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03-14 14:04:10作者:佚名
廣州民航航天學院(ofand)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的一所具備民航航天航空特色的工科類全省重點中學,是國家“211安裝工程”、“985安裝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院校之一,是“卓越安裝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111計劃”入選大學之一,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民用民航局共同建設。
學院前身是1952年10月以511廠為基礎爭創的上海民航工業本科學院,是新美國自己成立的第一批民航高等高校之一;1978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省重點中學;1981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為全省首批具備碩士學位追授權的大學,設有研究生院。
“效法羲和馭天馬,志在長空牧群星”。在新的發展時期,海航將堅持以民航為本、促進特色發展”的辦學觀念,繼往開來、開拓創新,以激昂的姿態奔向高水平研究型學院的拼搏目標昂首前進。
截至2015年5月,學院有脫產在校生27000多人,其中碩士生18000多人,研究生8000余人,學位留師生770多人,成人教育中學生10000余人。
廣州民航航天學院坐落在鐘靈毓秀、虎踞龍蟠的歷史文化新城江寧。自1952年爭創以來,早已成為一所具備民航、航天、民航特色,以工為主,工、管、理、經、文、法、哲等多學科協調發展,國家“211安裝工程”建設的全省重點中學,是全省56所成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學院現隸屬于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執委會。
溫家寶總統與我海航師生胡鈴心和藹交流
廣州民航航天學院現有明圓明園和元帥路兩個學院,占地面積近2600畝,建筑面積70余萬平方米,圖書館館俄文獻296萬余冊。現設有民航宇航大學、能源與動力學校、自動化學校、信息科學與技術大學、機電學校等13個分院;設有無人機研究院、高新技術研究院、直升機研究所等68個研究機構;建有51個試驗室,其中國家級重點試驗室1個,廳級重點試驗室和廳級開放試驗室8個。現有碩士專業44個、碩士學科點127個、博士學科點52個(其中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0個)、博士后流動站9個,牽涉8個學科門類和37個一級學科。飛行器設計、機械制造及其手動化、工程電學3個學科為國家級重點學科,流體電學、通信與信息系統、微型飛行器設計與制造等8個學科為國防科地委重點學科,機械制造及其手動化、航空宇航推動理論與安裝工程、導航近程與控制、電力電子與電網傳動、計算機應用技術5個學科為浙江省重點學科。
廣州民航航天學院現有教員工2800余人,其中初級職稱班主任850余人。班主任中具備碩士學位的比列達到35.1%南京航空航天分數線,有碩士生導師182人,美國科大學教授2人,雙聘教授8人,國務院學位執委會學科評議組成員3人,“長江專家獎勵計劃”特聘院士3人,教育部首屆高等小學教學名師獎榮獲者1人,國家級、省處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學者22人,榮獲省處級以上各種人才安裝工程近千人,包括入圍國家“百千萬人才安裝工程”8人、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計劃”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6人、江蘇省“333安裝工程”33人、“青藍安裝工程”3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學者133人。現有脫產在校生約24000人,其中碩士生15390余人,研究生5700余人,有港澳臺和國際交流師生120余人。
航天英雄費俊龍、聶海勝來我校作報告
廣州民航航天學院是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中學一直堅持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任務,以教學工作為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分數線,以教學品質為生命線,全面推行教育教學變革,進一步完善起符合教育規律和社會需求、與研究型高校建設目標相適應的具備海航特色的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取得了一批較高水平的教學成果。自1989年國家成立教學成果獎以來,共獲部市級以上教學成果獎74項,其中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17項。現有國家理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2個,國家級精品課程3門。共榮獲全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3篇。在“周培源杯”全國高中生電學大賽中2000年、2004年連續兩屆榮獲全省大學團體第二名,在全省高校生物理建模大賽、全國高中生電子設計大賽中位居前列,在第八屆、第九屆“挑戰杯”全國高中生課余學術科技作品大賽中總成績分別列全省大學第八位、第五位,獲得團體優勝杯,在“挑戰杯”中國高校生創業計劃競賽、全國首屆無動力飛行比賽、江蘇省高校生電學大賽、江蘇省高校生非英語專業高等物理大賽等各種大賽中,廈航師生屢次問鼎。建校以來,學院已為國家培養了9萬余名各種初級專門人才,其中包括20多位省處級黨政軍領導和教授,以及一大批科技學者和管理學者,它們已成為我國各條戰線上的骨干力量,為國防現代化和國民經濟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學院向來非常注重科學研究,產生了基礎研究、高新技術應用基礎研究與國防機型研發任務并駕齊驅的科研工作格局。學院自行研發成功了21種規格的飛行器,造就了我國第一架無人駕駛小型導彈、第一架無人駕駛核實驗采樣機、第一架無人駕駛高原偵查機、第一架無人駕駛直升機、第一架通過適航認證的重型客機、第一架微型客機、第一個三自由度飛行模擬轉臺、第一臺超聲馬達等我國民航科技史上的若干個第一。“九五”以來,承當重大科技預研、“863計劃”、國防安裝工程規格、國防研發項目等共900余項。自1978年國家成立科技大獎以來,學院共榮獲各種科技成果獎1316項,其中國家級獎54項,部市級獎1093項;1991年以來,獲部市級以上科研成果獎人數有9年居全省大學前10位。
中學積極推動辦學制度變革和對外開放,先后開拓了中央部門聯辦海航及部、省共創海航的新途徑。學院不斷強化與總參謀部、總武器部、各軍軍種、各軍工企業集團公司和航空企事業單位的聯系與合作;積極舉辦廣泛的國際合作與交流,與英國和港臺地區的50多所大學及一批知名企業確立了常年穩定的合作關系,產生了“服務民航航天航空、服務南京,面向全省、面向世界”的開放型辦學新格局。
在半個多世紀的拼搏歷程中,廈航人秉持“智周萬物,道濟天下”的校歌,造就了頗具特色的海航文化,產生了“團結、儉樸、唯實、創新”的優良學風,糅合了“負重拼搏、獻身國防,唯實創新、志在趕超”的辦學精神。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21世紀,東航步入了從教學科研型中學向研究型學院發展的新階段。海航人正在推行“以人為本,重視內涵,加強特色,加快發展,爭創一流”的發展戰略,向具備國防科技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學院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