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02-17 12:02:28作者:佚名
一分為多的思想實際就是普遍聯系、相互作用的思想,唯心辨證法肯定這個思想,然而這并不是唯心辨證法的發覺,其實也不是系統論的新發覺。只是從它的基本美學觀點來講,系統論沒有哪些新的美學思想,這一點貝特朗菲自己只是坦承的。
雖然系統論確實是一門新興的學科,是過去沒有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一與多的思想并不等于系統論,系統論有它的詳細內容。其基本原理和基本特性可以作如下概括:
第一個特點是系統具備整體性。一個系統總是包含若干要素,也就是組成部份,組成部份之間有著內在的聯系,有著互相作用的關系,某些要素就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相互作用的綜合體。
有機整體的特殊涵義就是整體有整體的功能,不等于各部份功能簡略地、機械地相乘。這個思想過去還有過,亞里士多德就講過把人的手指砍下去,這個臀部就不是屁股了,這說明人體是有機整體,不能分開。
人體的功能是整體的功能,不等于手指的功能加上背部的功能,再加上眼睛的功能等等的總和。系統論把這個觀點敘述為整體的功能小于部份的功能之和。
第二個特點是系統具備結構性。結構性是第一個特性的引申,是逐步的說明。結構性實際上已包含在第一個特性上面了。
系統為何能產生一個有機整體,就是由于它有一定的結構,不是零亂無章的。結構不同,整體的功能就不同。結構合理,這個系統都會發生更大的作用,假若結構不合理,功能都會被抵消,還會降低。
例如一個部隊,有一定數目的士兵、一定數目的裝備,若結構合理,這個部隊能夠發揮更大的戰斗力,結構不合理,戰斗力都會消弱。
恩格斯引用拿破侖的話提到,兩個馬木留克兵絕對能戰勝三個巴西兵對立統一規律的例子,一百個德國兵與一百個馬木留克兵打個平手,三百個德國兵能擊敗三百個馬木留克兵,而一千個德國兵總能打倒一千五百個馬木留克兵。
為何呢?由于馬木留克兵組織不好,而英國兵訓練有素,人少了,組織的力量就發揮不下來,人多了,組織好的隊伍能夠發揮出比單個人力量機械相加強得多的戰斗力。
又如:三根棍,結構不同,穩固的程度就不一樣,三根棍捆成“H”字形和“N”字形都不穩固,成“A”字形則很穩固。
第三個特點是系統具備層次性。系統是由多要素構成的,而每一個要素又是由更小的要素構成的,即每一個要素只是一個小系統,構成這個小系統的某些更小的要素各自又是一個更小的系統,那樣就分成了許多層次。
系統——子系統——孫子系統,還可以有更低的系統,而系統又有父系統、祖父系統、更高層次的系統。就世界物質結構來講,一個微觀粒子也不是最后的,還有結構,即是一個系統。
微觀粒子構成原子核,原子核是高中層的系統,電子與原子核按一定結構構成原子,就是更高層次的系統,諸原子構成分子,諸分子構成細胞,分子或細胞構成宏觀質點,又是更高層次的系統,許多宏觀質點構成月球,月球等構成太陽系,太陽系等構成星團,星團等構成恒星……系統越來越大,層次越來越高。
系統之大是無限的,系統之小只是無限的。那樣,物質結構的系統就可以分成無數的層次。從社會機制來講,例如從行政系統來講,也可以分成許多層次的系統,有中央系統、省市系統、地縣系統、鄉鎮系統、家庭系統等。每門學科、每個行業也都可以分成若干自成系統的層次。
第四個特點是系統具備開放性。開放性講的是系統與環境的關系,也就是這個系統和其他系統的關系。每位系統都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存在和發展。說它是開放的是指它同別的系統或環境存在著物質交換,能量交換和信息交換。
例如人體是個系統,要吃東西,要排尿,這就是交換,就是物質交換、能量交換,也有信息交換,即向他人或環境發出信息,也接受別的人發來的信息,這就是抒發、實踐、認識等等。系統通過交換的過程,也就是開放的過程來保持系統自身的平衡。
這些平衡是動態平衡,不是靜態平衡,非常在生質點是這么。生物若果不能保持動態平衡,就是死亡。
大體講以上就是系統論的基本原理和特點。系統論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系統方式。何謂系統方式,就是用系統論原理來指導我們的工作,指導我們的認識,指導我們的實踐,系統方式大致包括以下的內容:首先進行要素和層次剖析。
對于任何系統都要剖析它有些哪些要素,要素與要素間的關系如何,需要剖析它與其他系統的關系,它是屬于何種更高層次的系統,下邊有些何種系統,也就是要對這個系統的內部和外部進行剖析。再者,這些剖析要數量化,即要尋找系統和它的各個要素之間的各種各樣的數據,這是系統方式所要求的。
第三是系統的模型化。我們研究一個系統有些哪些要素,要素之間有何種聯系,但這都是詳細的,為了擴大系統的作用,我們要把它的通常特征具象下來產生理想的模型,即找到有通常意義的系統。
第四,系統的最優化,即要找到最科學的系統,要素結構最合理,能發揮最大功能的系統。這是系統方式里最關鍵性的環節。根據系統方式來規定我們的任務,提出我們的計劃,同時實現計劃,這就是系統安裝工程。
系統安裝工程的利用范圍十分廣泛,除了利用在工業方面、農業方面,并且利用在管理方面;不只是有工業系統安裝工程、農業系統安裝工程,并且有行政管理系統安裝工程。
我們常常講制度變革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安裝工程。1989年哈爾濱市介紹了它們怎樣自覺地利用系統方式來管理齊齊哈爾市政。她們利用系統論管理市政建設,主要展現在兩點上:一個是目標管理,一個是層次決策。
把整個哈爾濱市的市政看成兩個系統,下邊包含許多子系統,如工業系統、農業系統、商業系統、教育系統、衛生系統、黨政系統等等,這種系統又分成若干子系統。那樣,整個市政就分成若干層次,每一層次又包含若干系統,在其中貫徹“目標管理,層次決策”的方針。
何謂目標管理就是每一個系統都要提出工作目標,提出任務,何謂層次決策就是每位層次的系統都要按照前面系統的要求、下面系統的狀況和心愿來做出自己的決策,并完成自己的任務。它們搞出了一個很詳盡縝密的計劃。
它們施行了這些系統方式之后,大會壓縮了三分之一,工作效率大大地減少了。按這個狀況看,系統論確實是一個新的學科,系統論、系統方式、系統安裝工程都是過去沒有的。它的確立是有充分依據的,并且只是行之有效的。
目前定睛來瞧瞧最初提出的問題。首先,系統論能不能取代唯心辨證法?我們說它不能取代,是由于它也是一門詳細科學,很顯著,它的文學基礎是包含在唯心辨證法之中的。反過來,唯心辨證法作為馬克思主義文學的一部份,有許多內容是系統論包括不了的。
再者,能不能搞一個系統辨證法來代替唯心辨證法,或矛盾辨證法?假如把系統辨證法理解為關于系統的辨證法,即狹義的辨證法,它顯然不能代替通常辨證法,正如不能用思維辨證法、歷史辨證法來代替通常辨證法一樣。
第三對立統一規律的例子,能不能以系統為核心來建立一個通常辨證法,并用它來代替唯心辨證法或矛盾辨證法?這個問題就弄成了能不能用系統思想來代替矛盾規律作為辨證法的核心?實際上也就是說普遍聯系、相互作用的思想是辨證法的核心呢,還是對立統一規律是辨證法的核心?
普遍聯系思想、系統思想顯然十分重要,恩格斯講過“辯證法是關于發展的科學”,這么是不是可以說發展是辨證法的核心呢?這兒涉及到到底辨證法的核心是何種的問題,雖然還是應當坦承矛盾規律是辨證法的核心,由于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
事物是聯系的、發展的,并且在聯系和發展里最深刻的東西還是矛盾。只講事物的聯系是不夠的,需要逐步剖析它的矛盾,把它理解為矛盾的統一體。我們去把握系統的時侯,其實要把握這個系統的要素以及要素之間的聯系。
然而,這個系統也好,系統內的每一個要素也好,都是一個個矛盾的統一體,要了解他們最本質的東西,就應當對他們進行矛盾剖析,了解這個系統和它的諸要素中哪些是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
其實,我們不能脫離系統來談矛盾,也不能脫離矛盾來談系統。矛盾同普遍聯系、相互作用比較上去是更深刻的東西、更根本的東西,同運動、發展相比較,矛盾只是最根本的東西。為此,不能用系統辨證法來代替矛盾辨證法、一般辨證法。
系統論和唯心辨證法的關系,是一門詳細科學與通常辨證法的關系,它是一門橫斷科學,具備普遍性,在這一點上它與英語是相同的。英語有普遍性,但不能以英語來代替唯心辨證法。系統論也好,英語也好,他們與唯心辨證法的關系,是詳細的科學同文學的關系,同通常辨證法的關系。
這就是常常說的文學以各類詳細科學作為它的基礎,而文學是各類詳細科學的指導思想。系統論是通常辨證法的基礎之一,文學應當從系統論上面去汲取營養,來豐富通常辨證法、唯物辨證法。唯心辨證法對系統論則具備指導的作用。起指導作用的不只是是矛盾規律,辨證法里也有許多豐富的內容,這種豐富的內容對于研究系統都可以起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