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4-17 21:13:17作者:佚名
什么是科學精神? 科學精神是追求真理的嚴謹態度。
毫無疑問,這種精神對于培養求實創新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而求實創新的能力是教育的基礎。
筆者有幸自2014年9月起訪問位于蘇黎世的瑞士聯邦理工學院,并將在此進行為期一年的學術研究。 導師為世界著名國際環境學者 教授。 來到這里才兩個月英語作文,我就被濃厚的科研氛圍所吸引。 在這座被譽為“歐洲最負盛名的大學”(也是科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母校)的校園里,從最小的系統到最小的細節,一切都體現著奉獻科學研究的精神。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安靜的觀景臺
說到這所大學,很多中國人一定感到陌生。 但當讀者查看被淹沒的大學排名時,會發現它名列前茅(/15世界大學排名,排名第12)。 它和另一所瑞士聯邦大學(洛桑理工學院)是世界前20名中僅有的兩所非美國和英國大學。 “這所大學被認為是德語世界的一顆明珠,所以我來到這里是因為它的聲譽,”我在聚會上遇到的一位奧地利學生自豪地說。 沉浸在蘇黎世的寧靜中,你可以發現這所學校的美妙之處就在于它默默無聞、安靜的耕耘。 雖然有時有人說這所大學是如此的簡單和無趣,但我想這是因為對科學精神的追求已經達到了一定的程度吧! 瑞士擁有特殊的教育體系。 只有20%的高中生最終有資格進入大學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另外80%的學生都被改流去學習實用技能。 由于聯邦大學隸屬于國家,它不能拒絕任何最終選擇上大學的高中生。 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大學生活就一勞永逸地結束了。 進入大學后,這些學生面臨著殘酷的30-50%的淘汰率。 可以說,他們收拾行李離開是很常見的事。 這種本科教育體系保證了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卓越的教育質量。
學校圖書館一角
它為研究生和博士后創造了一個親密的學術環境。 不同部門設有不同的研究小組。 課題組的學生通常都有辦公室、休息室、茶歇等設施,鍛煉健身基本都是免費的。 每當走進茶室,常常會發現精心準備的小吃和各種飲品。 感覺就像我不認真對待我的研究,好像我無法承受治療。 這些人在教授的嚴格指導下,從事一些前沿研究,定期召開會議和研討會,組織良好。 有一次,我問了主管一個很愚蠢的問題:“為什么你們組每年都能取得這么多優異的成績?” 博納爾教授微笑著回答:“我們每天工作10個小時。”
蘇黎世大學
理工學院的對面門是蘇黎世大學(陳寅恪先生早年曾到訪過),這類似于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北大和清華大學的地理關系。 然而,他們不是競爭對手。 兩所學校在很多方面密切合作,甚至拋棄排名等恩怨,并肩前進。 我工作的國際關系與比較政治中心是兩所大學聯合辦的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所以我有機會逛兩所大學的圖書館并參與討論。 比較政治中心創始人之一博納爾教授表示,大學的本質是學術研究,因此兩所大學的合作是推動研究的基石。 值得一提的是,兩所學校共有30多名諾貝爾獎獲得者。 我相信這種互補性是無限的。
博諾爾教授對他所領導的國際環境政治團體做出了評價。 “我們非常好,這一點可以通過很多指標來證明,”他說。 不過,他明確表示,他不喜歡用“最高級”這個詞來形容研究工作。 他認為各種排名忽視了大學的本質。 Bonol教授的態度讓我想起了科學精神的核心。 學術研究應該堅守一種精神,以一貫的生活方式繼續下去。 應該注重研究的質量,而不是因小成績而沾沾自喜。
梁啟超先生曾說過:“系統的真知叫科學,能教人獲得系統真知的方法叫科學精神”。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規模雖小,但在許多方面都開展科學研究。 和科學精神。 正是一種自我欣賞的態度,不斷吸引著科研同路人。
(梁文圖,北京大學國際政治學博士生,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與蘇黎世大學國際關系與比較政治中心聯合培養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