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01-28 09:07:37作者:佚名
相信很多學生對于世界大學亞洲地區的排名是非常好奇且關注,在這次的qs亞洲排名中,中國表現亮眼,新加坡大學排名下降。那么在這次的排名中亞洲各國的表現如何?今天出國留學小編就給大家介紹2023年qs世界大學亞洲地區排名,如果對這個話題感興趣的話,歡迎點擊夢飛國際。
2023年qs世界大學亞洲地區排名出爐:亞洲大學排名解析!中國兩所進入前三!
近年來,亞洲留學的熱度近幾年不斷升高,以中國大陸、新加坡、中國香港、日本、韓國、馬來西亞、中國澳門等經濟強勢q 4 Y = A O P ]國家或地區逐漸成為了世界留學熱門地。
國際高等教育研究機構QS也在近日發布了2023年亞洲地區大學排名!
此次亞洲地區大學排名涉及760所高校,為歷年最多,評估依據包括學術水平、畢業生就業能力、研究質量、資源優勢和國際化程度。
本次QS亞洲大學排名的指標體系共涉及11項指標,分別是:
學術聲譽指標(30%)
雇主聲譽指標(20%)
師生比(10%)
國際研究網絡(10%)
論文篇均引用率(10%)
教員人均論文數(5%)
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員數(5%)
國際教員占比(2.5%)
國際學生占比(2.5%)
入境交換生比例(2.5%)
出境交換生比例(2.5%)
排名亮點
北京大學獲得亞洲地區大學排名第一!
新加坡國立大學后退1名,排名第二位,清華大學緊隨其后排名第三。
中國大陸高校上榜數量最多,共計128所;印度緊隨其后,共計118多所。日本106多所。
新加坡和中國香港的研究影響力指標表現優異!中國香港和中國澳門高校的國際師生數量占比都很高。
韓國排名較為集中,其中韓國科學技術學院排名第八,近五年來排名最高。
越南高校提升最大,55%院校排名都有所上升。
印度在[ @ ~ d * 2 _ d研究生產方面表現出色,有三所高校在教師論文數量方面躋身前5。
亞洲排名概覽} = S ` E 7 – I m
首次進入亞洲前100的高校中,哈薩克斯坦國立大學排名最高,第44。
新加坡院校八年來首次未能獲得本榜第一并未能稱霸前三。
在擁有10所以上院校進入排名的國家和地區中,韓國的前20所大學排名最為集中。其一流大學韓國科學技術學院排名第八,近五年來排名最高。
在學術聲譽和雇主聲譽指標中,日本有2所高校進入前5,東京大學在這兩項指標中都名列前茅。
印度在研究生產方面表現出色,有三所高校在教師論文數量方面躋身前5Q J e。
新加坡和中國香港的研究影響力指標表現優異,都各自有2所院校進入論文引用數量前五。
中國香港和中國澳門高校的國際師生數量占比都很高。馬來西亞院校的國際學生數量也很多。
越南高校提升最大,55%院校排名都有所上升; + , k V s u。R ? :
中國大陸高校排名表現
最具代表性的亞洲地區
擁有眾多亞洲頂尖大學
極強的國際聲譽
總體趨勢下跌多于上漲
校園國際化困難
盡管中國大陸頂尖高校排名上升,但是也有許多大陸高校排名下降。本排名中62%中國大陸高校排名下降,2v % U 1 ` $ P4%排名穩定r ~ f 9 2 k,14%排名提升。有2所高校首次進入排名。
中國大陸高校亮點與趨勢
兩所中國大陸高校躋身亞洲前三,為大陸高校在該排名歷年來最好成績,這不僅反應了中國大陸高校的崛起,也反映了亞洲地區其他競爭高校的步履蹣跚。
中國大陸高校在國際雇主和專業學者間享有極高聲譽,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在QS學術聲譽指標中分列第三和第四。在雇主聲譽中恰好相反,清華大學第三、北京大學第四。
中國大陸高校在本次排名的8項指標中(總計11項指標)整體都有所下降。有趣的是,盡管大c r ] J陸高校在雇主聲譽方面一貫表現強勁,本次卻有90%大陸高校在該項指標中排名下降。
大連大學是中國大陸高校中排名提升最多的院校,上升22p m B C #位排名亞洲第132。大連大學在五項指標(總計11項指標)中都有提升,其中最為顯著的是國際研究交流指標。
中國科學院排名上升5位北京三本大學,位于亞洲第80名。在每位教師論文數量方面,它是亞洲地M ~ T 5 9 W區最高產的研究機構。同時它也是亞洲地區最具國際合作精神的研究機構,在國際研究交流指標中獲評100分滿分。
中國科學院在員工博士文憑數量方面也處于領先地位,是大陸最多的高校,但亞洲排名第32,也突出了大陸高校在這方面略顯薄弱。不過盡管這項指標競爭激烈卻沒有將亞洲頂尖高校區分開來。
從論文引用次數上來看北京三本大學,南開大學的研究成果極具影響力,在該指標中排名第7,以微弱優勢戰勝湖南大學(第8)。南開大學研究成果集中在自然科學領域,尤其是化學領域。
浙江大學和西安交通利物X T X K浦大學擁{ . h , C * O 4 U有大陸最國際化的教師團隊,在該指標中分列第17和18名。暨南大學國際學生數量大陸最多,排名亞洲第19,也是大陸唯一一所在該指標中排名進入前30的院校。
進入排名的大陸高校中,88%在國際生占比這一指標中排名下降,73%在國際教師占比排名中下降,中國大陸在師生多樣化方面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QS高級副總裁Ben 表示:“在亞洲地區大學排名中,中國大陸高校取得了歷史最好成績,這表明中國在亞洲高等教育領域最前沿發揮了極大的t / p =潛力。這樣的成功是應當的,協調的政府投資與強有力的高校發展策略讓中國大陸高校擁有全球領先的研究成果并舉世聞名,特別是在科學與技術領域。”
補充道:“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擁有建設世界頂尖大學的遠大抱負,今天的排n Q r A v q & }名成績表明中國的努力正在得到回報。但是,它的卓越暫時高度集中在一流院校中。要提升中國高等教育和高校整體水平,仍然有許多努力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