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一区二区三区超碰国产精品,亚洲人成在线网站,国产在线精品一区免费香蕉,国产精品免费电影

歡迎您訪問東倫敦!

東倫敦

更新時間:2023-01-21 21:06:38作者:佚名

倫敦大概是整個倫敦最不倫敦的地方,卻可能又是最倫敦的地方。現在如果還要在倫敦重溫大英帝國的舊夢,除了白金漢宮、除了林蔭大道上的英聯邦總部,東倫敦也許是個另類的選項:倫敦的新金融中心在狗島上的金絲雀碼頭,當年從金絲雀群島(加那利群島)遠來的船,就在這個碼頭卸貨;金絲雀碼頭屬于西印度碼頭區,最早由西印度群島來的商人經營,后來東印度公司也建起了東印度碼頭區,碼頭雖然都已經停用,兩個名稱還是被現在的地名保存了下來;金絲雀碼頭往西是加拿大水,那是當年加拿大來的貨船裝卸的碼頭,新金融區的中央廣場也叫加拿大廣場;碼頭區輕軌上還有一站,直接叫塞浦路斯,大概和這個前殖民地國家也有種種聯系。這不是退守海島的先總統把經緯臺北的道路改成大陸的城市名,就可以怡然守在介壽館里獨自憑欄無限江山,而是的確與地名里那些遙遠的地方發生過接觸。但話說回來,既然是重溫舊夢,又何嘗不是一晌貪歡?

維基百科配的金絲雀碼頭夜景標準照,從格林尼治往北看

不過我想說的東倫敦,在倫敦被叫做東尾,在泰晤士河北岸,從倫敦城東端的奧德門,往東一直延伸到利河;和倫敦城以西、劇院集中的西尾遙遙相望。其實官方定義的東倫敦,是倫敦城以東、泰晤士河南北兩岸的10個區。只是諸如大倫敦最東的黑弗靈區,居民八成以上都是英國白人,族群多樣性在大倫敦的33個區里算是很低。而東尾的紐漢區,英國白人只占總人口的17%,印巴孟加拉裔加起來卻超過三分之一。紐漢西鄰、同樣屬于東尾的哈姆雷特塔區,也就是幾乎每天都會路過的東倫敦清真寺的所在,光是孟加拉裔就超過了三成。所以這里所說的東倫敦的一小片,又可能是整個倫敦最不倫敦的地方。不過東尾倒是和東倫敦郵區基本重合。英國的郵編分兩段,第一段郵編的第一或者第二個字母代表城市或者郡,只有倫敦是例外。這座人口占英國八分之一的大都會,主要部分被分成了八片,每一片直接用方位字母,比如北倫敦是N,西南用SW,市中心則用EC和WC。東倫敦是E,但只覆蓋東尾這幾個區。越過泰晤士河,南岸的皇家格林尼治區們劃成了東南郵區;利河以東,黑弗靈和它西邊的巴京區,郵編已經不用方位字母開頭。

在東倫敦住滿了九個月,離開之前的確想寫點東西,卻發現很難。這不是新有的感覺,去年冬天在都柏林街頭晃悠,就已經覺得很茫然,到愛爾蘭鄉下,就更像是被放逐到了陌生的原野。畢竟在國內的城市走走停停,無論對地方史和軼事掌故何其不熟悉,也能夠把城市置于還算熟悉的大歷史里,也算能自以為多了一些對于城市的感受。可是這里是異國他鄉,即便可以速成式地在窮游網之類的地方讀些攻略,或者哪怕作出最精心的準備,把與目的地相關的書籍電影預先看上一堆,做個雙足書架在城市里穿行,無論見到什么建物人群,至少都能說出個子丑寅,但這也不太可能把自己培訓成城市史家,頂多算博地學者(相對于博物學者吧,又不是城市地理學者)。我則作這些準備的時間都沒有。在經驗陌生的地方時,感覺不得不開始變得遲鈍,那種以前與地方互動時偶爾能感受到的沖撞和驚訝,也愈發曖昧不明。話又說回來,作為初訪的游客,在與地方互動的照面里或許還能迸發出不少驚異,而自己畢竟在這座城市已經生活了不短的時間,所謂的英倫風情(其實通常只有風啦)早已去現象化退入了背景。不妨像這座城市里大多數的居民一樣,把它們當作身邊最熟悉的地方來無視,就又能存有一點陌生感。塵埃一樣的自己可以隨著時間在空間里飄蕩,或者與空間互動著,又隨著時間之流流淌。那不妨寫寫行走的流水。

紐漢

住的地方在紐漢。紐漢現在是倫敦的32個自治行政區之一,本來是埃塞克斯郡的東漢和西漢兩個鎮,六十年代被劃入了倫敦,合并成紐漢。雖然我開玩笑說西漢和東漢合并大概叫晉才對,但聽上去有點像把廊坊的一些地方劃入北京,盡管大概不會有那么大的跨度。不過英國人比較拿腔捏調,人名地名中的ham英國東倫敦大學,h都不發音(想想伯明翰、白金漢宮,或者貝克漢姆)。所以讀起來其實應該是紐安。紐安也不錯,我住的鎮屬于West Ham,這樣也算在西安住了大半年。

紐漢區的政府大樓建在水邊。所謂水,原來是泰晤士河邊的皇家碼頭區。現在碼頭停用改成工業區,八十年代又建起了倫敦城機場。機場很小,幾乎四面環水,繞一圈也用不了多長時間;但因為在碼頭區,離金融城和金絲雀碼頭的新金融中心都很近,反倒成了倫敦極高端的一個機場,主航廈旁,還有一個私家小飛機的專用航廈。小機場視野也不錯,區政府這一岸的水邊,就有幾個老爺爺捧著相機,看各種小飛機擦著水面起落。

倫敦城機場,一架英航的飛機對著金絲雀碼頭的高樓們起飛

哪怕是小飛機,機場終究還是很吵。機場的南邊社區是銀鎮的一部分,對于這里的住民來說,飛機咆哮著在頭頂往來,或許就不是一件還能拍成風景照的事情。社區的南邊是一座巨大的糖廠,員工專用停車場里停著數量龐大的汽車,足以表明工廠規模。紅磚廠房有六七層高,卻沒有一扇窗戶,換氣扇嗡嗡交換著廠內和外面的空氣。圍墻頂架著鐵絲網,監視器虎視眈眈對著工廠大門。這一帶都是工廠,但蔗糖廠多多少少會因為它的產品而可愛些。英國人民最喜歡的甜蜜從這種高度規訓的空間里被制造出來,又多少顯得脫節。社區和糖廠之間筑起了綿延的高墻,倫敦的橫貫鐵路正在鋪軌。這一年來受夠了歐洲之星從窗外咆哮著極速往來的我,現在實在對鐵道喜歡不起來(你夠了,你馬上就要坐那么久的火車)。橫貫鐵路雖然鋪成了無砟軌道,也還是沒在鐵道頂上加個蓋子。以后被飛機和火車夾擊的住戶,不知道會不會團結起來控訴。未來的火車會在兩道水泥屏障之間行進,沒了窗外遠處的風景,沒了夾竹桃夾著的鐵道和夾竹桃叢里的蝴蝶,也一定是糟糕的旅程。

倫敦城機場旁,典型的英國社區

蔗糖廠,正在鋪軌的橫貫鐵路

紐漢的決策者們把區政府大樓蓋在機場正對面,如果不是對飛機的轟鳴有特殊癖好,那大概只能解釋成政府為了拉抬地價,身先士卒,要把這一片待開發區域的地價給拉抬起來。讓政府搬家來協調區域建設的邏輯,大概并不只適用于大帝都。紐漢區政府的大樓也是嚴肅對稱的,樓層雖然不高,體量倒也不小,房子的中庭里還種著樹養著草。這大樓和國內政府大樓的照片排在一起,應該不會顯出什么特殊。2012年倫敦奧運會時,中國送了一組雕塑作禮物,說是一對唐朝男女穿越時空,和兩個英國男人一起打馬球。原型是08年曾經擺進過北京奧體中心的唐玄宗和楊貴妃打馬球的雕塑。本意是想安放在倫敦奧運公園里,卻不知道為什么被發配來和這政府大樓作伴。只是畫風略顯得奇怪,人物組合也可以做些意味深長的解讀。

倫敦市紐漢區人民政府大樓,樓堂館所在英國

中英馬球愛好者切磋技藝。CCTV是英國對監視器的稱呼

區政府所在的地方已經是紐漢的南緣,紐漢的北緣便是奧林匹克公園,中間大片區域都是典型的英國老房子:道路很窄,只能并行兩車;路旁是聯排兩層小樓,灰色的墻顯得特別晦暗;坡屋頂,頂上有一段矮矮的煙筒、一架天線;有的人家門口圍合一個小庭院,院里手植幾株花木,夏時正是花開的季節,或者只是歪歪扭扭擺著幾口垃圾桶。但紐漢真是倫敦的開發熱土,從區政府出發,沿著河往上游走,濱河正在如火如荼開發著泰晤士河江景房,建商在圍擋上打的廣告也還是那些熟悉的詞,諸如為倫敦打造一席新的水岸莊園之類。大概現代建筑越來越不受環境變化的影響,同一種形制可以隨意擺到世界上水土迥異的任何角落,又或者這些建筑師們骨子里都系出同門,讀同樣的教材、看同樣的案例,設計出的房子也就大同小異了。如果不與行人照面,不去留心店面的英語招牌,這樣的小區是在這異國他鄉最能撫慰鄉愁的去處,畢竟它們是最熟悉的陌生地。泰晤士河防洪閘的北岸管理處就藏在一個濱河小區里,要穿過小區開放的私家路,才能到小區留出的一小段開放河岸。北海漲潮時,防洪閘關閉,防止海水倒灌進倫敦市區。往年閘門通常只會關一兩次,去年卻關過50次,據信北海潮汐會越來越強烈,這一道閘門已經不敷使用。倒是別致的造型讓它成了一處觀光點。陽光下,只我一人坐在唯一一條長椅上英國東倫敦大學,聽海鷗發出令人毛骨悚然掠過河面,三三兩兩停在閘門上。高緯度的紫外線不至于更強,不過曬不了一會兒皮膚就略有些發燙。在倫敦街頭經常會遇見些紅彤彤的英國人,大概是太把曬太陽當成了最重要的一項娛樂活動?

泰晤士河防洪閘

紐漢的北半城則是,音譯之后寫起來太累贅,索性就這么叫它吧。又是英音:ford發音從ferd,所以牛津大學的校名,其實不是通常那種念法。但英國人會怎么念斯坦福大學的名字呢?不知道。其實也是很老的市鎮。現在的鎮公所建筑,底層有塊奠基石,寫的是西漢郡轄自治市( ),1901年。這房子應該就是從兩漢合并之前的西漢那里繼承下來的。鎮公所門口飄揚著米字旗,在城郊結合部顯得非常嚴肅。不過最活躍的區域要更偏北一些,以火車站為中心。站是倫敦地下鐵銀禧線的東端起點,中央線設了一個站,雖然遠離泰晤士河,泰晤士河的支流利河和許多蜿蜒的運河綿延到這一帶,所以碼頭區輕軌也隨著運河延伸過來,再加上倫敦地上鐵、去往郊區的通勤火車,以及開往更遠地方的大安格利亞線火車,成了東倫敦最重要的交通樞紐。火車站西北是奧林匹克公園,火車站門口立著紐漢區政府做的廣告牌:紐漢歡迎您!去年寫的是,作為2015年橄欖球世界杯的主辦城市,我們超得意,今年則是簡單寫成了2015年橄欖球世界杯主辦城市。這新一季大型運動會,9月會在倫敦碗開幕。算是活化奧運遺產吧。只是2012年奧運會后,倫敦碗就一直在改建,快三年了,工人們還在碗里進進出出。火車站門前的小廣場,每天會站著幾個不懈傳教的人,偶爾出現一支印第安樂隊、黑人說唱組合、滑板比賽、籌集兒童援助基金的年輕人,兩段高高的臺階就是看臺,哪怕這里不比戳法家廣場,卻也能看鮮活的、匯合東半球與西半球的倫敦,在一片小而邊緣的場地上展演。

寬道上的老鎮公所

火車站

E20

E20是奧林匹克公園專屬的郵區。其實是一片不大的地方,從E15郵區里摳出來,地跨紐漢、虹橋、哈姆雷特塔和沃珊森林四個區,西北枕著利河,隔河是哈克尼區。奧林匹克公園里,有些建筑專門用來展示地方變遷和區域更新的歷程,會很自豪地寫著,是的,奧運會創造了一個新的郵區。這的確是個新郵區,剛來的時候,住的地方郵編都還沒被編入郵編庫里。

東倫敦郵區,紐漢區人民政府在E16,E14是炫目的狗島

E20并沒有什么特殊,無非是奧林匹克公園而已,全名叫伊麗莎白女王奧林匹克公園。這里不比北京的奧體中心,不太會有游客對概念奧運趨之若鶩,千里迢迢跑來看一眼,事實上倫敦地下鐵并沒有奧體中心這一站,大概是不想以此作為地域營銷的噱頭。倫敦本就是國際大都會,市政府會說,倫敦不像巴塞羅那或者悉尼(加上北京又未嘗不可),要通過奧運會來行銷城市,都市更新才是倫敦奧運的著眼點。奧林匹克公園所在的地方,以前大概是受了利河工業污染的影響,原本就是片廢地,哪怕倫敦已經蔓延到更偏東的地方,這里還保留著一大片空蕩蕩的土地。這么說來,奧運對倫敦的確不無助益,至少這個門可羅雀的奧林匹克公園建得很棒!跑道沿著利河起起伏伏,偶爾和也沿河跑步的歪果仁打個照面,還能回我一個點頭,就覺得很棒了。夜里也可以躲到利河邊來看星星,風拍著蘆葦叢聲聲作響,迎面撲來河里升騰出的獨特氣息,雖然沒有圓圓的路燈作伴,風聲在耳,身體體驗也被調動得似乎回到了未名湖畔。同在一片星穹下,星聲雖不至嘩然卻也不只是吝嗇地點綴兩三,不知道星星有沒有在看躲在黑暗里的我。

倫敦地上鐵正駛過倫敦奧運主體育場

利河谷自行車公園

我住的樓在利河上投影

不過不是所有人都喜歡奧運會!倫敦碗的西南是哈姆雷特塔區的彎社區。社區以南邊東倫敦大路上的彎教堂為名,教堂始建于15世紀,走近看,教堂后墓地里哪怕最新的墓穴,寫的也已經是上上個世紀。教堂把東倫敦大大路劈成兩半,午后的和風里,一位胖胖的英國大叔和大媽坐在樹蔭里聊天。他們大概是太熟悉,聊到實在沒有新話題可聊,所以我走過就一定要用問候來揪住我,執意和我聊,而且還是用我最聽不明白的中老年囁嚅式英語。大媽一上來就是問那個據說對外國人而言非常敏感的問題問我:你多大呀?啊,對我來說問年齡也是會造成傷害的好伐?其實大媽還是好意:還在讀書的年輕人!你一定要好好讀!讀得越多越好!不然就會從這里(指指自己的頭)掉到這里(指指自己的鞋)!像我們一樣成了窮人!

Bow

彎社區還是都更前的老樣子,連片是許多廠房,有的改作了民居,零零亂亂,和國內好一些的城中村并無二致。最大的差別除了利河上漂著的船被用作水面住宅,就是社區里連片的涂鴉,圖案很夸張,用色很鮮明。一戶在門口的涂鴉里摻了一句標語:這里的每個人都討厭奧運會!彎彎社區住著許多青年,北面鄰近的哈克尼 Wick也一樣。即便不作訪談,青年大概會和都更帶來的縉紳化過程如何互動,還是能設想出一種模式作為解釋吧。整飭的奧林匹克公園絲毫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遇到好天氣,他們就懶洋洋地坐在利河邊由老廠房改建成的酒吧里,端著啤酒曬太陽。據說藝術家們已經在入侵哈克尼,奧林匹克雖然沒讓哈克尼的老舊廠房被拆除,卻還是變相推進著都更進程,不知道會不會讓整個社區也進入和Zukin描述的曼哈頓蘇荷一樣的軌道上,由藝術家驅逐工廠,再由中產階級購房戶驅逐藝術家們。

哈姆雷特塔

說起雙面東倫敦來,哈姆雷特塔區其實比紐漢區更典型。塔就是倫敦塔,做過王宮,也做過監獄,復數的哈姆雷特就是塔東邊的一個個小村子,住在塔里的領主向他們收租,這些地區聯合起來,便有了哈姆雷特塔的稱呼,意譯應該是“倫敦塔諸村”吧。說起它的雙面,一方面,因為地近碼頭,當年的碼頭工人們大多住在附近,所以直到現在,至少在東倫敦大路的兩側,房子的確顯得不怎么好。現在倫敦城的東門奧德門已經沒有門樓了,但奧德門遺址旁的蘇格蘭銀行的大樓,似乎就是在為倫敦金融城把守,一越過這幢樓,建筑的畫風瞬間改變,立刻知道已經出了倫敦城。傳說中的開膛手杰克的故事,就發生在這一區惡名昭著的白教堂附近。我在哈姆雷特塔走了幾圈,也沒見到白教堂,倒是東倫敦清真寺,就在東倫敦大路上顯眼的地方。哈姆雷特塔區的孟加拉裔居民超過三成,也許是當年低廉的房租吸引了這些從殖民地來滿足宗主國勞動力需求的人群,年復一年、代復一代,聚合成了一個小孟加拉。每天一大早,小販們就會在白教堂站附近、沿著東倫敦大路,或者北邊的小谷倉樹林沿線支起攤位,賣各式各樣零碎的東西,下午五六點再把攤位撤走,往往留下一地狼藉,日復一日。這些街頭市場里,通用的語言是孟加拉語,以致我都懷疑只會英語能不能在市場上好好購物。真是足夠不倫敦。我不懂孟加拉語,對于這樣的社區自然是完全疏離的。但看著那些攤位在兜售做工和質量都不怎么樣的皮包、穆斯林女性的紗巾,或者用寫著孟加拉語的看板標示流量和價格的手機卡,又覺得這是最真實、最親切、最沒有倫敦城的英式拿腔捏調的大市集,就是弱化版的(已故)西苑早市。

白教堂街邊攤

皇家倫敦醫院旁的一個孟加拉集市,也能見英裔老奶奶

在東倫敦大路上看金融城

但另一方面,金絲雀碼頭在行政上也屬于哈姆雷特塔區,盡管加拿大廣場附近被能一擲億金的卡塔爾投資者買了下來,獲得了更大的自主管理權。英國最大匯豐和巴克萊銀行的總部,以及諸如花旗美銀美林畢馬威等等一大堆能叫上名字的金融機構,都聚集在這里。倫敦現在以金融立市,所以金絲雀碼頭當然可以連同倫敦金融城一起構成倫敦最為倫敦的地方。這些高企的建筑,搭建起了倫敦這個西歐最大城市的天際線。可這樣的天際線搭建方式,不又是那種現代主義的最熟悉的陌生地嗎?如果把那些西裝革履的外國面孔的男女抹去,說這里是紐約、是香港(是香港連外國面孔都不用抹)、是上海,甚至雄心勃勃往天穹上扎高樓的重慶,也未必不能騙倒一眾人等。當然,這里其實和中環那些高樓一樣,讓我感到極為不安和不適,或者沒有西裝革履的我本身對于這些地帶就是格格不入的,那還是趕緊搭車逃走。

金絲雀碼頭的諸金融建筑近觀

從里尾站附近攝政運河旁的天橋上愿望金絲雀碼頭的天際線

這算是關于倫敦的印象的第一章回,一個我日復一日茫然經歷的東倫敦。這里離游客們愿意圍觀的任何一處倫敦,大概都很遠。但無論是哪一種直擊人心的經驗過程,最后大概也免不了會轉化成乏味的、單調的、例行的日常生活。搬離東倫敦的我,意圖開始咀嚼東倫敦的好,可我又何嘗不是那個被堵在25路上動彈不得的我呢?無非那個我是一兩個月前的昨日之我罷了。

攝政運河

為您推薦

加載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浦区| 盐津县| 天门市| 台中市| 娱乐| 天镇县| 宁远县| 苏尼特右旗| 灵石县| 德化县| 巧家县| 田东县| 固始县| 桃园市| 黎平县| 辉县市| 庆安县| 正安县| 庄浪县| 正阳县| 汉川市| 拉萨市| 蒙山县| 吐鲁番市| 汾阳市| 凤城市| 红桥区| 荣昌县| 衡山县| 高阳县| 尼木县| 云安县| 永丰县| 桦甸市| 惠来县| 出国| 永泰县| 水城县| 岗巴县| 玛纳斯县| 乌审旗|