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5-03 16:12:58作者:佚名
教材分析:
本課的三首古詩都是描寫秋天景色的。 《山間漫步》描繪秋天的色彩,展現
一幅感人的寒山秋色畫卷,內容生動,色彩鮮艷,給人以美感;
《致劉靜文》寫秋末的景色,荷花凋謝,菊花凋謝,橙黃橙綠,凸顯了秋色。
天空景色的特點。描寫了菊花抗霜的雄偉和秋天豐收的景象。
這個形象間接地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的鼓勵; 《夜書所見》首先寫詩人的游歷
外面,秋風中的落葉,讓我感到孤獨和壓抑。 當我看到遠處柵欄下的燈光時,我猜是……
孩子在玩蟋蟀,進一步勾起了詩人對家鄉的記憶和懷念。 三首詩均附有插圖,以方便理解詩意。
學術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對古詩詞了解很多,很多學生已經可以背誦這三首詩了。 讀這篇課文時,正值深秋,而這三首詩,恰巧是描寫秋景、懷舊的千古佳作。 教師應引導學生運用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借助注釋、圖畫、秋特色等方式來理解詩詞,激發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豐富學生的積累。
02
1、背誦是學習詩歌的基本方法。 本課程教學應以朗讀為主,引導學生以多種形式朗讀,加深詩詞的意境,從理解到感悟,到情感升華,再到背誦。
2、理解詩意是體驗情感的前提。 詩的側面還附有一些詞語的注釋,可以引導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借助注釋嘗試理解詩的含義。 教師不要對詩進行相聲,提醒學生在注釋時力求整體把握,不要逐字逐句。 詞翻譯。
03
【知識與技能】
1、能認識10個生字,掌握1個多音字,會寫13個漢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三首,默寫《山行記》。
3. 借助注釋來理解詩歌。 從古詩詞中描寫的季節,可以了解古詩詞中的季節。
【流程與方法】
通過閱讀了解情感。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感受詩詞中的秋意和詩意。
重點
1、能認識10個生字夜書所見的詩意 解釋,掌握1個多音字,會寫13個漢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三首,默寫《山行記》。
困難
借助注釋來理解詩歌。 從古詩詞中描寫的季節,可以了解古詩詞中的季節。
教師:準備文字插圖和多媒體課件。
學生:課前查一下這三首古詩以及詩人的相關資料,收集一些描寫秋景或抒發思鄉之情的古詩。
3 節課
第一課
01
教學目標
1. 能認2個生詞,寫4個生詞。
2、背誦古詩《山行》。
3. 理解了詩的意思,了解了秋天紅葉的特點,體會了詩人愛秋的思想感情。
4. 體驗詩人豐富的想象力,感受詩歌意境之美。
重點
1. 能認2個生詞,寫4個生詞。
2、背誦古詩《山行》。
困難
體驗詩人豐富的想象力,感受詩歌意境之美。
02
教學流程
1、整體閱讀——感知美
1.激情導入。
有人說“秋天”是美麗的,空氣清新,天朗氣清; 有人說,“秋天”是蕭瑟的,秋風吹過,樹葉飄落。 不同的人面對同樣的風景,會有不同的感受。 你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樣子的? (說出名字)
2、今天,讓我們走進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山行記》詩中,看看他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樣子。
3. 老師跟著音樂朗讀。
4. 解開并解決問題。
黑板上寫著:去山里旅行。 誰能用“行”字造一個字? 閱讀問題并告訴我你知道什么。
5. 誰可以向您介紹這位詩人? (說出名字)
6、深秋的一天,杜牧騎著馬車沿著山路行駛。 山上的美景讓他流連忘返,情不自禁地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歌。 播放音樂并引導學生自讀,直到他們朗朗上口。
2.感悟與閱讀——鑒賞美
1. 學習“help”的第一句話。
(一)首先用不同的方法突破“原上”、“寒山”、“謝”三個難字的含義。 (原上:采用“聯系實際,拓展想象力”的方法。寒山:采用“借助注釋”的方法。對角線:采用“簡單繪圖演示”的方法。)
(2)引導學生說出句子的意思。 注意說話的順序。
(3)總結學習方法:先理解單詞,再串出句子的意思。
2.學習“一半支撐一半釋放”的第二句話。
(1)指導學生看圖畫,啟發想象力,進行訓練:白云有幾個家庭。 利用補充句來突破“出生地”的困難。 并結合“生地”怎么寫的講解。
(2)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話表達句子的意思,教師進行批改。
3. “放手”,合作學習第三句和第四句。
在學習小組中,談談自己理解的內容和不理解的內容。 做筆記并向老師和同學尋求建議。
4. 請學生將整首詩的意思串起來。 (老師糾正并補充)
3. 反復閱讀——品味美
1.想象一下當時的心情。
(一)師:全詩向我們展示了深秋的美麗景色,但全詩中沒有一個“秋”字。 請學生朗讀并欣賞詩中的語言,并談談你認為哪些單詞和短語寫得特別好。
(2)學生自由朗讀,然后談談自己的看法。
(3) 是的,一首詩就像一幅畫。 《山行記》是一幅色彩鮮艷、意境深邃的畫作。 你能讀懂這種感覺嗎?
(4)采用自由朗讀、“火車行駛”朗讀、同聲朗讀等方式朗讀古詩詞。
2.感受情緒。
(1)我們常說詩抒情懷。 詩中所描寫的色彩、景色,都與詩人當時的心境有關。 當他心情好的時候,他寫的風景是那么的熱鬧、明快;當他心情好的時候,他寫的風景是那么的熱鬧、明快; 當他悲傷失意時,他所寫的風景顯得凄涼、陰郁。 因此,了解詩人寫詩的背景,就能更深入地了解詩人的情感,更好地理解一首詩。
(2)多媒體呈現《山行記》的寫作背景。 學生自由閱讀。
(3)讀完這些材料,你能理解詩人所表達的情感嗎? 仔細讀。
(4)想象全詩的意境,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5)同桌嘗試默背古詩、寫古詩。
4. 寫作指導——生詞教學
1. 展示生詞并讓學生朗讀。
2. 學生觀察字形并討論如何記憶和書寫。
3. 教師示范書寫,提示擊鍵。 提醒學生注意:“靖”字是左右結構的字,所以要寫左窄右寬; “雙”是一個上下結構的字。 書寫時,上部要稍壓扁,以蓋住“相”。
4. 學生練習寫作。
5.在小組中展示寫作情況并欣賞評論。
山地徒步
寒冷的
小路
傾斜
霜
第二課
03
教學目標
1. 能認8個新字,寫7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古詩詞,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
3. 能借助注釋理解詩的意思。 從古詩詞中描寫的季節,可以了解古詩詞中的季節。
重點
1. 能認8個新字,寫7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古詩詞,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
困難
能借助注釋理解詩的意思。 從古詩詞中描寫的季節,可以了解古詩詞中的季節。
04
教學流程
1.靜默導入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杜牧的《山行記》。 現在讓我們拿出聽寫本,默寫這首詩。
2、學生默寫后,同桌互相核對。
3. 《山行》這首詩描寫了什么季節的景色? 是的,秋天,接下來,我們就走進蘇軾的《致劉靜文》這首詩,去尋找秋天的另一景。
4. 出示詩人、標題,并明確這首詩是誰送給誰的。 學習新單詞:禮物,劉。
5.介紹詩人。
2、第一次讀古詩詞
1、自如地朗讀古詩詞,要求讀得正確、流暢。
2、同桌互相朗讀、互相點評、互相指導。
3. 大聲朗讀名字。 首先引導學生讀出正確的漢字讀音,然后讀出正確的節奏,讓學生體會到朗讀古詩詞的特點。
4. 自學古詩。 借助注釋或插圖理解單詞的含義,并畫出不懂的單詞。
5、小組合作學習。 交流讀過的單詞,解決不懂的問題,老師會給予指導。
3. 仔細閱讀并品味
1、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僅僅讀詩是不夠的,你必須邊讀邊想,看看詩中描繪了什么風景。
2.反饋。 (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攝像教學)
(1)負載耗盡。
展示插圖,讓學生從圖片中理解“結束,撐起雨罩”的含義。
討論:荷花已經枯萎,荷葉也已經枯萎,詩人為什么還要寫這些景象呢?
導讀:你能通過閱讀來表達荷塘的美嗎? (單獨閱讀-女生閱讀-一起閱讀,老師隨機評分)
(2)菊花渣。
看圖就明白“菊花頭蓋骨,傲霜枝”。
秋風中,菊花枝依然蒼勁挺立。 你想對他們說什么?
(3)橙黃橙綠。
讀完這些文字,你似乎看到了什么? (全班交流)
展示一張“橙、橙、綠”的圖片。
3. 蘇軾秋天看到的就只有這些嗎? 發揮你的想象力,幫助詩人描述他看到但沒有寫到的風景。
學生交流——一起觀賞這些美麗的風景留學之路,學生們紛紛感慨:秋天真是一個特別的季節!
4. 詩介紹:看來秋天的美麗還不止于此! 難怪詩人說:“你必須記住一年中的美好時光,最橙最橙。” 現在你明白這兩句詩的意思了嗎? 學生們談論詩詞、理解詩詞,老師在黑板上寫下:愛秋天。
5、一起讀古詩:現在再讀一遍這首古詩。 相信你心中的畫面會更加美麗。 一起讀這首詩,贊美秋天。
4. 熟讀并背誦
1、談方法:這么美的詩你想背嗎? 你有哪些好的背誦方法? (學生交流)
2、念名。
5.寫作指導
1. 出示要求您寫的單詞:禮、劉、蓋、菊、燦、君、橙。
2.學生朗讀。
3. 讓學生觀察并討論寫作時應注意的事項。
4. 重點寫“菊”和“燦”。
5. 老師寫的。 (指導學生寫得漂亮并指出容易出錯的地方)
6、學生先觀察田格中的模型人物,然后進行書寫,教師則進行檢查和指導。
贈送給劉靜雯
橙橙綠(菊渣)愛秋天
第三課
05
教學目標
1、掌握1個多音字并能書寫2個漢字。
2、有感情地讀詩并能背誦。
3. 借助注釋,您可以理解詩詞,感受詩詞中的秋意和詩意,激發您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重點
1、掌握1個多音字并能書寫2個漢字。
2、有感情地讀詩并能背誦。
困難
感受詩人的思鄉之情。
06
教學流程
1.導入精美圖片,營造詩意環境
1.展示文章中的插圖,讓學生說出圖中的風景和人物的名稱,然后互相交流,根據自己的想象創作小故事。
2. 學生們的故事都很精彩! 如果能寫一首關于如此美麗的圖畫的詩,那就太棒了! 來,讓我們一起走進古詩《夜書所見》。
2.初讀詩歌,感受詩歌
1.理解“書”和“所見”的含義,然后解決問題。
2. 一起讀問題。
3. 同學們根據拼音和注解互相朗讀詩歌,要求朗讀清楚、流暢。
4. 老師講正音,師生共同討論如何認識和記憶新字。
5、教師示范朗讀,劃出朗讀節奏,男女生分組朗讀。
6.告訴老師你在這首詩中看到了什么? 你聽到了什么? 你猜詩人在想什么?
3.仔細閱讀詩詞,理解詩意
1.這首詩的題目是《我在夜書中看到了什么》,那么在這樣一個月夜,詩人看到了什么? 默讀這首詩,劃出你想到的關鍵詞,談談你的感受。
2、在這樣一個荒涼的秋夜里,詩人的心里有什么感受? 他想到了什么? (板書:感動客戶的感受)
3. 課件顯示了這首詩的前兩行。 老師解釋完這首詩的意思后,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感受朗讀這兩句詩。
4. 圖文結合,自由閱讀文字,結合上下文討論“知識”的含義。 (讀、寫、嘗“挑”,指導寫“送”)
5. 用詩中的文字標記圖片,并在圖片上添加“注釋”。
6.當詩人看到孩子們玩得那么興致勃勃時夜書所見的詩意 解釋,他會想到什么? (故鄉、童年)是的,這就是《江邊秋風動客情》中的“動客情”,即詩人對故鄉、童年生活的思念。
7、“動客情”是全詩的中心。 詩人的思鄉之情融入到了文字之中。 我們讀的時候一定要讀出濃濃的“思鄉”、“鄉愁”的感情。 您認為應該如何閱讀才能獲得這種感覺? (免費閱讀)
4.背誦詩詞,領略詩詞精髓
1、朗誦點名詩,師生評價,評選“讀書之星”。
2、一起背古詩詞。
3. 說說你自己的感受吧。 你想對詩人說什么?
4. 回憶一下你之前學過的兩首詩,并思考這三首詩是關于哪個季節的。 你在哪里找到它? (全班交流)
5.小詩人再現詩歌的韻律
選擇“古詩三首”中的一首,將其改寫成一首優美的現代詩。
我在夜書里看到的
采一縷輕(秋風攪客情)思鄉(寂寞)
本課是三首古詩的教學。 在教學中,我從整體角度出發,引導學生把握詩意,避免機械分析,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 學生從整體上理解詩的內容,邊讀邊思考,實現與課文的對話。 另外,我要求學生抓住詩中的詞語來理解詩的內容,并結合上下文進行分析和想象,讓他們感受更深刻。 學生們明白了這首詩的內涵,并學會了朗讀。 同時,我還注重積累和表達的訓練,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激發學生對文字的興趣,自然地完成閱讀與寫作的結合。
?統一課程示例?
五課例:
已編譯的課程示例| 《白鷺》教學設計
四個課例:
三個課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