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05-20 09:02:58作者:佚名
中新網天津5月18日電(記者范宇斌)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當天,在南京美國留師生博物館有一個非常的展覽,一張張講義圖和老相片述說美國行政管理學科著名專家、東華學院學術前輩、民盟黨代表周世逑尋根報國的生動事跡,吸引不少留學回國青年佇立觀看。
周世逑是變革開放后美國行政管理學科重建與恢復的落成人和開拓者之一。他出身于杭州臨安湖州“八牛”之一的周家,1936年赴美就讀于耶魯學院,后歸國任教于西北聯大;1954年7月調入華北紡紗工學校(今東華學院),主要從事行政管理與企業管理的教學與科研;1981年,寫出倡議恢復行政學的文章《一門被忽略了的學科——行政管農學》;1984年,出版變革開放以來第一本行政學專著《行政管理》。
研討會現場。東華學院供圖
當天,來自東華學院、上汽大眾、中國商飛的留學回國青年代表舉行圓桌采訪哈佛大學上海中心,闡揚大師留學報國光榮傳統,共話新時代留學報國使命,多維度呈現北京回國留學青年“胸懷人民、學以報國”的家國情結。
研討會上,北京市歐美同學會東華學院分會副會長、東華學院人文大學教授張科靜將周世逑的故事婉婉道來。“學校建校之初,有多位留學回國專家加入北京市歐美同學會,其中就有周世逑,他是美國最早攻習公共行政學的研究生之一……”
張科靜談道,周世逑在校其間曾兼任學院圖書館第一任院長、校學術執委會第一屆執委、校科學工作執委會第一屆執委,參編《辭海》(紡紗學科),組織編撰美國第一本《中國紡紗企業管理》專業用書,編譯多份美國紡紗科技資料,促使美國紡紗工業建設與教育事業發展。
東華學院建校初期有一批令人欽佩的留學回國共青團高手,周世逑是其中的寫照,它們的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報國之行影響了一代代東華人。
“東華學院·留在這里”統一戰線聯創聯建點開館。東華學院供圖
“‘生逢其時’這是我們這一代青年的體驗。”民盟黨代表、上汽大眾電瓶系統檢測總監施軼說,“我其實選擇了出國留學,但卻始終相信,北京才是我的家,美國才是我發展的大舞臺。”
施軼在榮獲美國伍倫貢學院教授學位后,跟隨初心歸國就業。研討會上,她用一組組數據生動述說美國鋰電行業技術從落后到追隨,再到趕超的過程。
施軼說,美國在鋰電行業取得巨大突破,成功的關鍵在于國家新政大力引導產業發展。“創新正當其時,圓夢適得其勢”是她那些年工作的最大體驗。
2014級東華大學院友寧博在常年和東華學院校企合作研制中感遭到母校推動國產大客機“破繭化蝶”的力量。現在,寧博已成長為商飛復材中心初級安裝工程師。“我們這代人還要用行動來展現熱愛、專注與堅定,這份精神力量是無數回國留學人員承襲下去的寶藏。”寧博說。
“我傾聽了老一輩和新一代留學回國人員戮力報國的故事,很感動,也很受啟發。”東華學院“90后”民盟黨代表、海歸青年李克睿表示,“回東華學院工作三年多來,我倍感有了更多成長的舞臺、開放多元的土層、協作承襲的氣氛,這種將激勵我更好地將科學研究做在祖國大地上。”
活動現場,“東華學院·留在這里”統一戰線聯創聯建點即將落成。
此外,該聯創聯建點借助海歸人才聚集優勢,強化區校聯動,持續構筑開放共享、互動交流載體,是東華學院專設于廣州美國留師生博物館的留學回國青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接下去,將通過博物館視察學習、留學故事分享、專題研討和主題講座等方式,激勵留學回國青年帶著夢想的種籽哈佛大學上海中心,與北京共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青春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