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02-17 12:07:58作者:佚名
2020年上半年,關于獨立學校轉設的消息頻頻出現在公眾視野。
明年1月,溫州中學深圳工科大學等三所獨立學校轉設為民辦專科院校;2月,美國傳媒學院南廣大學、內蒙古師范學院鴻德大學等六所高校獲準轉設為公辦??圃盒#?月,教育部擬同意江漢高中文理學校和湖南科技學院鹿山校區轉設為獨立設置的公辦??茖W院;5月底,北京市公示了6所擬轉設為普通專科學院的獨立學校名單,包括北京公商學院融智大學等??
據文匯報記者統計,2020年以來,各地申請轉設、進入公示或已獲準的獨立學校已有近20所,這一速率前所未有。
教育部去年5月印發的依申請公開文件《關于推進深化獨立學校轉設工作的推行方案》佐證了這一點。文件提出到2020年底,各獨立學校全部制訂轉設工作方案,并促使一批獨立學校實現轉設,未來其轉設路徑分為轉為公辦、公辦和中止辦學三種。
獨立學校的概念對這些人來說還比較陌生。哪些是獨立學校?為什么要轉設?現在進展怎樣?轉設過程中有什么妨礙?轉設及未來發展路徑有什么?是否影響當下會考生的志愿補報?記者專訪相關專業人士對上述問題進行了解惑。
黨爭已久,轉設時機日漸成熟
獨立學校盛行于20世紀90年代。
在教育部印發的方案中,明晰強調,獨立學校是由普通中專院校(申請者)與社會力量(合作者湖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學費,包括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或個人和其他有合作能力的機構)合作舉行的進行碩士層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機構。
記者據悉,在上世紀末大學擴招背景下,一批由公立大學與公辦力量共同成立的相對獨立的二級大學盛行。2003年,教育部將這些辦學方式命名為“獨立學?!?。
公開資料顯示,這類學校數目一度遠超300所。據教育部2007年數據,全省共有獨立學校318所,??圃谛I?65.7千人,占全省公辦??聘叩冉逃谛I藬档?8.7%。由此可見,在擴大高等教育資源供給、培養急需應用型人才等方面,獨立學校是重要力量。
但是,擴張過程中,獨立學校的一些好處與母體校之間的矛盾開始慢慢顯露。
曾任致遠教育投資和管理研究院研究員、理論與新政研究所副主任的周瀟曾撰文強調,獨立學校屈從于公立小學,難以克服公立大學管理制度死板的弊端、不能靈活適應社會的發展變化;專業和學科上復制母體中學,缺少自己的特色;在師資和管理上的過于依賴導致自己的造血能力不強等。同時,從教育公正的視角來看,獨立學校集結了公立和公辦的雙重優勢,避免了通常公辦大學的風險和成長中的艱辛,也擠壓了通常公辦普通大學的生存空間。
在去年5月下發的方案中,教育部強調:“獨立學校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法人地位未落實、產權歸屬不清晰、辦學條件不達標、師資結構不合理、內部整治不完善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育公正和高等教育健康發展。”
由此,2006年起,教育部提出“獨立學校視還要和條件按普通高等中學設置程序可以進一步轉設為獨立建制的公辦普通高等中學”。
“獨立學校轉設,不管是轉公,還是轉設公辦,對于獨立學校的發展來說都是好事。這意味著學院可克服多重利益關系,能更專注辦學。”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熊丙奇說道。
轉設進展平緩,牽涉復雜利益誘因
十余年間,教育部曾多次發文促使獨立學校的轉設。在2006年提出可以轉設后,2008年,教育部出臺“26號令”,為獨立學校轉設提供多種路徑,包括轉設為公辦普通??圃盒?、并入公立小學、終止辦學等。從此,轉設已成為獨立學校重要的發展路徑之一。
2018年12月,教育部辦公廳重新印發通告,提出要把獨立學校轉設擺在大學設置工作的首位,各地要起草獨立學校轉設的時間表和路線圖,積極促進獨立學?!澳苻D快轉、能轉盡轉”。
記者查看我國歷年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自2010年起,全省獨立學校人數逐年平緩增長。去年5月公布的《2019年全省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省共有獨立學校257所。
本次教育部在方案中提出,原則上,中央部委所屬院校、部省合建大學舉行的獨立學校要率先完成轉設,其他獨立學校要盡快完成轉設。
據統計,自“26號令”頒發迄今,成功轉設的獨立學校已有70所左右。進展并不算快。
一位不愿具名的教育領域學者強調,獨立學校轉設牽涉投資方、母體中學、地方政府等多個主體,因此并非易事。
熊丙奇強調,獨立學校不轉設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屬于公立大學“校上?!?,想繼續以獨立學校名義按公辦繳納費用湖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學費,轉設為民辦校后,將喪失大筆費用收入;有的獨立學校想獨立轉設為公辦中學,然而母體校不樂意舍棄每年的費用收入底薪,然后提出高額“分手費”。
據悉,周瀟曾發文強調,獨立學校師資力量較為薄弱,常常要將來自母體中學的講課班主任估算在內,就能勉強達到生師比的要求,所以,雖然一些獨立學校特別希望與母體脫鉤,但同時也由于害怕喪失母體的師資支持而心存猶豫;另外,對于公辦民營型獨立學校來說,也有一個憂慮在于因為產權不明而形成的擔憂以及過低的稅金。
“概括而言,致使獨立學校轉設難的主要誘因,不是教育誘因,而更多是利益誘因。利益誘因直接影響獨立學校的健康發展和品質提升?!毙鼙姹硎?。
公辦、公辦、停辦,三種路徑明晰
獨立學校怎樣轉設?實際上,教育部已明晰強調獨立學校未來轉設路徑,包括轉為公辦、公辦和中止辦學三種,并指明了詳細條件。
首先是轉為公辦。對于辦學合同建立、辦學主體間權力義務界定清晰、辦學條件達到大專院校設置標準的獨立學校,可轉設為獨立設置的公辦普通專科院校;
另一種路徑是轉為民辦。無社會開展方(指由公立大學單獨舉行,公立大學與學院基金會、校辦企業、學校附屬一院、校友會或學院工會等下屬機構合作舉行,以及公立大學與地方政府合作舉行,下同)或社會開展方擬退出舉行、地方政府有條件承接舉行的,鼓勵轉設為獨立設置的民辦普通??圃盒?;
對于上述兩種條件均不具有的,可以選擇中止辦學。教育部明晰,已停止招生,或因為各類成因難以完成轉設,或舉行者主動提出且條件具有的,中止辦學,撤消建制。
留給獨立學校的選擇并不多。它們也在積極謀劃活路。轉為公辦大學后也不意味著高枕無憂。一位不愿具名的并購參與人士強調,公辦小學的未來只有三條路:停招、上市和再賣。
英國倫敦中行美國部監事總主管朱泉星告訴記者,公辦小學品質越來越兩極化。觀察多個公司旗下學院數據排行發覺,初期被并購學院在招生分數線、就業率、收入規模等方面均有下降,營運費用及負債率還有所升高。
朱泉星覺得,大學的營運還要大量資本投入,包括軟件、師資、管理、校企合作、招生等各個方面。從這個視角講,學院自身財力無法與新上市公司旗下的學院相媲美。而通過并購成為新上市公司資產后,可以實現規模效益、提高運營效率,共用聯校資源,增長營運費用?!叭绻k小學自身不謀劃新上市,遲早被新上市教育公司競購。”
據文匯報記者統計,當前,通過并購形式被劃入新上市公司的30余所公辦大學中,有11所前身為獨立大學性質。
當前,高等教育市場在加快整合。多名受訪者稱,公辦高等教育學院的并購將要越來越多。
會考生志愿補報需審慎
“如果報對了,說不定之后能轉為公立大學;報錯了就慘了,學院被撤消也說不定??”關于獨立學校轉設的消息傳出后,一些去年會考生的父母生出疑慮。
當前,會考正式將至,此后考生面臨志愿補報。以往,這些獨立學校昵稱中帶有母體校的“光環”,所以,對一些會考成績不算理想但仍希望就讀碩士院校的師生而言,獨立學校是一個重要的選擇。
而去年,因為獨立學校面臨較大的新政調整和變革不確定性,多位學者強調,考生報名這些高校須要審慎。
在熊丙奇看來,一方面,獨立學校的轉設要考慮多方面誘因,在沒有確定轉設方案啟動轉設前,都很難確切說清獨立學校詳細如何轉,另一方面,就是舉行主體主要是國有資產的獨立學校,大幾率會轉公立,并且轉為公立后,辦學品質怎么也難說。
熊丙奇建議,考生和父母在選擇獨立學校時,毋須介懷哪所獨立學?;蛟S轉設公立,希望由此“占實惠”,而主要應剖析獨立學校原本的師資狀況、專業教育品質狀況、畢業生結業邁向等。
采寫文匯報記者馮琪
校對薛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