了春風中春柳的姿態,也指出了當時季節的特點:春天遲了,但尚未結束。
C、【答】詩中所描寫的景色,猶如一幅山居秋暮圖,光與色,遠與近,靜與動,和諧自然; [B]詩中所描寫的景物色彩斑斕,明暗對比,濃淡和諧,畫面豐富。
D、【答】詩作者用典故來表達其意,三官三隱雖不超然; [B]詩作者以酒茶解郁英語作文,有“詩酒乘青春”的暫時超驗觀。
【參考答案】 9.(1)例:放眼望去,層層樹林染上秋色,山巒披上了夕陽的余輝。
(2)B
(甘肅省武威市)
(4)閱讀下面三首詩,完成問題。 (5分)
魯柴
空山里看不到任何人,但能聽到人們的聲音。 回到密林深處,光芒再次照耀在青苔上。
竹里亭
獨坐幽竹,彈琴高聲吼。 深林中的人,不知明月來照。
吳辛
木頭開芙蓉花,山間紅花萼。 溪流中空無一人。 它們依次打開和關閉。
18、從“空山無人見”、“深林無人識”、“溪中無人”三句,可以讀出王詩人的詩意。 魏氏的心態。 (2分鐘)
19、蘇軾說:“品莫婕的詩,詩中有畫;看莫婕的畫,畫中有詩。” 關于上面的“詩畫”場景,你最喜歡哪首詩呢? 請您簡要分析一下。 (3分)
【參考答案】18.(2分)孤獨寂寞(淡漠而悠閑)
19.(3分)例1:我最喜歡“鹿柴”。 一兩句形容空山的空靈幽靜的景色; 三四句用聲色描寫了夕陽映照林深、映照青苔的靜美。 例二:我最喜歡《竹里亭》。 幽深茂密的竹林中,詩人獨坐,欣賞竹林幽靜的美景,重拾琴哨的音樂,伴著明月。 “獨坐”、“彈琴”、“長哨”“人成一幅,物我一體”。 例3:我最喜歡“新一屋”。 前兩句寫春天到來,玉蘭花蕾綻放,恰如熱氣騰騰、霞光萬丈; 后兩句寫玉蘭花點綴寂溪,落花紛紛散落。 全詩展現了一幅花開花落的畫面。
(湖南懷化)
(三)詩歌欣賞(6分)
[詩A]
聽說王昌齡左移,龍標元發來了這條消息。
唐李白
楊花盡盡,秭歸哭,聞龍踏五溪。
我把憂傷的心寄給明月,跟隨你直到深夜。
【詩乙】
送明清到江西縣城
明代李盤龍
翠楓瑟瑟雨凄,秋色遠去楚心醉。
誰驅走孤舟客③,白云相送江西。
【注】①明清:作者的朋友。 ②楚:楚地。 ③貶:被貶的官員,這里指大臣。
18、乙詩“秋色遠去楚心醉”哪一句最有寓意? 請您簡要分析一下。
19. 詩A和B的最后兩句在修辭技巧和情感表達上有何相似之處? 請您簡要分析一下。
【參考答案】 18.這句話中的“咪”字用得很好。 “雜”就是不明確的意思。 “神秘”形容地方偏僻,距離遙遠,難以看清。 所以這里對朋友的同情就是被貶到如此遙遠的地方。
19、修辭:采用擬人化的手法。 詩A將月亮寫成一個人; B詩寫白云為人。
情感:A詩把月亮當作一個人,月亮送走了他的朋友,實際上表達了詩人對離開朋友的不舍; 詩B把白玉當作人,寫白云送朋友走,也表達了他對朋友的不舍。
(湖南株洲)
(三)
當人們看到寒山時
(唐)寒山
當時人們看到寒山,都覺得瘋了。
他的相貌平平無奇,身上只裹著布和毛皮。
他不知道我在說什么,我也不會說他說的話。
報恩,可來含山。
22.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中,錯誤的是()
A.第一句和第二句的意思是,當人們看到詩人時,他們認為他是一個瘋子。
B、三四句描述了詩人的外在形象:不僅長得不好看,而且衣著粗陋。
C、最后四句表示詩人雖然與當時的人們有嚴重分歧,但仍然歡迎當時的人們來到“寒山”。
D、這首詩特色鮮明,語言優雅華麗,寓意憂郁深邃,富有哲理。
23.請簡要概括這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22.D 23.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心安理得、不顧旁人目光的灑脫之情。
(江蘇蘇州)
(二)古詩詞誦讀
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第 8 至 10 題。
《云山圖》兩首詩
沈周①
(1) (2)
看云彩,疑青山在動,一半的丘陵山巒都被云彩所覆蓋。
誰說云有閑,山有閑? 草堂亦任分白云。
當我看云看山時,我也忘記了自己。 老友來此相見云。
花點時間洗硯,寫云山。 想要離開,就必須被送上云端。
【注】①沈周,常州(今蘇州)人,明代繪畫大師,善詩畫。
8、運用聯想和想象,用生動的語言描述“山水半邊被云遮住,茅草屋也被白云覆蓋”所代表的景象。 (3分)
9、下列詩句均談云。 與這兩首詩最接近的意境是( )(2分)
A、黃鶴不復返,白云千載空。 (崔浩《黃鶴樓》)
B、天平山白云泉,云無心,水無憂。 《白居易《白云泉》》)
C、黃河之上,白云之中,有一座孤城,名叫萬仞山。 (王之煥《涼州詞》)
D.朝辭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李白《白帝城早行》)
10、詩人寫云山的方式獨特而有趣。 請以“望云疑山動,誰言云忙山閑”為例,作簡要分析。 (3分)
【參考答案】8、抓住詩中的“白云”、“溪山”、“草堂”等景物,展開聯想和想象,用生動的語言進行描寫,表現寧靜、優美的特點。
9.B
10.這首詩使用了擬人化的修辭手法。 “忙”、“閑”二字賦予了云山人的意境,生動地表現了云山既動又靜的景象。 我們首先用襯托的手法來寫詩人的幻想。 他看到云在動,卻誤以為青山在動。 在云山的變化中,展現出白云的動態之美。 詩中流露出詩人悠閑、超然、和諧的情趣。
(河北)
秋風斷草堂歌(節選)
杜甫
安德有千萬府邸,可以庇護天下窮苦人歡喜! 不為風雨所動,寧靜如山。
唉! 當我突然看到眼前這棟房子時,我一個人的房子就要倒塌凍死了!
新布毛皮
白居易
桂①布潔如雪,烏②柔如云。 布料很重,棉質的,厚實的,所以有足夠的保暖性。
他們早上坐在一起直到黃昏,晚上睡覺直到早晨。 誰曾想,在嚴冬里,我的身體卻溫暖如春。
午夜④時,我突然靈機一動,開始巡邏⑤。 夫貴而樂于助人,何以獨善其身?
安德攻擊千里之外,覆蓋四壁。 每個人都像我一樣安穩溫暖,世上沒有冷漠的人。
①桂:地名。 ②吳:地名。 ③稟:同“宇”。 ④午夜:半夜。 ⑤徘徊:猶豫、徘徊,欲動卻又止。 ⑥寅:緣。
5、杜甫在《秋風斷草堂歌》中,因一件事而產生聯想,抒發內心的愿望; 在《新布裘皮》中,白居易因新制作的裘皮皮草而產生聯想,表達了自己的愿望。 (2分鐘)
6、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現實主義詩歌的代表詩人。 這兩首詩中作者的處境不同,但所表達的情感相似,都表達了詩人的感受。 (3分)
【參考答案】5.(2分)茅草屋被秋風損壞(或“秋風破屋”)
6、(3分)有自強不息的博大胸懷,有心系國家、有人民的愛國精神,有一顆關心天下窮苦人民的心。
(四川省樂山市)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11-12題。
種植秧歌
楊萬里
田夫拋秧,田婦接秧,小秧拔出來,老秧插秧。
帽子就是帽子,雨水從頭到刀鋒都濕透了。
叫他,他吃東西停頓了一下,低著頭沒有回答??:
“幼苗還沒有扎根,但還在生長,照顧好鵝和小鴨子。”
【注】①斗劍:古代武士所戴的頭盔。 ②肩胛骨:肩胛骨。 ③曲:他。 ④施維雜:插秧未完成。
11.下列對詩歌的理解不恰當的是(3分)( )
A、詩的第一、二行用“扔”、“抓”、“拉”、“插”四個動詞來形容緊張的勞動場面。
B、將“帽子”比作頭盔,將“蓑衣”比作鎧甲,暗示農民對插秧“戰爭”的厭惡。
C、人們冒著雨搶著插秧的場景,既表達了插秧的忙碌,又凸顯了農民的勤勞精神。
D、這首詩內容樸實,語言通俗樸實,捕捉了典型的鄉村生活場景,自然寫實。
12、《唐詩宋詞》評價這首詩有“活潑的生活氣息”。 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3分)
【參考答案】11.(3分)B
12.(3分)這首詩充滿了鄉村生活。 ①描寫一家人冒雨插秧的日常勞動場景,分工合作,有條不紊,活潑有趣; ②使用口語,語言清晰流暢,生活氣息濃郁。
(四川省眉山市)
8.(7分)閱讀下列唐詩,回答問題。
送李世玉去安西①
高健身力
星子指向飛鵬,金鞭指向鐵叢②。 名聲遠播千里,思念卻盛在杯中。
祿丈③彥直④北,秦城太白東⑤。 離開靈魂后別再惆悵,去尋找劍俠吧!
【注】①安溪; 也就是安西都護府,治所在今新疆庫車縣。 ②叢(cōng):毛色綠白相間的馬。 ③ 屏障:類似于碉堡的防御工事。 ④巖芝:山名憶秦娥婁山關的意思翻譯,在今甘肅境內。 ⑤太白東:指秦嶺太白峰以東的長安。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哪一項是錯誤的?
答:這首詩與《送杜少甫到蜀州》都是送別詩,兩首詩的情感基調相同。
B、《星子對飛鵬》和《正鵬出漢塞》中的“鵬”字,都表達了一種徘徊和不確定的感覺。
C、頸聯不僅體現了“千里之外”的漫漫征途,更引出了“離魂別傷感”的真摯慰藉。
D、最后一句的“雄”字頗有表現力,讓人想起揮劍的戰斗場面。
(2)請結合全詩談談對聯中“杯”所蘊含的詩人的“思想”。
【參考答案】8.(1)B
(2)這個“杯”,蘊藏著詩人離去時的不舍; 他對朋友旅途的關心和擔心; 他對朋友未來的良好祝愿; 以及他對朋友成就的期望。
(山東省濱州市)
(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11-12題。 (4分)
制作一首歌
杜甫
江月僅數尺,風燈第三次照亮夜色。
沙頭的蘇魯寂靜無聲,船尾躍出的魚兒帶著刺尖叫。
【備注】①風燈籠:掛在船桅上的燈籠,用紙罩遮風。 ②蓮泉:指白鷺在夜間伸展身體,成群聚集在海灘上。 拳打、屈曲。 ③跳:象聲詞,指魚在水中跳躍時發出的聲音。
11、這首詩通過“”、“風燈”、“糖”、“”等意象,描繪了一幅江上月夜寧靜祥和的圖畫。 (2分鐘)
12、這首詩采用了“以動襯靜”的手法。 請根據第四句簡單分析一下。 (2分鐘)
【參考答案】 11、江月跳魚的得分:共2分,每空1分。
12、例1:第四句描述“跳魚”和“拔刺”的動作。 前三句描寫江上月夜的寧靜。 以動感來襯托寧靜,襯托出江上月夜的寧靜。
例二:用第四句“飛魚”、“拔刺”的動作來襯托第三句“蘇魯蓮泉”的靜謐,營造出一種恬靜、安靜的意境。
(湖北省宜昌市)
1.小組閱讀(16分)
材質一
場景混合
◆張德英
詩中雖然沒有“景”字,但這兩個字也分主客之分。 主要場景是嘉賓談論的場景,就是表達愛意。 全詩沒有表現出任何感情,但實際的句子都是關于愛情的,而且詞與愛情有關,并不是借物。 槐,就是用事物來比喻人。 宋詩如李詩英的“一寸相思萬千思,世間無處安放”,也是一種情懷; 梅堯臣的“梨花已落,春又來,夕陽滿地,翠色煙老”,也是一種場景語言; 蔣耀章的《舊月明月》“彩照我幾度,笛聲梅花吹”,景物以情為主; 寇平仲“倚樓無語,心曠神怡,天昏草香”,風景以情為依。 這個詞就是“道”,它的主要目的不能由此得出。
材質二
憶沁峨樓山關
◆毛澤東
西風強勁,
天上的大雁叫雙辰月。
霜晨月,
馬蹄聲斷斷續續,
喇叭吞了下去。
雄關長關真如鐵,
現在我們從頭開始。
從一開始就跨越,
蒼山如海,
夕陽如血。
材質三
漁人奧·秋斯
◆范仲淹
秋天一到,景色就不一樣了。
衡陽雁不注意就走了。
聲音從四面八方傳來,
千里萬里,
長煙定,孤城閉。
一杯濁酒,可讓千里之外的家,
嫣然沒有回來的打算
羌關滿地都是霜,
人們無法入睡,
將軍頭發已白,夫君淚流滿面。
6. 請根據上下文解釋文中標點符號的含義。
精益 ( ) 穩定 ( ) 精益 ( ) 睡眠 ( )
7、文中帶波浪線的句子請用“/”分隔。
詩中雖然沒有出現“景”字,但二字也分主客,主景是客人對景物的描寫,是抒發感情。
8. 請翻譯“材料1”中劃線的句子。
他們不是借東西來讓人快樂,而是用東西來比喻人。
9、請根據“材料一”中的提示對下列單詞和句子進行分類。
A. 風景語言 B. 愛情語言 C. 風景依附于情感 D. 情感依附于場景
①羌關已結霜。 ( ) ② 蒼山如海,夕陽如血。 ( )
③千里之外,煙消云散,夕陽西下,故封城。 ( ) ④ 人不眠之時,將軍已白發,夫君淚流滿面。 ( )
10、請抓住“素材2”上欄關鍵詞,簡要分析戰場環境和戰爭激烈程度。
11、《材料三》中提到的“四面八方的聲音”在《材料二》中具體指什么?
12、積累鏈接:請寫下你在課本上學過的邊疆詩詞。
【參考答案】 6.①. 倚(依靠)②。 固體(原件)③. 勒(雕)④. 睡覺(睡著了)
7、詩中雖沒有“景”字,但二字分主客/情感為主體/景為客/談景為抒情。
8.要么用事物來表達感情,要么用事物來比較人物。
9.①. ①D ②. ②A ③。 ③C ④. ④B
10、表達戰場環境:“激烈”明確表示風勢強勁,暗示戰爭局勢緊張,即將爆發:“霜晨月”表示戰爭發生在寒冷的早晨,暗示戰爭即將爆發。戰爭環境艱苦。 表達戰爭的激烈程度:“破”是指馬蹄聲急促而混亂,表明戰局緊急,戰事混亂; “囧”指的是斷斷續續的、低沉的軍號聲,表明戰爭是連續的、慘烈的。
11、天上雁鳴馬蹄喇叭聲
12、小學教材,如《涼州詞》、《出塞》、《塞下歌》等; 初中教材憶秦娥婁山關的意思翻譯,如《出塞使者》、《白雪閣送吳知縣回京》、《雁門太守行》等章節,任何一首詩都可以。
收到7-9年級語文教材第一冊和第二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