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01-25 16:07:31作者:佚名
重慶郵電大學( of Posts and )簡稱“重郵”,坐落于直轄市——重慶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與重慶市人民政府共建的教學研究型大學,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是國家“2011計劃”核心協同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布點設立并重點建設的四所郵電高校之一,重慶市一流學科建設高校,CDIO工程教育聯盟成員單位。
重慶郵電大學創辦于1950年3月,前身是東川郵政管理局郵政人員培訓班;1951年1月,改建為西南郵電分校;1953年3月,分建重慶郵電學校;1955年5月,更名為重慶電信學校;1959年3月,升格為重慶郵電學院;1970年4月,改建為電信總局529廠;1973年7月,再次改建為郵電部第九研究所;1979年5月,恢復為重慶郵電學院;2006年,更名為重慶郵電大學。
截至2021年9月重慶郵電大學是幾本,學校占地3800 畝,校舍建筑面積68萬余平方米,館藏694余萬冊(種);有在校學生2.7萬余人,其中研究生5000余人,在職教職工2100余人;下設16個二級學院,開設有60個本科專業。
教學建設
截至2016年3月,重慶郵電大學共有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8個重慶市特色專業,5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個國家實驗教學示范中心,7個重慶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門國家級精品課程,19門重慶市精品課程,1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4門重慶市雙語教學示范課程。
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自動化、微電子科學與工程、軟件工程 。
重慶市特色專業(11個,不全):通信工程、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廣播電視編導、電子信息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微電子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移動通信接入網國家級教學示范中心。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信息通信技術與網絡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
重慶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7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實驗中心、經濟管理實驗中心、微電子專業實驗中心、制造技術工程實訓中心、電路實驗中心、通信技術與網絡實驗中心、高等學校傳媒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5個):重郵-惠普國家工程實踐教育中心、重郵-四聯國家工程實踐教育中心、重郵-移動國家工程實踐教育中心、重郵-中興國家工程實踐教育中心、重郵-渝德國家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國家級精品課程(3門):傳感器與自動檢測技術、傳感器與自動檢測技術、現代交換原理 。
重慶市精品課程(19門重慶郵電大學是幾本,不全):數學建模、大學物理、高等數學、計算機網絡、數據庫原理、VC++與面向對象技術、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高級英語、大學英語、通信組織與運營管理、電信傳輸原理、信息論基礎、通信原理、移動通信、通信經濟學、電信組織與運營管理。
國家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1門):數據庫原理
重慶市雙語教學示范課程(4門):大學物理、數學建模、物理與生活、管理溝通 。
教學成果
據學校官網2014年3月數據信息顯示,重慶郵電大學在近年來承擔國家及部省級教改項目100余項,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3項,重慶市教學成果一等獎8項;建成校外實習實訓和就業基地200余個,學生參加第十一屆“挑戰杯”成績位列中國高校第21位,參加數模競賽成績連續兩年排名中國高校第二,參加第八屆“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獲中國金獎,參加2012年“中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捧得該項賽事最高榮譽“TI杯”,參加中國電子設計、數學建模、外語競賽等獲國家級獎勵300余項,部省級獎勵1000余項。
對外交流
截至2014年3月,重慶郵電大學開展大類培養,實施“IT精英人才培養計劃”、“外語+專業”中加合作人才培養項目及“1+2+1”、“2+2”、“4+1”等國際化人才培養計劃,與美國、英國、加拿大、意大利、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和港澳臺地區高校合作開展人才培養、短期學生交換、帶薪實習等項目,組建了“重郵—惠普軟件學院”、“重慶國際半導體學院”、“微軟重慶軟件外包服務人才培訓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